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应重"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教学是一门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学科,而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朗读,就是把视觉(书面)语言转化为听觉(口头)语言。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不但要读得正确、清晰,使人听了就懂,而且要读出语境,读出感情,使人听了有深刻的感受。在大量的课后训练中无不提到熟读课文、朗读课文,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读可以达到以下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读激情,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充满激情的声音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通过朗读才能充分发挥文章的感染力,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无论是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当今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只静听”的不良现象。一堂课下来,索然无味,没有高潮,这种现象是由于教师只注重了灌输语文基础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在教学时重视朗读,使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产生共振,需要教师在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即作品的情感是教师传染给学生的。比如:《草原》一课第一自然段,教学时,教师先配乐朗读。在柔和的音乐声中和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读中,学生的眼前浮现出了大草原美麗的画卷。然后出示草原图,让学生图文对照自由读、一听一读,将学生引入草原的美景中。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反复朗读,还要抓住精美的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吸收知识。从草原“一碧千而并不茫茫”中体会草原的洁净、明朗;抓住“羊群”成为“白色大花”领会草原的色彩美;从小丘线条的柔美感受大草原不仅有广阔的胸怀,还有柔美的性格,草原如此之美。通过反复的读,将语言文字转为鲜明的形象,带动学生去想象,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学生的真情实感,帮助学生完全内化吸收知识。通过读,使学生与作品融为一体。
  二、以读悟意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能否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文章蕴含的美,达至“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呢?在教学时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层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己先阅读一两遍课文,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把课文读懂、读顺,了解文章的大意。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细读是让学生将读书活动落实到字、词、句、篇上理解语言,读懂每一句话。
  (三)精读课文,品味体验情感。
  通过精读,理清思路,划分段落层次,明确段意进而全面理解课文,通过精读,引导学生根据重点词语,剖析句子的含义,品味体验语言文字所包蕴的情感。
  (四)熟读课文,综合理解全文。
  熟读是一个整体把握全文的过程。是在“整体感知”和“部分精读”的基础上,重新回到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整体阶段,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变表面、初步、模糊的理解为实质、全面、准确的理解,认识过程产生质的飞跃,使学生读出文章的深层内涵,领会作者意图。
  对以上各阶段的“读”进行指导时,教师应重视读的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可以采用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的读书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正确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加强读写结合,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读写训练是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两个互逆的过程。读是理解吸收,是个“输入”过程,写是倾述表达,是“输出”过程。没有很好的吸收就不能很快的表达。读写的有机结合必须找准结合点,充分凭借课文,在阅读教学之中把读写训练统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如《林海》一文教学后,笔者要求学生做以下三个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课文的意境美、情感美;2.摘录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仿写;3.学习“岭”的写法,自选家乡的一处景。练习一个片断,突出家乡美,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样能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其付课文的理解,通过读写结合,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笔者始终狠抓读字,把读放在首位,以读促思,以读促讲,以读带练,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通过摸索,学生在阅读和作文方面均收到了好的效果。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同乐镇上岗村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9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