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姜祖娣
【摘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促进孩子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得法于课堂,受益于课外,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阅读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090-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一日之功,它得益于课内,更依托于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课外阅读,让丰富的文化知识滋养他们的心灵,充实他们的头脑,拓宽他们的眼界,这无疑是使孩子们终生受益的举措。
一、探索教学方法,明确课堂呈现形式
我校自2016年8月办校以来,就组织开展“校园大阅读”活动。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我们对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构建了“读前推荐课”、“读前激趣课”、“读中指导课”、“读法引导课”、“美文赏析课”、“读写联动课”和“交流分享课”等课外阅读指导课型,并付诸实践,提高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立足课堂教学,探究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并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及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学识能力的限制,不能从一开始就做到独立完成阅读过程,这就凸显出身为教师的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做出阅读教学指导的重要性。教师在日常的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1.批注式阅读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或随文写几句心得体会;2.摘抄精美语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摘抄文章的精美语段,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而精美语段的积累也能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3.写读书笔记法。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应当学会做读书笔记,在阅读完一本书后,能够从各个角度写阅读感受。
三、根据年龄特征,推荐合适书目
伟大作家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储备,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目。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推荐书目时,应秉承这一原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其次,书籍的推荐应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阶段,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由此可推荐《哈利波特》系列《福尔摩斯探案集》《海底两万里》这类书籍。第三,内容应健康有益。小学生的自主思维尚未形成,辨别是非能力较为匮乏,需要教师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图书。
四、搭建展示平台,分享阅读收获
1.阅读交流要体现主体性
课外阅读交流的分享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教学手段要体现学生个体的自主,学生间的合作及师生间的合作。“自主”体现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主持阅读交流分享课,自己出题,自主设计展示内容。“合作”体现在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阅读成果。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成为各个教学要素的整合协调者,实施引导者和管理者,同时又是阅读资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而学生则成为分享学习中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感受者、参与实践者和分享受益者。
2.阅读分享要体现全体性
课堂是所有学生的,不能成为几个优秀生的舞台,教师要尽可能的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展示中来,因此,在设计展示内容上应力求层次性。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有选择,通过积极鼓励的方式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扭转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有可供他们选择的学习形式,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就大大提升,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展示的方法,可以画、可以写、可以读、可以演、可以唱,既展示收获,又表现特长。一节课下来,所有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3.阅读展示要体現多样性
阅读交流分享的形式和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只有生动有趣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阅读交流分享,可以是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示、读后感评选、评说印象最深的角色、辨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交流读后感受等,这些不拘一格的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在展示中,巩固了阅读方法,加深了阅读印象,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升了对阅读文本的认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4.阅读交流要注重价值取向
分享阅读收获,要在落实个性化自主阅读活动中,实现个人独特情感体验与书本价值取向的统一。在阅读交流时,我们不但要给学生一个“交流感悟”的课堂,实现与书本的对话,与作者的交流、生生交流及师生交流,还要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价值取向。
五、课内外结合,进行有效阅读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们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其次,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取消机械重复的家庭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家庭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光是语文老师的事,而应由整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环境。作为老师,我们要时时启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并利用教室布置张贴班级阅读的标语、格言,开辟“读写园地”;作为学校,我们努力地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让学生有一个静心读书的好去处。在家庭中,我们要求学生读书有一张专用的小桌子。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从家长的角度考虑,给他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每天陪读10分钟开始,让家长朋友们坚持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认字多了,阅读能力提升了,家长看到了阅读的好处,再也不用我动员就主动参与到亲子阅读中去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是我们语文老师永远要关注和探索的课题。我们要努力做智慧阅读的推荐者,阅读兴趣的激发者,阅读方法的指导者,阅读习惯的培养者,阅读收获的分享者,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给老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大夏书系教育随笔,华东师大
[2]《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2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