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主要来源和渠道,数学阅读则是学生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必经之路。小学生只有具备了合格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数学阅读的指导方法与其他类型的阅读指导有所不同,数学教师应针对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文章结合数学阅读的特性,提出了通过兴趣引导、手脑结合与课外拓展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阅读教学 数学阅读能力
一线教学中有一种令小学数学教师十分“头痛”的问题,即小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时常因为“误解了题目内容”而导致了后续的一系列错误。这种现象足以说明,数学学习并不是掌握了数学知识与原理即可,小学生还需要具备足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特征
首先,数学阅读内容种类繁多。数学语言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形式,同一条数学概念可以分别用这三种语言类型进行表达,有时一段数学表达甚至是由三种语言类型交叉构成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同时掌握全部类型的数学语言,否则即使明白语言背后的道理,也不免遇到“没读懂”的情况,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其次,数学语言是简洁与严谨的结合体。一方面,以文字语言为代表,部分数学语言十分精练简洁,可谓“一字之差,相去千里”,如“除”与“除以”、“除数”与“被除数”等;另一方面,数学语言为了避免产生歧义,会使用一些看似“啰唆”的话语方式,如“有且只有”就是一种否定了其他可能的描述方式,明确地表达了“不存在其他情况”的结果。
最后,数学阅读具有抽象性。数学语言来自对生活模型的抽象化处理,许多数学概念与定理虽然以生活为本源,但本身代表的内容抽象性过强,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因此,部分数学语言虽然只使用了简单的文字、符号或图形,但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学生,仍然难以读懂。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1.兴趣引导,尊重学生意愿
由于数学阅读的难度较大,小学生不时会释放出抗拒的情绪。于是,许多数学教师就陷入了过度保护学生的误区,认为既然学生阅读课本很吃力,那么教师就应该用生动的讲解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这种做法虽然帮助学生减轻了学习负担,却不利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育者:“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的呼吸。”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一贯的教学方法,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将数学阅读变成一件趣味十足的事情,吸引小学生沉浸在数学阅读的乐趣中,而不是直接取消阅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中《倍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倍”在数学语言中属于“文字语言”。但“倍”的文字定义较为拗口且不便记忆,于是教材选择通过展示图形间倍数关系的方式来表达“倍”的含义。加之课堂练习的题目中包含数字与运算符号,本节内容的学习需要调动学生的数学综合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喜欢的物品以“倍数关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将颜色丰富的橡皮球等物品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说出“蓝色的橡皮球是红色的橡皮球的几倍”等问题的答案。这时,小学生找寻问题答案的方式一般是“数一数”,这是一种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答案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引入除法的运用。于是,在小学生通过游戏学习产生了兴趣之后,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算式“12÷3=4”来说明“12”“3”“4”这几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带领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理解“倍”,将不同类型数学语言代表的同一含义汇总到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能够带着好奇心完成数学语言中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综合阅读活动,在高涨的学习兴趣中将课堂所学融会贯通。
2.手脑结合,实现多维阅读
数学格外重视思维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想明白”是教学的关键一环,但教师绝不可因此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尤其是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手脑分离会拉低学生的理解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为了让小学生高效地掌握数学阅读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手脑结合的思路引入阅读练习中,让小学生借助手脑并用的机会,建立完善的多维阅读思维,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语言的综合运用方式。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中《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节内容时,数学教师便可将“手脑联盟”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让小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理解数学语言的含义,使数学阅读获得形象的辅助工具。在课堂上,数学教师为了让小学生读懂立方体表面积的相关定义,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由硬卡纸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使用剪刀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6个面拆解下来,计算它们的面积之和。这时,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确实是由6个面组成的,并且各个面在移动的过程中面积不会发生变化。于是,学生在阅读“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就会自然地联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空间中相对的两个面,面积是一样的”等更深层次的内容。这都是动手实践在学生脑海中种下的种子。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对数学定义的理解就从一开始的“阅读→记忆”延伸为“阅读→记忆→理解→联想”。久而久之,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从“表面化的阅读”成长为“带有思考的阅读”。
3.课外拓展,积累阅读经验
在基础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生活中可用于课外拓展学习的素材越来越多,内容各异的高质量数学绘本不断走入小学生的视野。数学教师不妨将数学绘本视为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一项生活工具,鼓励学生在课后选择感兴趣的绘本展开阅读。比如,《奇妙的数王国》《生活的数学》与《安野光雅数学绘本》等都是时下畅销的书籍或绘本,阅读难度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水平。数学教师可以在不规定具体书目的情况下为学生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并让学生记录阅读收获,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加强对数学语言的把握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数学阅读练习的渠道被拓宽,资源也得到了补充,学生不必再受限于教材的固定内容,而是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更加“好看”的数学材料进行阅读,有效加快自身对数学语言的掌握速度。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语言类学科的专属,而是所有学科教师都应关注的领域。数学语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生活用语存在较大差别,小学生很容易在数学语言的阅读与使用中遇到困难。在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阅读能力时,数学教师可以使用兴趣引导、手脑结合与课外拓展等方式,使小学生在多元练习中迅速熟悉数学语言的运用规则,从而增强数学阅读能力与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曹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四步阅读教学模式[ 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10):21-23,51.
[2]郭星如.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三全”路径探索——基于现代传播学视角[ J].数学教学通讯,2019(28):16-17.
[3]楊丽琴.让“阅读”成为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新方式[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9):124.
[4]时本芳.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J ].小学教学研究,2019(26):88-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1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