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都处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刻,这段时间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利于习惯的养成,所以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机。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掌握科学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才能确保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顺利的培养和完善其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孩子步入小学一年级,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语文字符号单向对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一下子就“如饥似渴”。怎么办呢?老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听到老师讲故事,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像一听为快,当孩子们沉浸在一个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的故事中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戛然而止告诉孩子们:这些故事后面更精彩,要想知道故事的结局,自己来读原文。此时,老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激发起来。
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孩子们在回答一个问题时,会把自己阅读中看到的知识讲述出来,这时,老师应当及时评价,使学生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直至养成阅读习惯。随着阅读兴趣的提高,很多学生由原来的不爱读书到热爱读书,孩子们尽情享受书中的乐趣。从而变怕读书为“悦读”。
二、立足课堂,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我们应该扎扎实实上好每堂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题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眼睛,教会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有很大帮助。
(二)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平时教学过程,我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从来就不仅限于眼睛和嘴巴完成,同样也可以是鼻子、耳朵、肌肤、心灵的阅读。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让学生演一演
儿童先天都具有良好的表演天分和較强的表现欲望,如果整堂课都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坐着听课,既压制了潜能又压抑了个性,十分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课堂气氛单调、枯燥,也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参与意识。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演一演,让学生的心和作者的情产生共鸣更好地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
我在《狐假虎威》一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把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以及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学生在看、演的过程中对课文有进一步的思考和理解,同时内化了课文语言。
2.让学生画一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采用了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学习。学生先自学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我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一学生很认真地画了一排排列整齐的篱笆,并在篱笆旁画了一棵树,树上稀稀落落画了几片叶子,树旁画了一条小路。那绘画的功底还真不错。她还未落座,同学就嚷开了“不对!篱笆不能画那么密,诗中说‘篱落疏疏’就是说篱笆排列得很稀疏,因此,只能画几根篱笆。”“你能上来改改吗?”唰唰唰,他把篱笆擦了许多,只留下很少的几根。“现在你们满意了吗?”下面的同学有的点头,有的在沉思。有双手举起来了“小路画得还不行,诗中说的是‘一径深’,就是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小路还应画得再长一点,宽窄再慢慢变化,不能只画这么短。”在同学们的讨论交流中,一副表现诗意的图画跃然出现了。我相信,学生能把图画出来,对诗句的意思也感悟得很深了。
用简笔画再现文字描写的情形,简单随意,也能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用起来很方便。
3.让学生做一做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目的、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思考,从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叙述条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慢慢丰富体验,发展思维能力,真正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课外拓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语文课堂要由课内向课外伸,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教材中不乏名家名著或名篇的节选、缩写,以此为契机,在教学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建立起读名篇、名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林冲棒打洪教头》选自《水浒传》,学到这篇文章时孩子们都会有浓厚的兴趣,被水浒人物的英雄气概所震撼,这时,教师自然地选摘水浒故事,让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兴趣,课外自身的文化知识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单元的相关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坚持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兴趣,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7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