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现状与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野外地震数据采集记录里的内容都是相关的地震学家对地震的现象进行观察了解,所记录的全部信息,它是让工作人员认识地震规律的基础材料,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材料,如果它的质量和内容出现小的失误,很容易给最终的结果带来严重的影响。对野外地震数据进行信息化的采集是目前达成全过程信息化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目前相关人员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对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现状和特点展开探讨分析,以供参考学习。
[关键词]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3-0395-01
一、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信息化概述
野外地震数据包括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具体包括地震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VSP测井、非地震物化探等内容。数据类型有动态数据,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周报数据采集和物探工程数据等;静态数据,包括:部署报告、工程设计报告、踏勘报告、试验总结、施工总结,以及以叠前数据体(原始磁带)按照规范转换成统的SEGY格式的成果数据等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被运用到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中,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相互结合,它们可以对地震空间的数据以及属性数据统一化管理,在进行综合的分析找到突破点,最后再由计算机辅助进行制图,将制好的图纳入到相关的生产流程中,采用野外数据采集这种方法,大幅度的提升了填图的效率。目前,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是当前信息技术在地学领域应用中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现状和特点
从知识体系看,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是在数据科学的基础上,是以统计学、数据可视化以及相关领域知识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数据科学基础理论、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计算、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产品应用。信息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地震数据采集”的概念。信息化数据采集地震数据是野外地震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数据的质量是数据的生命,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解释结果的正确性。数据质量控制是应用数学理论基础、计算机手段和管理手段解决数据生产及应用过程中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数据采集生产数据质量控制的含义主要指在系统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洞察有问题的数据,对可能引入误差的步骤和过程加以控制,对这些步骤和过程的一些指标和参数予以规定,对检查出的误差和错误进行修正,信息化以达到提高系统数据采集质量和应用水平的目的。
首先信息化数据采集是根据衡量数据质量的标准会随具体应用的特点和要求而变化衍生而来。信息化由于数据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有可度量的空间和属性误差。所以运用信息化数据采集可以减小甚至消除的误差,但也存在难以检测和控制的因素。信息化一般说来,信息化在地震数据误差中,以数据源本身的误差为最大,其次才是信息信息化误差以及数据处理误差。信息化野外地震信息化数据质量控制是针对其中可度量和可控制的质量问题而言存储系统。
三、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特点与控制
在信息化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要求下,为了实现地震数据质量控制信息化管理,首先通过建立数据监控流程,在每一个数据采集点设立数据质检岗,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熟悉业务的特点,在数据入库的第一环节把好数据质量关。在各业务部门及信息业务管理部门建立数据管理机构,制定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管理流程,建立数据反馈和校正机制,实现数据整理工作不仅从数据加载、格式转换、质量控制、匹配关联过程的标准化、流程化工作机制,并且将到检验审核嵌入到找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使得人员分配与管理更加协调,职责清晰;其次,不仅充分发挥了专家的智慧进行数据质量的人工监测,还引入了数据质量监控系统,信息化设定相应字典管理、规则管理等对数据入库和系统展示、数据提取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实现数据到智慧的转变。信息化更重要的是在每个环节上均形成了完善的记录模板,信息化从数据产生到发布的整个过程的任何历史操作均有据可查,这也是保证数据资源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最终实现了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规范性、数据的统一性,保障了地震数据信息化工作的一体化管理。
例如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中的应用,其良好的信息化处理系统能够高精度的完成相关的采集工作。面对高分辨率和精确度的物探装备,采集的数据量也随之提高,这对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高实时性、高可靠性和高效传输性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过对数据采集区地质资料的分析,建立 地 球 物理模型,对采集关键参数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观测系统设计。根据对本区主要采集参数的定量计算分析,通过多种观测系统的比较及多年来开展采区三维地震数据采集的工作经验,进行优化后拟采用方位角特性较好的束状规则观测系统。
另外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信息化可以对野外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和科学的管理。当前在地震调查的室内数据进行整理时,对集成管理地学信息帮助最大的工具就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经过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的不断提升发展,解决了之前因为设备携带不方便的困难,随着GIS掌上机能够满足多方面的要求时,我们可以将设计的野外数据库的结构下载到掌上机中,这样野外和室内整理数据就能保持一致,既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给相关人员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当前应用于野外数据采集的GPS有两种用途,一种是可以当做设备提供接口,一种是内置GPS,当前用的最普遍是第一种,而内置GPS应用的很少,但是自从微型的GPS芯片被研发而来后,内置GPS成为了野外数据采集的主要方式之一。GPS和掌上机的集成满足了野外自动以及实时定位的功能,给它的定位方法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四、野外地震数据信息化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
在地震数据产生的不同的阶段,数据质量监控的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关注点不同,研究中的常见争议及背后的研究挑战是追求数据的精确度还是用户体验。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是传统数据研究中评价服務质量的三个核心指标。信息化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信息化质量的高标准环境下信息化选择更加重视数据的精准度将更加符合目前地震数据生产需求。然而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用户体验的评价中,响应速度逐渐成为重要的指标之一。Aberdeen信息化Group信息化的调查发现,“页面的显示速度每延迟信息化1信息化s,信息化客户满意度下降信息化16%”;Google信息化发现“响应时间每延迟信息化0.5信息化s,查询数会减少信息化20%”。信息化因此,主要挑战在于保证数据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的前提下,如何确保较快的响应速度,设计人机交互,提供按需服务,提高用户体验的满意信息化度,必将大幅度提升信息化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推广与应用。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处理性能的不断提高、专用操作系统功能的加强、满足精度要求的微型GPS接收机的出现、适合野外要求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及相应标准的逐步成熟,解决作为地震调查全过程计算机化的瓶颈的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信息化问题的时机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
[1]沙仁祥,吴景会,周旭东.山地地震数据采集野外资料数据采集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0(1):37-38.
[2]李小罗,张娜,王亚玲,等.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初探[J].石油知识,2007(5):22-23.
[3]耿春明,王真.山西复杂山区煤矿三维地震数据采集野外采集方法[J].科技信息,2011(18):733-7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5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