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苏北县域发展新引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陆媛春
近年来,江苏东海县按照“国际有影响的水晶文化旅游目的地、‘一带一路’先行区休闲度假胜地、全省有影响的生态宜居福地”的发展定位,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继续放大旅游资源优势,彰显旅游品牌效应,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东海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坚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自身特色环境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进一步打造旅游精品,提升旅游内涵,营销旅游城市。
旅游体系逐步完善。从规模和品位入手,整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引领东海旅游业从传统的“景区旅游”逐步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旅游体系的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
旅游品牌持续叫响。充分发挥“石、泉、湖、井、花”等特色资源优势,以生态、福寿、时尚为主题,打响了水晶赏购、温泉养生、双湖览翠、花海畅游等独具东海特色的旅游品牌,推动东海从旅游产业转向旅游经济。
旅游营销高端运作。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借助东海水晶节、花卉博览会、温泉旅游文化节、黄川草莓节、石梁河葡萄节等节庆会展,依托全国全省各类旅游交易会、博览会以及招商活动等高端平台,推介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使旅游营销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拓展。
旅游产业不断延伸。注重引导旅游配套产业提档升级,星级酒店、商务酒店、公寓酒店和农家乐建设进展迅速,水晶类旅游纪念品、少儿版画等时尚艺术品、东海老淮猪肉等特色餐饮有效开发,专业旅行社和旅游商品经销网点形成一定规模,旅游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丰富。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东海县全域旅游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县旅游管理体制仍不顺畅,在规划编制、景区(点)的项目包装、开发、管理上仍存在一定问题。
旅游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旅游规划编制理念还不够科学,导致规划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部分乡镇和景区在旅游开发中对旅游规划的制定不够重视,甚至没有旅游规划,开发和建设均比较盲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建设,加剧了同质竞争。
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东海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旅游业发展不充分,龙头旅游产品不多,缺少知名度高、吸纳力强、带动力大的龙头景区。同时,旅游产业要素发展不完善,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够,旅游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延伸不足,旅游综合效益不明显。
旅游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东海本土剧目、神话传说、历史古迹、人文艺术以及特色自然资源种类繁多,福如东海传达了美好的寓意,水晶文化、温泉文化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渐传播。但是现阶段东海的文化产业缺乏系统性的挖掘,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度不高,文化产业相对较为低端,有品牌但缺乏影响力。可以说东海文化资源的优势还只是潜在优势,还不是现实优势,在吸引区域性游客和弘扬特色文化上成效不够明显。
高层次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匮乏。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特别需要专业化的高层次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不仅需要了解东海特色传统文化,还要对国家相关政策足够了解、对区域整体规划具备相应指导能力和经验。但目前来看,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不能满足东海县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
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导向,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核心、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的发展战略,打造“全域旅游的东海样板”。
推进城旅一体建设,全区域统筹旅游布局。突出社区、园区旅游打造。按照“景城一体、全业融合、全民共享、文景同脉”的理念,实施社区、园区旅游化战略,以旅游环境营造和产业繁荣来发挥宜居城乡、和谐社区、休闲教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创建东海县全域旅游示范社区、全域旅游示范园区,打造宜游、宜居、宜业的社区与园区。
加快社会公共体系建设。通过功能拓展,增加体验方式,开发集参与、体验、娱乐于一体的博物馆旅游产品,打造产品优良的品牌形象。均衡布局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街旁绿地,以主题化为突破口,绿色为载体、休闲为特色,实现东海城市公园旅游化路径转换,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健身、文化交流、娱樂展览为一体的东海全域旅游城市公园体系。
超前布局乡村旅游。利用东海县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开展针对性、有特色的采摘、展销、文化表演等活动,打造特色旅游乡村。开发旅游商品,对农副产品进行旅游化包装,开发旅游商品进行扶贫,使居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旅游商品制作和销售。包装民俗文化,对于具有独特文化特色、良好景观效果的传统村落,实施整村推进战略,进行整体的挖掘、包装和改造。
挖掘产业潜力,全业态加快融合发展。以旅游促进农业发展。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农产品地理标志(省级、国家级)等创建为抓手,积极引导本地“农旅结合”发展。引导农业生产空间景观优化,合理运用“农田大地景观”“设施农业”等农业景观营造手段,实现“春游油菜花海、夏赏农田彩绘、秋采丰收林果、冬品稻草艺术”的农业旅游格局。依托东海县丰富的农副产品、花卉及良好的生态资源,与食品加工制造业、酒品加工制造业、花卉加工制造业相结合,生产饮料、香氛、药膳等衍生产品,在包装上、标识上充分展示东海特色。
以旅游促进生态发展。依托东海现有林业资源,与周边特色山岳林地资源组合开发,不断释放森林旅游生产力。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结合荒山造林,现有林场、湿地修复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开展生态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全区域造林绿化提质增效,不断完善“绿色全域化”。创新旅林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打造集养生休闲、森林旅游、观光游憩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实现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机统一,助推林业转型升级。
以旅游促进工业发展。以水晶产业(硅)为核心,围绕休闲度假、观光、文化体验、商务旅游等多元旅游产品,完善配套设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构筑水晶产业链条,深度挖掘水晶文化,开设水晶主题教育活动等,将“商贸品牌”转变为“旅游品牌”,提升东海形象。 以旅游促进新兴业态发展。推动景区电子售票、酒店一站式预订、景区智能监控系统、智能语音导览、景区无线WiFi覆盖、景区二维码及智能地图、互动触摸屏系统等项目建设。完善“东海旅游”微信公众号,“东海旅游”官方网站,设立自动查询系统,挖掘森林、湖泊湿地、温泉等特色资源,形成系统化的运营管理流程。
完善配套设施,全过程优化服务体系。构建集散体服务体系。打造东海县“1+4+N”全域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整合周边要素资源,发挥与机场、火车站毗邻的区位优势,按照交通最优化、区域集散中心化的原则,搭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旅游集散中心、连徐高铁连徐东海站旅游集散中心、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李埝生态文化旅游区旅游集散中心。在羽山生态休闲旅游区、西双湖风景旅游区、森林温泉、御园景区等地因地制宜设立游客中心(旅游集散点),作为旅游集散中心的补充。
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形成“快旅慢游”的立体交通格局,以航空、自驾、公共汽车、旅游专列、自行车、火车等交通网络为基础,重点实施“旅游直通车”工程,构建一级、二级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与旅游景区“无缝对接”的旅游交通网络。
构建特色导视系统。在现有标识系统的基础上,加以整改与完善,开发具有本地风情特色的交通标识标牌,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指引服务。强化东海县的形象,将全县旅游交通导览系统从风格、材质、规格、颜色及信息呈现方式进行统一,形成良好的视觉印象,让导览系统成为东海县的一道亮丽风景。
发力品牌塑造,全体系建设人才队伍。积极打造旅游品牌。东海县近年来连续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东海全域特色旅游品牌已在区域范围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东海特色旅游体验已得到广大游客的广泛认同。下一步,要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继续打造省级和国家级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机构,多角度全方位推介东海特色旅游资源,全力提升东海旅游品牌知名度。
讲好东海旅游故事。立足东海县优良的生态、区位特点和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和相互促进,全力打造发展文化产业的“绿色通道”,深入分析全县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探索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依托的产业发展途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竞争力。利用好特有的福文化、水晶文化、温泉文化资源,讲好东海故事,展现东海风采,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风尚交相辉映,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立专业人才队伍。积极与国内外大学沟通联系,依托东海的环境优势、發展优势、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大学来东海落户合作办学,将大学教育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东海发展的人才优势。加快完善高端旅游人才工作就业、居住生活、医疗保健、子女教育、出入境便利等服务保障政策,为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保障,最大限度激发优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参考文献:
[1]吴娟.全域旅游视域下湘西州乡村旅游发展思考[J].中国商论,2019(20).
[2]王晶晶,陈双双.东海县乡村旅游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6).
[3]凌杰,余永弘,李鄢宏.深圳盐田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城区[J].商业文化,2019(14).
[4]张晶.江苏省盐城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9(29).
[5]丁洪建,罗希,陈杰,陈瑾妍,彭瑶瑶.多规合一与全域旅游规划的融合探索——以云南大理双廊镇全域旅游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通讯,2019(08).
(作者单位:中共东海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蔚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64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