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汤迪

  摘要:议论文写作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契机。层层深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宜重点培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议论文纵向推进可以采用的四种方式,探索引导学生深刻、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纵向推进 读者意识 辩证审视 联系现实
  
  语文议论文教学是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李新老师在《痛点作文教学的摸索与实践》中提到学生写作的一大痛点为“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说理有层次上的推进”,笔者深有同感。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常常是“一个观点三个例子”,篇幅满了,但“立意平面化,说理没有层次,思维更没有推进”。必须让学生走出这个误区。议论文不是例子的堆砌,而是要“说理”。“说理”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素材,还有强大的思维能力。其中,层层推进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它能纵深延展,将道理说透彻,避免原地裹足;它能全面分析问题,避免武断片面;它能使文章更有现实指导意义,避免坐而论道。
  鉴于此,作文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对层层推进的作文思路的引导与实践。那么具体应如何推进呢?下面浅析在推进时常常采用的几种方式。
  一、由“为什么”走向“怎么做”
  “为什么”是分析问题,而很多道理知易行难,该怎么去践行呢?
  如笔者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作文题:
  改革开放初,“打工成为万元户”“男上工地女进厂”成为不少人的梦想。而如今,“创业自己干”成为越来越多有志青年的首选。
  从“养儿防老”到“女儿也是传家人”,重男轻女的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
  从“读书好比不上打工早”到“没文化才可怕”。
  ……
  思想观念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变迁,成为国家巨变、社会进步的一个生动缩影。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在2019年国庆70周年大会上和同学们交流。
  学生在写作中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思想观念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来立意,但论证始终停留在“为什么”层面,一部分学生不懂得纵向开拓,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根本写不足800字。一部分学生纵然能举出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实例来论证“为什么”,篇幅够了,但是在国庆70周年大会上,面对如此多的高中同学,文章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哪呢?因此文章还应进一步向前推进:如今的我们在思想上要如何变革呢?可以结合当下现实,从“创新”“环保”“守护信仰”“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谈我们今天该“怎么做”。如此,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能给受众以切实的指导。
  由分析问题走向解决问题,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推进的结构,但不是唯一的一种,推进的方式还有很多,宜因文而定。
  二、拥有强烈的读者意识,想读者之所想
  如今的高考作文题为摆脱传统作文空发议论的弊病,要求考生有强烈的读者意识,能想读者之所想,进而让议论更有针对性。
  如在一篇论证“学校应拥有教育惩戒权”的文章中,我们以“惩戒让教育更完整”来立意,在论证了惩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我们应及时向读者厘清“惩戒”与“体罚”的不同,消除读者的顾虑。
  我们不可不做这样的推进:
  毋庸置疑,惩戒是必要的。惩戒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惩戒绝不是骇人听闻的辱骂、掌掴甚至拳脚相加。惩戒与体罚之间有楚河汉界,惩戒不能越界!
  惩戒需怀揣着爱的初衷。惩戒如同苦口良药,入口虽苦,内里却是满满的善意。如果抛弃了爱,惩戒就容易沦为发泄式的体罚,贻害无穷。
  惩戒需适度,过犹不及。而这个度如何去把控?国家宜出台相关细则,如韩国就规定戒尺只可以打学生的小腿,并且对戒尺的长度和厚度也都有限定。唯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惩戒权才能真正“落地”。
  (节选自笔者下水作文《惩戒让教育更完整》)
  行文中及时意识到读者可能走入的误区或可能产生的顾虑,加以提醒,这非常必要,正所谓“行于其所当行”。当心里装着读者时,这层推进便是“不得不为之”了。
  三、辩证地审视,全面地关照
  辩证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品质,在分析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用辩证的视角来全面观照,而不是武断片面,顾此失彼。
  如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议论文写作题目为: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这句话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针对这一作文题目,很多学生的写作思路是这样的:“家教”很重要,“师教”也很重要,要重视“家教”和“师教”,将二者结合。这样行文固然不错,但如若学生能辩证地审视问题,在充分肯定“家教”和“师教”重要性的基础上,运用哲学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来审视问题,就会发现之前的观点是不全面的,进而将文章向前推进:成人成才除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更需要自身的主观努力。“家教”和“师教”诚然重要,但自身的努力才是关键。“受教者内生动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是真正改善教育效果的根本。对于心中有梦、不懈奋斗的人而言,各种限制其自身成长的外界因素都是不值一提的。”(摘自优秀例文)如此看问题才不会失之片面。
  
  四、联系现实,让文章与现实同呼吸
  语文新课标倡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究”,文章合为时而著,在阐明道理后联系当下现实,对当下的典型现象、普遍问题发表议论,当为一种重要的行文推进方式。如在以“悦纳批评”立意为文时,我们在论述了“为什么要‘悦纳批评’――批评能让人弥补缺失”以及“怎印悦纳批评’――改正错误,弥补短处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区’”后,可以结合当下青少年的“玻璃心”现象发表议论。如:
  当下的我们被捧在手心里长大。我们习惯了宠溺的眼神、啧啧的称赞,早已养成一颗“玻璃心”,一触即碎。常听说有同学因为家长的一句批评便摔门而去,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从此敌视老师。“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够冷静地面对批评,且行且省的人便是能够战胜自己的强者。让我们摒弃“玻璃心”,做直面批评的强者,让批评之声助力我们的青春之旅,为我们一路护行,成为我们搏击长空的双翅,中流击水的双桨。(节选自学生优秀例文)
  这种推进思路广泛适用,如当我们以“向死而生”为论题论证生命的价值时,可在篇末联系当下的“丧文化”“佛系”等热点现象发表看法。当我们以“劳歌不辍”为论题来论证劳动的重要性时,可在篇末联系当下的“啃老族”“巨婴”等热点现象发表看法。这一层推进,由“道理”走向“现实”,让文章与现实同呼吸,不再是空中楼阁,而能落到实处。道理也不再冰冷,而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一个论点三个例子”的平面化运思布局是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沉疴痼疾,弊端深重,贻害无穷。这就是朱光潜所言的“套板反应”,起于惰性、惯性,更会让学生在眼下的学习和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失去真实的关切,失去思考的动力,失去思维的深度,失去创造的活力。邓彤老师说:“学生写作缺乏有质量的思考,很多时候不是学生拒绝思考,而是教师很少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思考是一种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离不开适切的指导与训练的。”
  “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纵向推进的思维引导不仅能打破学生行文上的“套子”,更能突破学生思维上的瓶颈,唤醒学生创造的活力,可谓是“深远之计”。
  
  参考文献:
  [1]李新.痛点作文教学的摸索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18(34).
  [2]俞发亮.作文课我们有办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黄大灿

nlc2022041514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8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