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内容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敏
摘要: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和教师追求的共同愿望,但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本人认为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好内容,着力培养阅读理解技能技巧,掌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评价性理解等阅读理解的认识规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理解;选好内容;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09-02
阅读理解指的是阅读文字材料并理解其内容及含义。这类试题在近年来的中考试卷里所占的分数比值相当大。这已成为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项目。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从学生考试的得失分情况看,这类题目失分率也相当高,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所在。
多年来教师在英语课文教学中总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解释生词、词语搭配、句型转换、造句训练上,过多地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理解,结果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另一方面课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和参与语言实践的活动,也不注意学生阅读理解技能技巧的培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又常常局限在对课文的表层理解,设计一些正误题,多项选择题和回忆性问题,结果是学生课文学习了不少,但阅读理解能力则没有相应提高。因此,新课标下抓好英语课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就成为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这几方面的尝试,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由浅入深,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
(一)通览全文,抓住重、难点。一篇文章都有其中心思想,它也是作者写作意图。学生要想正确地解答所设置的练习,首先要掌握的就是这一点。一定要带着问题通读文章,要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掌握作者通过该篇文章说明什么问题,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在第一段的第一句中,向读者交待某一事件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发生时间或地点,在其它题材的文章中,也是作者提出论点的关键句子。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则是作者的结论,尤其是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最后一句往往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以求弄懂。精读也全是由学生自己去研读,改变了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二、加强学生阅读技能、技巧的培训,提高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阅读过程心理分析可知,读者对语言材料的处理有着不同层面,随之会产生不同的技能。教师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这些技能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步:引入。主要是引入新单词和新课文内容。新单词的引入主要是指重点词的引入,而非重点的词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意,或者引导学生使用字典,这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技能。课文内容的引入要简洁并具有启发性,介绍太多会减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入时提出一两个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加以联想的问题,即引导性问题(guiding question),如以why how what等开头的问题。
第二步:默读。教师对学生要提出明确的时间限制,这是训练阅读速度的基本方法,而学生在默读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好速度、思考问题外,还应同时将自己的疑难处作上记号,这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随时为学生解答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第三步:理解。默读完成后,学生应首先完成引导性问题,回答正确与否直接反映出学生能否抓住课文中心。然后教师组织好学生进行两人一组的口头问答活动,所有问题都围绕课文,可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是练习册中的阅读理解问题。学生活动面大,积极性高,还能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能力。
第四步:讲解。教师通过对新语言点的讲解和引申,使学生从中学习并掌握这些语言点。教师在讲解中有“二忌”和“二用”。“二忌”为忌逐字逐句讲解和忌用新的语言表达和词汇来讲解。“二用”为遵循巩固性原则用旧知解释新知和用母语直接解释。在整个讲解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黑板,板书设计要一目了然,突出重难点。
第五步:朗读。利用磁带或教者带领学生朗读,此时教师应指出生词的发音以及相关朗读技巧,朗读在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之后进行才有意义。
第六步:巩固。这是围绕课文的提高阶段。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一是复述课文,教师可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复述,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也可给出关键词,由学生组成意思连贯的复述。其二是填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填词练习,同时学生可以从中比较出自己复述中的不足之处。其三是完成表格,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归纳及比较能力。其四是角色表演,这一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表演性强的课文而言,可根据角色,分组分情节进行,也可分组作完整表演,为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达到在用中学的语言教学目的,同时巩固所学的语言点,教师可组织学生以竞赛方式进行。
三、及时教给学生这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授之以渔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答好阅读理解这类试题,除了平时学习过程中加大学习的阅读量外,掌握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更是十分必要的。
(一)训练时要求学生明确目的,做到心中有数。阅读理解测试形式多样,要求不一,我在复习训练这类试题时,首先要求学生答题前务必看清题前或题后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如:有的试卷要求用True或Fause来回答,有的则可能用“√”、“X”来回答,有的是用Right or Wrong 来回答 。
(二)精选题目,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每课时抽出1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选用150个词左右、难度适中的短文,再加5-10个理解检测题。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所以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在没有看短文后面的试题前,应要求学生先快速浏览该篇短文,目的是初步了解语言材料的粗略意思,为进一步确定答案打下基础,文章若有标题,必须先审清,因为题目是该文中心内容的高度总结和概括。看第一遍还必须特别注意首段与尾段,因为首段常常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和人物等,在尾段说明了故事的结局、文章的寓意等。同时要排除个别生疏词语和难句的障碍和干扰,不要对其纠缠不放,以免延误时机,因为它们不会影响你对短文的整体理解,有些甚至根据上下文便能猜测出其含义。
(四)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读短文,力求突破重点、难点。在第一遍通读短文并已掌握大致意思的基础上,便可以着手选择答案,对此必须要求学生仔细认清每个问题中的内容,了解该题所查的知识;其次,带着问题在去细读一遍短文,这一遍要逐句、逐段认真研读,特别是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段落、章节可反复细心阅读,然后判定答案;最后至于一些逻辑推理性强的较难题目,必须全面领悟作者的思路、隐义,或者通过计算去选定正确的答案。
(五)培养学生验证答案的习惯。在答题完成之后,也不可就此了事,要认真复查,再结合练习通读文章,力求万无一失,一篇好的阅读理解正确的选项在文章里是找不到的。虽然有时候在选项里会出现原文中的某些语句,那也只不过是迷惑项,因此,越是这样的选项,越要引起注意,看看是否还有更贴近文章原意的选项,以免误选。值得注意的是少数难题的答案若一时不能断定,也可暂时放弃,待最后检查时再去选定,至于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也要教育学生不可轻视,更应逐个看看其他选项,以免忽视应选择的最佳答案。
四、培养阅读兴趣,选好阅读的题材、体裁
从近年考纲要求中可以看出,考查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注重学科间的联系,体现学科间的渗透亦成时尚。为此,应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此我平时有针对性地去筛选一些带有跨学科性质的阅读素材及相关实用性的应用文章,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一系列的训练,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学生学习兴趣浓,而且实用性强,对提高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大有帮助。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学生不断的去丰富词汇量并广泛阅读英语语篇,努力提高其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要求教者在英语教学中始终把阅读训练放在重要位置来进行强化、演练,做到常练不懈。不可能靠在短时间内的突击所能奏效的,要靠长期训练,明确要求,把阅读机能与其它听、说、写机能有机结合,善于总结,阅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73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