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讨论了现代护理学与医学的辩证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的关系,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与当前临床实际的关系,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等,提出新时代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呼唤一支具有新思想、新思维、新观念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护理是附属于医学的。而现代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高等教育中,从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报考生源质量的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地增加,都越来越充分展现其重要性。笔者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三十多年来长期兼职外科护理学教学,近年专职从事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工作近七年,经历了传统护理学教学发展到现代护理学教育的发展过程,逐渐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现代护理学新观念、新理论、新知识的再学习,对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产生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现代护理学与医学辩证关系
  
  我国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逐渐进入中国,亦将西医逐渐带进了中国。特别是教会医院的建立及其逐渐增多和扩大,西医在中国影响越来越大。但护理在早年是附属于医学的,护理只是执行医嘱完成一些基础的护理操作。随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特别是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模式”,进而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现代护理学也相应逐步提高完善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工作也从附属于临床医学执行医嘱发展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为整体人服务的工作。
  20世纪70年代之后,现代护理学迅速发展。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提出现代护理的定义:“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加之西方护理学家提出的程序护理及护理诊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极大地丰富完善了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这些理论和实践明确了现代护理学重视的是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而不是健康问题和疾病本身。这也明确了现代护理专业与医疗专业的区别,同时表明了护理的对象不单是单纯的疾病,也不单是个体的人,而是整体的人。这个“人”是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的统一体,人可以指个人,也包括指家庭与社会社区中的人群。基于此,现代护理学务必将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作全面的了解,才能最终了解到人对各种健康问题的反应,同时针对这些反应展开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护理学与医学密切相关联但又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道理。
  现代护理学针对的是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而不是问题本身。这个基本理念在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中教师务必充分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区别于医学临床教育。这种辩证关系在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中应得到生动体现。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现代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现代护理学理论认为:护理的目标是“使每个人或人群达到最佳健康水平,”要求实际工作中的护理人员要面对个体或群体的人进行护理工作,“了解现象、应用理论、采取行动、评价效果”。基于此,现代护理学教学应同样重视其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教学,并高度重视两者的有机结合。若强调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训练,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见到护理对象不能动手或不敢动手工作;若强调了实践训练忽视了理论教学,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虽然能很快进入临床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难提高,而且出了错还不知为什么错。
  美国教育家戴尔1946年在《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中提出“经验之塔”的理论,提出教育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渐上升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应充满具体经验。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教育也不能止于经验,要由具象和普遍发展表成概念”。
  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偏废,更不能或缺,而且还应该使两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互相呼应,有机结合。
  
  三、现代护理学知识的点、线、面及空间关系
  
  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将一个个知识点串成系统的线,而纵向深入与横向扩展的线又织成知识的网。这个知识的网在实际运用中一拉开,又形成一个知识的空间。如:静脉穿刺输液,以这一知识点纵向深入要了解掌握静脉血管的分布走向,并细化到静脉的显微组织结构;横向了解相关的血液方面的知识,静脉邻近的组织结构,血液循环的生理及病理相关知识等。相关的众多知识围绕静脉穿刺的基本内容形成立体的知识网。所以前期的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及其它相关课程,与后续临床课程的教师围绕着为学生编织网状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机地相互结合,将更有利于学生综合整体的培养。
  
  四、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与其他教学一样,会遇到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某些知识内容的问题,而且现代护理学格外不能忽视了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数据、基本临床表现等方面知识的记忆。因为护理学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是要实际进入临床工作,而临床工作常会遇到突发、危重、紧急的情况,务必要在瞬间正确观察了解情况,并果断正确决策。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有要求学生记住的内容务必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才能真正记住。所谓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思考过、体验过和行动过的事物都可成为个体的经验。我们的教学过程应重视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结合实际病例展开理论教学亦是效的办法。如介绍“毒血症”的概念,结合破伤风病的介绍强调毒血症的理论概念。破伤风杆菌从患者足部破损创洞进入人体,在患者是局部创洞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引发严重的全身表现。当破伤风杆菌未进入人体全身血循环时,若从病人上肢抽血化验作血培养是找不到破伤风杆菌的,这时只有患足局部创洞内才有破伤风杆菌存在。这就形象地介绍了毒血症的概念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记住这个概念就显合理且较容易了。
  
  五、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的关系
  
  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所设置的课目中有一些是核心主课,如:基础护理、内外妇儿等各专科护理课,另一方面也必然要安排一些辅助课目。而近几年对辅助课目越来越重视,因为现代护理学要求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互动。护理学实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在保证核心主干课的同时,精选辅助课目,既不滥,又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及科学的相关性,如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等。信息时代、信息革命改变着整个世界,当然也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和教师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教师掌握信息并无优势,这促使教师从传授知识向启发智慧的功能转变。主课和辅课的教师应该统一到这

个新的教育观和教师观上来。
  
  六、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与社会现实需求的关系
  
  许多护理学毕业的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常反馈信息,反映医院的实际工作并不需要高级的现代护理学理论,仍然是只要求最初级的基础护理技能。很多医院并不要求另设护理病历,只要求有医学临床病历。这让人面对一个尴尬的事实:到底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与现实社会对护理的需求如何趋向协调。这应引起各部门专家及决策者的重视。我国临床护理的现状与现代护理学高等教育的理论要求是有相当多的不一致,甚至大量基层医疗单位只要求护士会注射会测血压体温就行了,并不需要护士用现代护理理论作护理诊断,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我认为我们的现代护理学教育应向前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求,必然会从量到质全方位提高。教育理念不能滞后,只应超前或稍超过现实社会需要,否则给毕业生补课将是来不及的。当然,结合现实社会需要而将教学中的理论要求作相应的调整,使之有一定的适应性亦是必要的。事实上,现代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身就在发展、充实、调整之中,这方面引起各种观点的讨论和关注是正常的。期待中国护理学的发展将丰富和推动世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七、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课内主要完成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内容的教学活动,这是基础的教学工作。但我们务必认识到学生的课外活动实为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万不能忽视。
  我认为医护生的大学教育应使其成为有良好道德、健康身体、丰富文化知识的科技工作者。这个理念使我们不能忽视了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务必要学生了解,如先秦诸子的儒、道、法等各家的基本常识,另如西方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的基本常识等。当然,这些要靠学生自己在课余努力学习、积累,高教工作者也应在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时予以引导和指导,诸如学生的社团活动、业余体育锻炼、课外书籍阅读等均应纳入高教工作者的关注和工作内容之中。
  
  八、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的关系
  
  如今多媒体教学在高教工作中占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任何事物一走向极端即是问题出’现的时候,据说有教师一遇多媒体设备故障竟不能上课了,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方法渐被轻视淡忘了。我认为传统板书教学不容忽视,应使其与多媒体教学有机配合、综合发挥,特别是医护教学中更应两者并用,有机结合。
  美国教育家戴尔在《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中全面提出了教学的“经验之塔”理论。其认为视听资料的展示是“观察的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医护高教是极重要的。但上升到“抽象的经验”时,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板书的演示和讲解。在板书教学时,学生能适时做好课堂笔记,而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又是高教工作者近几年忽视的。让学生学会并做好课堂笔记实为高教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现实中,我认为板书教学应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在充分发挥多媒体与板书演示各自的优点时使两者有机结合、互补,以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九、电脑打字与手笔书写的关系
  
  中国汉字作为一种重要载体之一,传承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然而,如今大学生对手笔书写汉字出现了两个极端情况:一方面,年青人中出现了水平极高的书法家;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大学生写的汉字歪斜乱划,令观者难受,毫无汉字的章法,甚至无法辩认。如今大学生们过度依赖电脑打字,这些大学生被电脑推向“无笔”甚至“无纸”的时代。上课不做笔记,课余不写书信,加之写字时的浮燥,写出的字潦草难认,影响其人际文字交流。对医护生更是严重影响医护文件的书写,无法正常完成临床工作。医护专业的高教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写字,练书法,教师亦应适时主动运用板书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严格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笔记,这些都是有益而且重要的。
  
  十、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我们进入一个信息时代。传统意义的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已不能完全表达现代教师了。当代的教育观和教师观发生着巨大变化。在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的形势下,比之学生,教师掌握信息并无优势。这必然地一方面促使教师再学习,更重要的是促使教师从传授知识向启发智慧的功能转变。高教工作者须看清这一重要的、巨大的、原则性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显重要,而不是简单的介绍某些知识。当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需要创造型的教师,这些教师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互动,而且相互学习的,不会向学生学习的教师很难成为好教师。
  教学过程中不单是介绍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各过程中尽可能搜集资料,进行分析,调用头脑中原有知识、概念、原型(核心概念)、图示(各种命题相互联系组成的图景),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进行评估和总结。这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能与学生充分讨论,互动互学,从而使教和学形成科学生动的互动过程,让学生把冰冷的知识变成与自己有关,使学生具有了对相似性和共通性问题的分析、沟通、解决能力。学生能举一反三,当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实为思维的高级过程,只有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展现灵活性,产生不寻常的反应。给思维松绑才能培养出创造性思维,而这正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的。
  新时代呼唤具有新思想、新思维、新观念的高教工作者。为适应新时代的高教工作,教师更要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师资队伍的建设更应引发各级领导和专家们的重视和深层次的思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1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