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地地理对重庆都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丹 罗谦

  摘要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是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山地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类型之一。本文通过对重庆都市的空间布局、建筑和城市景观的浅析,探讨山地地理对重庆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人居环境;山地城市空间布局;山地城市建筑;山地城市景观
  
  1.重庆都市地理环境
  重庆市处于四川盆地东部,是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连绵,河谷纵横。重庆被长江、嘉陵江分割成3个部分:半岛片区、北部片区和南部片区。重庆主城区位于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三面环水,嘉陵江由北向南汇人长江,长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横过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故重庆既以“山城”著称,又以“江城”扬名。
  2.山地地理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2.1 重庆都市空间布局
  山城的自然格局深刻的影响了重庆都市的空间布局。重庆都市地势起伏、地貌复杂,用地受到限制、建设成本高、路网密度差和生态环境较脆弱,在这样的城市建设条件限制下,城市空间布局更应顺应自然地理,平衡“自然、城市、人”之间的关系,为创造这一良好的人居环境,重庆人善用地形、因山随势,结合自然地形地貌,造就了分台聚居和垂直分布的山地城市空间特色,城市由于自然山水对地形的分割,城市向嘉陵江北和长江南岸发展,形成了以半岛为中心城,江北、南岸三足鼎立的分散式布局、有机疏散、分区平衡的“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市“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已趋于完善,为在山地地理的基础上更好的组织城市的生产、生活,重庆市都市圈范围内的城市用地按其地理位置和结构形态的不同分为主城和外围组团。主城的用地结构分为三片区,十二组团。嘉陵江以北为北部片区,含三个组团;长江以东为南部片区,含三个组团;嘉陵江以南、长江以西为西部片区,含六个组团。十二个组团继续保持"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相分隔、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用地大体做到就地平衡,十二组团共同组成城市空间布局的有机整体。外围组团十一个,这十一个组团构成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廷伸和发展。山地地理的特定用地条件决定了重庆市的空间布局为“多中心、组团式”布局。
  2.2“多中心,组团式”布局于山城人居环境的意义
  “多中心、组团式”结构使山地城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对山城的人居环境建设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是一种适合重庆市山地城市形态的理想城市布局形态。各组团内混合布置着商业、居住、工业、教育等多种功能的用地,既有劳动岗位,又有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生产生活就地平衡,减少了乘车上下班的客流,有利于有序地组织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和缓解交通压力。同时,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有利于强化组团中心,疏解城市中心压力,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
  3.山地地理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3.1 古建筑
  重庆有名的古建筑之一是吊脚楼。因城市内山地起伏,要依山势建造房子并解决山地防潮,勤劳的古代重庆人利用他们的智慧和生活经验创造了这种独特的山地建筑。吊脚楼多依附山体而建,以木结构为主,高度多为2-3层,吊脚楼底下一层以木架架空,居住从第二层开始。在江边,因江边地貌多台地,地势起伏也比较大,古代居民便沿江建造吊脚楼,并将吊脚楼一层层叠加到半山腰。
  3.2 现代建筑
  重庆的建筑都是建在山上,因自然地形破碎,为避免山坡的限制,重庆的建筑大多巧妙的应用“ 台、挑、吊、拖、坡、 梭” 的处理手法,建造出层层迭迭、别具一格的建筑和建筑组群,极好的顺应了高低错落、起伏不平的地形,建筑大多都可以直接从楼层的中间进入,有的建筑楼顶、楼中、楼底各有出口与道路连接,具有浓郁的山地地域特色。
  4.山地地理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重庆都市依附自然地形,城廓依山傍水,建筑物层层叠叠,具有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城市总体形象表现为借山为景、山水入城的山水城市总体景观风貌。重庆市道路系统呈自由式结构,道路弯多、坡陡、路窄,同时桥梁、隧道多,为了解决山城垂直交通, 交通呈立体发展模式,运用了缆车、轻轨、垂直电梯等公共交通形式。
  4.1 山城的步道
  山城的步道是重庆最重要的历史符号,重庆的坡坎又斗又多,即使在市中心,悬崖深壑也无处不在,市民出行几乎都避免不了爬坡上坎,它是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步道联系着高差不同的台地,因山就势所形成的梯道景观及高台、下沉广场,丰富了街道空间,并在竖向上提供了欣赏山城美景的丰富的景观视点。
  4.1 山城的夜景
  山城的夜景是重庆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是重庆的名片。重庆市倚山筑城,道路盘旋而上,高耸的建筑层层叠叠。当夜幕降临,都市便被星星点点的灯光照亮,构成了一幅以繁华区灯饰群为点,平行布置于干道、桥梁和两江上的灯带为线,群山之间的万家居民灯火为面的灯的海洋图。这一高低错落、远近互衬、交相辉映的夜景,给山城的夜增添了无限生机。
  5.小结
  重庆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它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依山而建的城市建筑、层次丰富的城市景观风貌,甚至市民“粗旷,市井,热辣,英雄,阳刚,坚忍”的性格等方面,都是山地地理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这些独特的山城人居环境特征体现着山城城市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工出版社.2001年
  [2]蔡云楠.重庆山城传统景观研究.华中建筑.2000年
  [3]王纪武.山地都市人居环境•城市形体发展探析.重庆建筑.2005年
  [4]汪昭兵,杨永春.探析城市规划引导下山地城市空间拓展的主导模式.山地学报.2008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3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