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总部经济的几个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宣恭
总部经济的含义及其成因
从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去理解,总部经济主要指,数量较多的大型、特大型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机构、经济技术研发中心以及各级政府、各种经济文化组织的代表机构/后文统称为“总部”,在区域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效应的吸引下,聚集在中心城市,建立比较稳定和合理的分工协作,形成有力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和关系。
总部经济的出现是大型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调整与产业空间结构变化的较高阶段相结合的产物。
首先,它出现在产业和空间结构变化的较高阶段。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节约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企业势必向具备资源优势的地区靠拢,形成企业集群(或称产业集群),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城市化则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城市规模的扩大,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有竞争力的城市集聚经济,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产业和空间结构的这些关系使两者的结合不断迈向更高的阶段。在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不断吸引外部的物资、人力、资本、技术、信息、服务等资源向中心城市集聚,通过各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扩充,形成城市的竞争能力并向周边和外界扩张和辐射,就成为产业和空间结构的一种必然趋势。
其次,它是企业内部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产物,基于地区聚集经济和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大型企业将管理中心、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建在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安排在生产成本较低的外地或周边地区,在企业内部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以提高经济竞争能力,获取更高的利润。与此相类似,其他组织和代表机构集中在中心城市,则可以大量节省运作和交易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这两种趋势结合在一起就催生了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的作用
总部经济对企业和所在城市都会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
一、对企业的作用。
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集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商贸服务机构齐全,兼备信息交通优势,具有发展大流通、大市场的有利条件。将总部移师中心城市,可在发展格局和空间布局上寻求更为合理的市场配置,突破狭小地域的限制,更好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各种资源优势,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节省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增加企业利润。具体地说,有以下的好处:
可利用中心城市高度集中的先进信息平台,采集各种技术信息和供求信息,大幅度节省企业搜索信息、传输信息的时间和费用,在竞争中夺取优势。
中心城市人才荟萃,企业可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吸纳高素质员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多层次的研发体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共享创新的服务体系。随着总部经济的发展,汇聚了大量的服务企业以及提供研究开发和技术支持的机构,如学校、科研单位、管理咨询机构、培训教育机构、技术开发机构、行业协会等。这些机构加强技术的研发、交流和扩散,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广泛的机会;还便于企业人员的学习提高,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积累,对区域内企业的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靠近金融中心,可取得筹资、融资和资本营运的便利条件。
将决策、管理、采购、营销、资本运营等高层机构集中在中心城市,根据地区集聚经济的优势,降低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
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培育和聚集人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活力。
二、对所在城市的作用。
总部经济的发展可以凝聚的巨大资源,增强地区经济的聚集优势,扩大所在地的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城市辐射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为城市建设带来许多积极效应:
为城市营造形象、信誉和声望、地位,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有利于进一步吸收外来资本,在加速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优化。
从纵向和横向形成高端产业的企业集群,特别是为企业总部服务的知识型产业链。国内外经验表明,一个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总部向某~城市迁移,可能带动几个、甚至是个几个在业务上密切关联的较大企业。这些大企业的聚集形成合力,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创新优势、市场优势和扩张优势。
总部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有利于所在地经济与国际接轨。
集聚和培养高端人才。总部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可吸引大批智力人才,还可通过企业间的交流和专业培训,加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形成高素质的人才中心。
增加税收,包括增加企业的税收和总部员工的个人税收,为城市的发展扩大财源。
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咨询中介服务、法律服务,教育培训、会议展览等行业以及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所在城市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增加市民的收入。
带动消费,提高消费品位,包括总部商务活动、研发活动的消费和总部员工较高水准的生活消费,提高市民整体的生活质量。
所在城市高素质人才的聚集以及政府财政投入和个人收入的增加,从需求和供给方面,将有力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努力创造总部经济发展的条件
综观世界各国的经验,促使企业总部设立或者转移的因素,无非是所在地或目标地政治和社会稳定、法制健全、经济政策开放和优惠、政府廉洁、高效、市场广阔、生活条件优越,具备强大的城市竞争力。一个城市要发展总部经济不能仅仅依靠优惠政策,而必须在根本条件上下功夫。因此,加速转变政府职能,继续理顺政企关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规范政府的微观规制活动,搞好市场管理,建立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秩序,必将加速大企业在地区的聚集和区域规模经济的发育,有助于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主要的具体措施大致有以下十大方面:
提高认识,搞好规划,明确定位。必须重视总部经济对发展地区经济的重大作用,把总部经济纳入地方发展战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做好吸引大企业总部进入的规划,同时制定吸引公司总部进驻的合理优惠政策。正确定位是规划工作的关键。因为,企业总部类型很多,从大类来看,有投资性总部、决策性总部、经营运作总部、研发活动总部等等,这几类总部功能各有差异,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相差很远,特别是在税制和带动的产业方面,作用有所差别,同时,它们对所在地的条件要求也各不相同。在规划和制定政策时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不能简单地仿效外地的模式,也不能离开独有优势,全面开花,耗散资源。(如厦门的电子、汽车、扒械装备、物流业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环境。要以科学发展观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指导,搞好城市的产业布局,形成分工合理、功能突出、配套完善、优势互补的产业空间,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使之适度超前的同时,实施环境优化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增强对大公司的吸引力。重点是进一步构筑开放、兼容的人文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为企业发展提供积极进取和安定、和谐、宽
松的条件。(如厦门的“创业乐园”、“卫生、文明、宜居城市”、“温琴家园”等。)
鼓励制度创新。支持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组织区域内社会化分工的优势,在企业间发展多种联系方式,实行不同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和发展虚拟联合体或虚拟企业,促进企业管理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建立有效的社会和企业内的分工协作体系。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建高素质的人才平台,为吸大型企业和机构提供优良的人才资源,特别是具有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要看到,总部所需要的人才结构与单一的职能机构或分支机构不一样。它们的运行和发展,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生产经营人才,而需要知识含量更高的人才,如战略管理、资本运营、研发、现代物流、政府和社会公共事务、法律、传媒等各方面的人才。因此,要在想方设法引进人才的同时,大力发展文教事业,加强职业培训和“干中学”,组织产、学、研和各行各业的分工协作体系,努力培养符合总部要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
强化各种支持和服务。建立有力的技术支持、经济咨询、中介服务、广告传媒的完备体系,提高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经济活动效率和扩张能力;还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公共服务配套功能,如服务周到的房产、会所管理业、休闲娱乐设施、餐饮业、会议展览业,等等。
健全经济法律法规,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树立良好的信用制度环境。总部经济属于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需要市场的高效运行以降低交易费用。健全的法制和道德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经济法律法规,保护企业的正当权益,整顿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制止不正当竞争,打击经济领域各种违法活动,同时进行社会公德和诚信教育,树立优良的信用制度,才能确立总部经济所需的市场条件,促进总部经济的健康发展。
努力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强廉政建设。总部经济是城市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质是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因此,在支持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政府行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政府机构不仅要从规划、政策、法规和环境等方面提供良好条件,而且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改进自身的工作。主要是:(1)努力学习,熟悉相关业务,了解情况,提升决策水平。(2)加大开发区管理制度和工商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简化办事程序,严格依法行政,创造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减轻经济和其他负担。(3)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坚决制止任何的“寻租”行为。(4)加强政府与各类总部的沟通联系,如建立专人联系、定期举行座谈、论坛的制度,由政府牵头举办各种专题推介会。
加强信息产业建设,既为各类总部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的对内、对外资讯服务,促进经济信息的搜集、交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总部同市场中心和企业的生产基地之间的快速联系创造优良条件,也改善政府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审批和网上投诉,完善企业与政府交流、沟通的平台。
扩展对外联系的渠道,加强对外联系,提高对外开放度,提供便捷的开拓国际市场的扩张条件。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充实所在地的人文社会底蕴,提高城市品牌,同时营造活动内容丰富、舒适高雅的生活环境,从文化领域创造吸引力总部的条件。(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10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