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天晓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098-02
  关键词:把阅读权交给学生 自主探究 培养创新探索精神 快速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有无自觉的阅读意识,有无良好的阅读习惯,被认为是初中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学生阅读普遍处于被动、低效状态。在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按时看完新课内容,即使能按时读完的学生,也无法说清主要内容是什么,更不必说课外阅读了,语文老师的任务是什么?语文课应该培养学生什么?当前中学生语文阅读中“少费差慢”(费时多、读的少、效果差、速度慢)的症结积重难返,怎样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减轻教师的压力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前一段时间进行过探索,但都流于形式怕学生讨论过多,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快速灌输结束,而没能深入探究收效甚微,通过本课题的教学实践,我们才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正确答案。
  真正地“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到课本中去寻找、发现知识。 在上课时我们要求由大家自己到课文中去发现自己要学的知识。例如上《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要求自读后讲一讲对课文的理解,学到了哪些东西,汲取了什么知识的营养。开始学生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教师就要再三鼓励,鼓励拿起笔边读边勾画,边举手发言。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耐心,可能会耽误时间,担心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不好,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但这段时间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是非常值得的,学生们的发现竟是如此的广泛而准确,从文中的一个词,一句话到一个段落,以至文章的主旨,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都能说得自圆其说,有的内容新颖独到连我都没有考虑到,比如我们一家人原来如何盼于勒,当遇到于勒却又躲于勒?“我”的姐姐年龄大了嫁不出去却依赖有钱的于勒叔叔?课堂气氛也会前所未有的活跃,连最不爱举手的学生都能积极发言。这样学生学得愉快,兴趣盎然,印现深刻。
  课题组都尝试了这样的课,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从教以来,我们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不计日夜地给学生辅导,学生也确实考出了好成绩,但这样的“高水平”却让学生学得很辛苦,很被动,学生的考分是高了,但却磨损着学生原有的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压抑了天性或创新精神,这样的“高水平”又有何益呢?这样的教学方法岂不是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吗?语文老师的任务应该是唤醒、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此后,我们课题实验祖全体成员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每次都尽量地让学生深入思考各抒己见,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发现知识,寻找疑难,提出问题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地交给了学生,并逐渐总结出了自主探究式“阅读-质疑-讨论-提高-升华”语文五步教学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前提是要相信学生,把“发现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不是“告诉”学生知识。让学生相互讨论,互助学习,如果语文老师保证了这个前提,那就可以轻松运用语文五步教学法,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渐地提高。下面,我就讲一下如何运用“语文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
  指导学生朗读时,一般不先范读,因为范读课文实际上也是“告诉”。在教学中,朗读课文只是为了和学生交流,不要希望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的语气神态都是一个模式。我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去体会、去发现。即使有的学生读得不到位,但好歹是他们自己领悟出来的,这总比直接从老师的“告诉”中得到的好。这样既培养了能力,又发展了智力,更培养了创新探索的精神,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光听老师的范读那是“模仿”,是“克隆”,而不是“发现”。抹杀了探索创新的天性。有的学生认为老师读得好,但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处理也不错。这时,我便鼓励他们坚定自己的立场,而不要去模仿老师。但是要潜移默化让学生了解怎样度更好。
  默读课文时,让学生直接和课本对话,和作者对话,让他们找出文中的精妙处,并作些批注。在学生批注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触及课文重、难点的地方,应及时地表扬这位同学阅读得仔细认真,并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分享这一“发现成果”。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所以重点、难点问题,老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当然,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自己必须先发现,而且要尽可能地多发现,要把握好自己要教授的知识点,而不能盲人骑瞎马――心中无数。有时,学生的发现会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有的学生的见解会比老师的更深刻、更高明。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特别兴奋、激动地赞扬这位同学,并动员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表扬他。这样,师生一起边阅读边板书,让学生把一些重点词句板书在黑板上。通过阅读阶段的发现,学生一般都能把握课文的主要知识点。
  第二步:质疑,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环节。
   经过了阅读阶段,学生都熟悉了课文内容,我就让学生就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等各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时,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启发、引导,学生就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能不能换成另外一个词?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并不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等等。大部分问题一提出来,就会有学生作出解答。有时,一个同学答得不够完整,老师还没来得及评价,就会有学生举手补充。有的问题学生一时想不到点子上,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花太多时间的必要,老师就要适当地点拨一下,然后进入下一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运用赞扬的方法,既要表扬学生的优点,又要表扬学生的勇气,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去发现更多的知识,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时,学生的回答确实是挨不上边,我就说:“某某同学虽然没有给这个问题作出解答,但他给我们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这样,就不会打消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在质疑的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一些争议较大而又一时难以统一意见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正好是文章的重、难点,我就让学生把这个问题板书出来,等下一个环节再来解决。 这样,通过质疑,既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质疑中,老师不轻易给学生出题(除非学生有明显的疏漏),更不给学生答案,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还是要教给学生的。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全面提高。
  第三步:讨论,一是讨论上一环节留下来的有争议的问题,二是讨论文章的主旨。
  在讨论有争议的问题时,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意见分别说出来,并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师生一起来讨论,看哪一种见解的理由更充分、更合理,看哪一种意见更接近作者的本意。经过引导,学生一般都能达成共识,再加上老师的适当补充,学生就能理解得更加深刻。
  在讨论文章主旨时,学生的答案就更多了。在这个环节中,我从不判定谁对谁错,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赞扬他们见解的独特,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快感。这样,学生就能畅所欲言,就能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对文章的主旨的理解,角度不同理解也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直接与作品、作者对话,几十个学生的发现甚至比一个老师发现得多。

  第四步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拔高层次综合点化深入讲解 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发智力,发展能力,因为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拘泥于学生思维或水平,讨论来讨论去会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孔乙己》学生会认为读书无用,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孔乙己所学的东西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学习的目的是得到一官半职作威作福,从本质上讲是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发展,而我们现在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一种财富,会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会创造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应努力学习成才,为社会做出贡献。再如《社戏》中的小伙伴“偷豆”主要表现小伙伴的好客、憨厚及纯洁的童心友谊、淳朴的民风,而不是去学习“偷”。《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着重表现鲁提辖的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事件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应该大打出手。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老师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学生,并且还要尽量地比学生发现得高明一点,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他们提出更多新颖、独特的见解。
  第五步:升华,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深化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思维。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合上书本,跳出课文,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结合社会现实来讨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比如:在你的阅读积累中,有哪篇文章反映了和课文同样的问题?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哪些与课文有关的现象?人们是如何对待的?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等等。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林黛玉这个人虽然美丽聪明,但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再如《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贪图享乐酿成了人生悲剧,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汲取教训。对这样的问题,允许学生的答案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尽量地去认同学生,赞美学生,欣赏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使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张扬。
   如果说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工作的唯一目的,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话,那么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相信学生,把“发现权”交给学生。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如果教师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发掘,就会发现学生的潜能是非常大的。他们会由课文联想到历史上的某个朝代,联想到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甚至会联想到未来的社会将如何发展。此时,学生的创新发现有时会让老师惊叹不已,会让老师忍不住并要求学生课后加以整理,写出一篇篇优美的作文。这样升华一下,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经过这一课题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解放了,成绩提高了,老师也比以前轻松了,再不用为某个知识点该如何讲而苦恼了。运用这种教学法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老师要博览群书,要经常给自己补充能量。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好一桶水。”如果学生发现的问题老师自己都弄不明白,怎么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呢?我们认为,对于教师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多读书,要时时刻刻地读书,要从网络影视各种媒体,社会生活中吸取营养,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我们最反对把老师比作蜡烛,蜡烛的能量是一点点地减少,直至成为灰烬。我们老师应该是“太阳能电池”,每时每刻都在吸收能量,同时又在释放能量,永不停止,永无尽头。二是老师要经常表扬学生,夸奖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充满信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进步需要赞美,需要欣赏,老师要不断地、发自内心地告诉学生:“你真不错,你成功了!”要让学生时常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因为成功的快感是学生进步的阶梯。教师的一句赞美、一次表扬,很可能惠及学生的一生!当然这一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对学过的课文进行讨论,再进行生课探究,先对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讨论,然后在再探究远离现实生活的课文,由易到难。比如先《背影》后《阿长与山海经》,先记叙文后议论文,先现代文后文言文等。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