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艾保莲
摘要:教学互动是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是老师课堂控制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张扬个性,老师与学生共同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相长的基本途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必须把握互动的内涵和要求,紧密结合数字教学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体作用,把增强互动效果和提高数量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互动 教学
1 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理念的不断深入,研讨式、案例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得到推广运用,但由于受传统数学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部分教学互动形式化,互动效果差,对课堂教学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一型互动。主要表现为老师是互动中心,是互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占绝大多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占很少一部分,课堂教学主体在互动形式上是单一性的。二是点缀型互动。主要表现为互动的目的是为了锦上添花,没有互动实质。多数停留在“是否”型的简单问答上或是对数量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的记忆背诵。三是模糊型互动。主要表现为互动没有明确的目标,是为听课而设计的,是为课程改革而安排的,完全不考虑数学特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等教学因素。
2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效果的对策
2.1 合理选择教学互动问题。要实现教学互动,必须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选择好互动题目。数学互动题目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从讲授内容中最富有启发性、争议性、批判性、创新性的内容中选择;二是从以往数学教学中积累的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疑点、难点、重点中选择;三是从课前教学准备会上,了解到学生相关问题中选择;四是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中选择。总之,选择的数学互动题目要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2 有效运用教学互动形式。综合数学学习特点,从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来看,有效的数学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双向型。在这种互动方式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不间断进行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老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老师答的对话等形式。二是多向型。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点是,互动过程中除了老师与学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和小组竞赛等。三是网状型。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老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和老师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学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形式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
2.3 强化教学互动过程控制。数学教学互动应加强三个环节的控制:一是把握开讲时的巧妙提问。巧妙提问是开展互动的前提。没有问题的互动只是形式上的互动,特别在数学教学过程,这种互动深入到思维之中,是“假互动真作秀”。有效互动的提问重在引导,要避免大量的一问一答和一问齐答,这会造成互动范围小、学习被动或互动失真。提问题要紧扣数学特点、紧扣本节课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学生互动,要因人施问,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二是互动过程中的启发、引导和调控。互动过程中的启发、引导和调控是开展互动的关键。对于互动过程中的困难和疑虑,老师要及时启发引导,对于过程中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互动过程出现的偏差要积极调控,准确把握互动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引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创设宽容和谐的互动氛围。要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感、有所知、有所议、有所获,确保学生全员互动、全程互动和有效互动。不仅要进行数学知识层面的互动,而且要进行数学方法、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的交流。三是课堂小结时的评价、归纳、提升。对互动过程表现好的个人或小组要及时肯定表扬;对互动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引发的新问题,老师要阐释、归纳和提升;对个别互动不好的个人或小组,要课后了解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互动。
3 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充分体现老师在数学互动中的主导作用。老师在主导作用在数学互动中主要体现为“善教”。老师的“善教”是实施数学互动的的基本前提,“善教”要求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理清知识点,找准兴趣点。理清知识点,是教学依托的主线,是实现数学互动的载体;找准兴趣点,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手段。为此,老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诱导学生内在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2 妥善处理教、学关系,提高数学互动效果。教、学双方融洽的关系,是实现数学互动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在展开互动教学中应倡导建立三个关系:一是平等关系。老师不应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应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引导者。教学中,老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充分挖掘和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互动研究的教学实践之中。二是合作关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双方要密切合作,共同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如老师可将数学问题分解成多个细节让学生去研究,在研究细节的过程中老师再适时加以指导,学生便能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三是交流关系。教与学本是一对矛盾,但又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学生讨论,也不全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既要善于引导,更要善于倾听。在处理好以上三个方面关系的过程中,老师要以优良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以良师益友的形象感召学生,以风趣的语言折服学生,以学生心目中树立较高的威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