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学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2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其必然性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网络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 网络信息化 管理 基本框架 运行机制
  伴随着我国高校各项管理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管理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信息化的支撑。网络信息化管理,大大促进了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革新,提高了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一、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所谓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是指以数字信息技术和系统为工具进行的后勤管理。具体的就是借助网络信息的优化与便捷性操作,将分散的、孤立的高校后勤信息进行收束汇集在一起,经过中心处理器的优化,形成一个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明晰性的信息空间。运用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首先,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后勤的工作效率。由于高校后勤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使用的平台体系中,可以借助网络进行一些标准化的审批流程,各个后勤管理职能部门的数据汇总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数据的准确率,节约了高校后勤管理的人力支出成本。
  其次,可以构建现代化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网络信息化是当前各行业领域实现管理突破的有利手段,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也不例外。可以说,借助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可以为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再者,有利于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的规范化管理。高校后勤管理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符合高校后勤管理的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机制,而网络信息化管理体系正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管理平台。
  二、我国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化水平的快速发展,推进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环境和条件都已经基本具备,使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成为事实有了实现的必然性。
  首先,在硬件环境上,高校的校园局域网建设早已经普及,并正在走向成熟。在此基础上,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平台可以与现有的校园局域网络环境和计算机设备相整合,用以建立后勤管理的中心数据库。而且,因为这个高校后勤管理系统要求的计算机性能不算高,因此,在操作层面的计算机完全可以使用现有的办公电脑。
  其次,在软件环境上,伴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组成结构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正在走向知识化、年轻化。这些新的人员群体基本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这就在人员操作上为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操作基础。
  第三,在资金投入上,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花费并不是十分大,对于绝大多数的高校来说,是能够拿得出的。而且,也应该投入,因为这是一项投入少、收益快且多的信息工程建设,其性价比是十分巨大的。
  最后,在具体的信息技术上,伴随着我国电子信息化建设取得的初步成绩,高校后勤管理的一些信息应用技术已经逐步开始应用了,最典型的就是食堂、超市的“一卡通”和职工工资发放的电子计入软件系统。这些都已经为我国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建设在信息技术上,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条件,而当前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的完善和整合。
  三、当前阶段我国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
  (一)技术开发应用程度低
  迄今为止,我国高校后勤已经在使用的网络信息化系统技术,一般都是各个高校后勤管理机构根据一般性的个别管理需要,临时组织技术人员开发的,普遍适用性较低。这就使这些技术开发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一方面是缺少宏观上的管理模式,只能应用在某一高校或高校的某一后勤管理方面,不能够推而广之,在技术上也相当不成熟,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专业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极少数由社会上的软件开发公司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开发的,虽然其专业技术较为先进,一般都能够做到全面覆盖高校后勤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具有较强的市场推广能力。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市场上的普通软件开发商很少有能够完全了解高校后勤日常管理,因此,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应高校后勤管理的实际要求,开发出相应的软件系统。这些软件开发商提供的软件技术,高校后勤处买来安装之后,往往都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调整和局部修改,这就使得应用程序复杂繁琐,而且大大增加了应用成本。
  (二)缺乏统一的应用标准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而且绝大部分的学校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例如:开发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职工工资计入发放系统等。但是,这些都是仅限于本校的应用,而且,也只仅限于公寓管理,还不是综合的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这就是缺乏统一的应用标准的具体表现,在我国各所高校的后勤管理网络信息化系统技术的应用上,基本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明确的应用标准。
  (三)网络信息化程度不高
  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化后勤管理,在公寓管理上有了进步,而在饮食管理上普遍仅限于应用一卡通售饭系统。所以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的程度还比较低,一些地方性高校在后勤信息化建设方面比较滞后,投入不够,力度不强。
  四、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基本对策
  (一)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管理层应更新后勤集团的管理理念,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适应现代化管理能力。其次,应建立并完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和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制定职工的计算机水平培训计划与使用制度,另一方面要完善硬件设备和网络系统的沟通与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信息化、网络化为突破口,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办事透明度以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后勤文化的形成和后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技术环境。
  (二)打造高校后勤信息化平台,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搭建,首先应该建立后勤集团与其下属各个职能部门的沟通管道,就是要将分散的、孤立的信息汇总处理形成信息管理链。处理分析统计各个中心职能部门的管理数据。资金使用情况、收益情况、资产情况,人员情况、绩效考核、监督情况以及所有资源进行共享和组合查询等功能和信息。也就是针对后勤办公室管理系统,让下属单位在第一时间上传、审批、汇报日常办公文件和相关信息,以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其次是搭建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规范每个岗位的责、权、利管理,并附以岗位考核和绩效评估制度,使每个职能部门和岗位职责清晰,目标明确;此外,要整合已有的后勤正在使用的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后勤日常办公管理子系统、餐饮管理子系统、学生公寓管理子系统、动力管理子系统、物业管理子系统、车队管理子系统、校医院管理子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幼教管理子系统等等,将其全部纳入后勤整体信息平台。这样就可做到使后勤的管理者无论身在何处均可以通过系统网络在第一时间得到集团各种运行数据,做出决策,发出指令。
  (三)确立有效的信 息管理运行机制
  高校传统的信息管理机制,随着网络环境的成熟和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应用,必须进行流程再造,形成适应新形势的运行机制。在形成的新机制中,信息管理不仅仅是后勤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与学校其它部门的共同完好协作。首先,后勤管理部门要参与到学校总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去。参与研究制定校园信息化管理规范标准,在全校范围内监督指导各部门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监督执行。第二,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收集、接收、管理、保存、利用和服务。并且要依法监督和指导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电子档案工作。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的具体制订、管理制度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与业务系统中电子档案的管理。第三,在实践过程中要保证电子档案工作的规范;通过制定后勤信息中心等接口规范、归档元数据、移交元数据、日志文件数据、内容留痕数据、留真信息数据、存储和利用格式等多项细致的标准。实现学校档案馆和电子公文数据交换平台以及办公自动系统进行交互。这些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要体现技术的前瞻性、包容性和可操作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真正的反映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高校后勤管理日益重要的作用;也应该充分重视信息源数据库的组织与开发,以及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后勤管理改造升级。高校后勤信息化将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而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构建适合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模式的信息系统将是未来高校后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崔保国.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怀军.高校管理信息化与管理队伍建设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3):30-32.
  [3]蔡续.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6(6):63-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7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