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翠勋

  摘要:教学是不是具有有效性,直接的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更直接的影响到高中生的学习、发展,而只有具有有效行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积极的加强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有效性 措施
  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着明显差别,高中阶段无论是知识内容,还是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较初中都有着较大飞跃,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初中数学语言以形象通俗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并且以学生有较多感性认识的材料作基础,而高中数学是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能适应;有部分学生在此阶段还没有适应高中的学习,还在使用初中时期的学习方法,听课的质量不高,仅仅是“听懂”没有达到真正意义的“听会”,作业完成时还停留在机械模仿阶段,换个形式的习题就解答不出来。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一些问题所困惑,课堂上,老师讲解概念及解题过程时,学生都能听懂,但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许多题目明明知道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解过,即使明白题目的意思也感到无从下手;有些学生学习数学花时间不少,精力投入较多,学习刻苦认真,但收效甚微;对许多学习上的易错问题,尽管教师反复的讲评和剖析,学生对问题还是于事无补,以后仍“旧病复发”,找不出问题的症结……这样,虽然付出许多精力、时间,但是学习效果却不佳,不仅导致了数学教学中师生疲惫,而且削弱了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终造成数学教学与学习低效。
  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效性
  数学课堂必须自始至终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真正的作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具体的实施措施为: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参与动机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皮亚杰语),乌申思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的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识。”因此,要提高新课教学的效益,必须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使其做到精力高度集中,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教无定法,教师授课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准备,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第二,授课过程中要重视通法通解通法通常指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结论和方法、易于使多数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授课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学规律,认真钻研《考纲》和《说明》,重视通性通法的教学,从题目的众多解法中分折选择通法,着眼于传授和培养学生的一般解题思路,一般解题方法,对那些带有规律性,全局性和运用面广的方法要敢于花大力气,花时间去研究,使学生真正理解实质,真正能熟练掌握,否则盲目追求巧解怪招,试图取胜的做法,势必影响学习成绩的大面积提高;第三,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教材中的讨论、思考、探索等,这些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创造了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多思考多活动,多一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与愉快。
  二、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中的概念怎样讲解,定理公式怎么讲,例题习题怎么讲,为什么这样讲,这么讲是否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性学习,师生怎样配合,怎样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在教学中怎样创造思考条件,才更有利于学生自觉思考,才“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彼此孤立。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概念、定理和公式的理解逐渐到位,做题时审题越来越细和准确,检查解题结果能力得到提高,对于常用的做题技巧掌握得更灵活,解题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学生慢慢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习的过程也逐渐有了规律。
  三、实施延时评价,活跃学生思维
  所谓延时评价是指学生在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让他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延时评价能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及多向思维能力。具体的措施包括了一下亮点:第一,学生有疑问时,延时评价可提供一个敢于寻疑的环境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有意识地思考问题,比较教师讲解的内容与课本、课外参考书上的内容的区别,或比较与某一问题有必然联系的一系列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学生问题的提出,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萌发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采取用问题当引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必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评价;第二,学生有怪问时,延时评价可提供一个敢于释疑的环境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某些古怪、幼稚、甚至是荒诞的“怪论”时,常引来教师迫不及待的否定,无形中扑灭了学生创造的火花,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千万不要妄下断言,而应通过延时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发现和挑战,然后及时转换角色、转换角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来解决问题。
  四、总结
  总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果,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前提。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静娴.让数学课堂“活”起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