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的“网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杏凤
摘要:本文试从因特网的发展对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出发,提出大力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网德"教育的若干基本策略。
关键词:因特网 机遇与挑战 网德教育
一、因特网的发展对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广泛性、趣味性的特点,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运用现代化手段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信息,已成为学生的基本需要,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通过网络达到获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目的,网络以全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当代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模式。据某省对该青少年互联网运用现状的调查所得的结果显示,“触网”的青少年已占到被调查青少年总数的100%;在城乡网吧泡吧人群中,青少年占到80%以上。青少年学生上网呈现几个主要特点;一是普遍对上网有着浓厚的兴趣;二是上网多数以寻求心理调节、欲望满足和精神刺激为动机;三是75%的学生都喜欢选择在网吧上网;四是玩游戏占62.57%、交友聊天占57.84%、看娱乐性节目36.82%;五是网上交友已成为学生人际交往中一个新的发展动向;六是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网络会对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多数学生并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觉,更谈不上如何主动地去节制自己的行为。调查还显示,当前学校及家庭对中小学生上网还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多数学校只是简单地对学生上网加以限制,未曾对学生进行网络方面的道德教育与行为指导,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不到两成。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德育而言,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改变了院校德育的工作环境,为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次,增强了院校德育的有针对性,它能够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情绪和所关心的问题。第三,会使我们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第四,拓宽了德育教育的领域,使之更广泛,宣传渠道更宽阔,从而拓展了德育工作的空间。总之,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院校德育工作的观念转变、内容更新、方法改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但是,同时也给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第一,许多学生因上网玩游戏而无心向学,厌学逃学;第二,一些学生因长时间上网而导致心理疾病;第三,一些学生因网络如浏览黄色网站、过度消费而道德失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第四,许多学生有心理问题都通过网络来调整,而不愿意告诉老师或家长,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二、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网德”教育的若干对策
(一)加强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作为职业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了解网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对院校德育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对德育教育信息的获得、加工、传递所带来的技术手段革新,培养较强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的能力,为德育教育进网络奠定必要的基础。为此,必须对全体教师特别是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德育工作者掌握了足够的网络知识技能,就可以借助于网络的支持,深入把握上网学生的基本思想状况,使德育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德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水平提高,工作的主动性越强,反之,就不能真正走进上网学生的思想世界,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网络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网络所涉及的各种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又要大担当起监控网络的任务,依法抵制各种各样的网络违法活动,推动网络法制化建设,引导学生自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减少网络中的道德失范现象。
网络德育工作者必须以建设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网络文化为己任,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校园网建设成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阵地;必须结合新时代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生活的需求,通过思想教育创新,不断繁荣更新思想文化教育内涵,把学生紧紧吸引到网络教育工作上来;必须努力工作,不断探索,创立崭新的符合学校网络教育工作的网络思想模式,推动网络教育工作的发展,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二)高度重视、积极引导上网用网
面对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和青少年学生高涨的上网热情,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宜“疏”不宜“堵”,它既是尊重学生上网权利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现代科技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网络中的各种行为引发的各类问题均涉及道德教育和责任教育。如黑客、网上侵权、不负责任的乱说乱贴、浏览黄色网站等,对学生影响很大,易产生道德失范行为,如《中国青年报》于2002年5月18日刊登的“大学生因网恋,踏上死亡之旅”,给很多人敲响了警钟,但很多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多的德育工作者也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建立起思想上的防线。这种被动局面必须改变!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作用,提高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学生掌握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是要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绝不能让他们受那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迷失自己思想上和学业上发展方向。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网络上传播、下载的各类信息,其中一些内容是有政治性的,有些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中带有倾向性的东西,如“法轮功”的网上宣传等。体现在网络道德上的倾向性和意图更为明显,教育学生应认识到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不是世外桃源、空中楼阁,它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要教育广大学生提高政治的观察力,有选择地借鉴,有鉴别的吸取,自觉抵制不良网络内容的诱惑。
其次,要强化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每位莘莘学子应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情操,具有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无论在网络外还是在网络上都应如此,决不能对现实上窥探与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各类侵权行为和伤害别人的行为不以为然或无所谓,甚至不认为是犯罪。要教育每位学生,在网上遨游时,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不要损害别人计算机的工作,更不能对网上的正常访问造成伤害,要严守网络道德规范,在网络上学会尊重别人和理解别人,不做网上的“害群之马”,不做“不良信息内容”的奴隶,自觉塑造网络健康人格。
(三)尽快建立网络教育机制
1、要规划和建设好学校主题网站。校园网要有网德教育主题网页的全面规划,努力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整合与互补,主题网页建设必须主题鲜明、目的明确,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性、广泛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原则,切实针对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与学生专业学习成才有关问题,努力增强网上德育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满足网上德育教育工作台的需。
2、采用“交互式”开展网络心理咨询服务。进入21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学生心理咨询方面。院校必须利用或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进行研究,同时,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内容,用于网络咨询,创设心语聊天室,设置心语信箱,开通院校领导和处室负责人电子信箱,安排教师定期在心理咨询室轮值,实现与学生零距离的心理接触,加强与学生平等密切的对话沟通,使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健全学生人格教育,为学生解决心理难题,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投入紧张的学习中。这样,在网外了解学生心理思想情况,用于网上教育;在网上咨询获得信息,又返回到现实中,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往返进行多次,实现德育工作者与学生的心灵的多次沟通,做到在网外的学习生活中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网上是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这种网络“交互式”的教育方法,把院校德育工作与网络教育技术有机结合,为网德教育开拓新的教育领域。
3、开辟网上专题论坛。如一个时期国际某方面的热门话题、国内经济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党建理论、精神文明、招生就业、勤工助学和心理咨询等,都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这既可以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能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社会和他人,正确对待自己和未来,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院校在网络德育上可以组建三支队伍即专家队伍、科研队伍和组织实施队伍。通过专家指导,整体把握网络德育的方向和效果;通过科研队伍,研究、策划网络德育活动;通过实施队伍,实施网络德育活动。可以积极尝试进行班级网络德育教育,倡导网络同伴教育活动,也可以推出师生共同参与各专题管理的政策,学校可以出台《版主管理办法》和《文章管理办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判断、筛选、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BBS的创建和管理过程中,参与者队伍不断壮大,先是老师,再是学生,以后还有家长的校园之外的客人。这样,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甚至学校与师生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学生可以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大胆而且富有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对学校管理提出大量建设性的意见。这特殊的“动感地带”将成为学校关注学生成长的重要空间。学校不可以通过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征文和各类知识竞赛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参与论坛建设,让论坛体现人文精神,这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论坛的氛围与素质教育的推进紧密相关,甚至是测量素质教育的“晴雨表”。
4、设置网上教学答疑系统,做好释疑解难工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增加学习情趣,针对学生多而教学资源紧张,教师少而教学答疑辅导条件差且形式单一的等问题,院校应设置网上“教学答疑系统”。这种系统不同于“远程教育”,又有别于常规教学,而是利用网络新载体、新手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解难点。在网上教学答疑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中具体问题,可以通过发“帖子”,使全体学生参与讨论,这样受益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整个集体,其效果是常规教学答题中无法达到的。师生通过在网上平等、无拘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变得更为个性化,做到寓教于网、寓教于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这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四)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加速涉网立法
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具有多样性,反映在青年学生身上各有不同,有些思想问题总是靠德育教育、网络责任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强化网络法制教育,制定涉网法律。要教育广大学生学法守法,增强网上法制观念,做执行网上法律的模范。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如何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网络法律制度体系,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法律学者都要积极参与研究,使涉网法律规范与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网络行为相适应,为网络德育工作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网络法制教育环境,保证网络世界的各种活动有序健康地发展。
网络管理教育是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另一重要内容。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建立校园网的管理制度,建立对各类终端负责人BBS站点主板负责人、各种电子屏幕负责人的责任范围和奖惩办法,使他们努力工作、认真管理,对网上不良现象及时处理、及时纠正、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从校园网的管理上不要出现疏漏,确保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教育到位,不允许违反社会公德的各种倾向伺机泛滥,甚至无人管理,产生更多的自由化的东西。二是要从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上,教育学生做好自我防范工作,校园网管理不仅仅是机器的技术管理,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教育。随着学生上网频率的增加,教育学生自觉抵御和防范黄色网站的侵蚀,已成为网上学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要采取技术措施提前预防,如在服务器上对信息进行检测,根据IP地址对浏览黄色网站的用户进行跟踪,对一些经教育不改的用户应视情况轻重给予处罚,要教育学生格守道德规范,遵守学生文明准则;追求崇高的精神产品,抛弃低级趣味的精神垃圾;访问高雅网点,与教育工作者聊天;采用信息安全程度高的软件,学习掌握好的软件应用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和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思乐.德育的真正基础: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J].教育研究,2005(10).
[2]赵阳.网盲家长无法有效指导将影响孩子未来[N].新民晚报,2005,4(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9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