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朝虎
接触新教材以来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生活化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真正实现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实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并不是一无所获,我把自己的一点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备课生活化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最大特点之一,思想品德课中抽象的理论原理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直接得到印证。思想品德教师如果能以其特有的洞察力和敏锐性观察生活,就能捕捉到丰富而新鲜的教学素材。因此,试着在自己的生活中备课,在文化娱乐中备课,听音乐、看小说可以搜集到许多有益的教学素材。如歌词“山不转水转”、“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清晰地包含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歌曲《春天的故事》则叙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转折点……;也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充实备课资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人不可能窥透一切社会现象,更不可能体验所有生活方式,因此,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可以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材料。思想品德课所有的目标都在热烈的讨论中可以实现,思想品德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听、多看、多记,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道理。
二、资源生活化
生活是学习之源,学习是生活之本。思想品德教学离不开生活,脱离了生活的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术。了解学生生活,力求寓教于需。用来自学生身边生活的事例拉近学生与问题、知识的距离,油然而生亲近感。再通过教师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活化知识,也符合学生的认识逻辑。
在进行《跨越陌生》一节的教学前,在校园中偶尔听到几个初―新生的对话,流露出对“小学生活的留恋及对初中生活的困惑、不安,我及时抓住了这一来自身边的素材,将它融入了教学之中,以学生同龄人吴小凡的困惑――“带着美好的憧憬,我来到了新校园,心情那么激动。可是望着身边那―张张陌生的面孔,看着手里这一本本崭新的课本,我想到了以前的小伙伴,想到了小学时在家学习的功课与这里的有所不同,这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于是心里产生一种莫名的孤独、失落和担忧……我究竟怎么了?我该怎样做?”为切入点,在学生产生共鸣的同时,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方法,在帮助吴小凡排忧的同时,解决自身的困惑。挖掘生活化的资源不仅深受学生喜爱,也为教师的教学留下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为学生的思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情境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承认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求知欲,同时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在《分数的品质》一节教学前的几次思品课的小测试中,我总会发现几张小抄、几份雷同卷……,于是,我把学生测试中出现的典型不诚实的表现以及相关的想法创设在如下情境中――“情境一:偷看课本的小强获得了高分数,而拒绝偷看的小红却因此不及格,小强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取笑小红,‘让你抄你偏不,老实人就是吃亏!’情境二:小强作弊行为被发现后,引起同学们的反感,最终受到老师的严肃处理”。启发学生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谈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反思。学生在激烈争论及自我反思中,充分认识到诚实品质的重要性、作弊的危害,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每次考试中要做到“诚实考试、公平竞争。”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反思和体验中收获知识,丰富道德情感,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灵的塑造。
四、活动生活化
“纸上得来总觉浅,习到用时要躬行。”教师千言万语的说教抵不上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的点滴感受。生活化的活动可使学生在亲历感悟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如,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范围的小品表演、辩论;实现从课堂到社会的转移,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的形式;走向社会,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的设计宣传标语、提合理化建议、社会访谈;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现场直播、模拟法庭等等……将活动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既实现了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要求,又达到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目的。
五、问题生活化
日常生活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提出―些生活化的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消除他们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同时也符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如在《从容应考》――内容的教学时,我以学生熟悉的考试紧张这一话题为切人点,设计了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你每次考试前的心情如何?”“考试前或考试中的紧张情绪对考场水平的发挥有何影响?”“你是如何对待考试前或考试中的紧张情绪的?”“你认为怎样才能消除考试中或考试前的过度紧张?”这些话题关注学生的体验和精力,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发挥的余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地掌握知识,同时养成关注周围的生活的习惯,从而真正实现确定的教学目标。
生活是教育的泉源,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给生活以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使思想品德课迸发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学得“活”,使自己教得“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