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丽梅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文章通过分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 对策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此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质,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由于固定资产在单位全部资产中占较大比重,是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且在单位存续的前提下,固定资产的数量和总值一般也会持续增长,因而,管好和用好固定资产,对于单位资源配置优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资金,意义十分重大。
1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意识淡薄。单位领导及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重视不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落实不到具体责任人,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责任意识,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不愿承担管理责任。
1.2 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事业单位之间资源的横向联合调剂余缺的意识和行动力欠缺。内部固定资产资源配置不规范、不科学和不合理,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下级部门与上级部门之间形成条块管理、利益分割的格局,自成一体,互不协调,造成固定资产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铺张浪费,利用效率低及固定资产流失。
1.3 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单位向各部门安排、配置固定资产后,对使用情况没有跟踪,以致于一些固定资产已长期不存在,却一无所知。对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随意,没有严格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不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或随意处置,强行报废、低价出售、无偿调拨、无偿出借等屡见不鲜,这些不规范的资产处置不可避免地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4 会计核算不全面,资产价值反映不及时、不真实。到目前为止,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仍然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除了固定资产报废、调出、丢失等处置外,账面价值不做变动,从而导致实际固定资产价值与账面固定资产价值不符,虚增净资产。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2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2.1 对购置固定资产仍维持由国家“买单”的方式,对使用单位责任不明晰。我国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固定资产投资仍由国家统揽。在实际管理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国家意志的人格化代表,权责不明确,这种体制下的管理,其结果必然是单位只关心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关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追求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
2.2 对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完整的预算制度,特别是在具体的环节上,没有明确的约束。因为固定资产的预算,也是政府预算的基础数据来源和依据,只有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标准、规模做出明确科学的规划,才能保障合理的资产配置,才能保障资产的高效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资产的浪费,预防资产购置的随意性。
2.3 缺乏内部管理的有效机制。一是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固定资产从购入、使用、管理到处置等环节上问题诸多。二是具体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在日常管理与核算中,不能够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工作失误现象严重。三是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管理、财务、使用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相互间缺乏制约机制,影响固定资产的正常管理。
3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实行以单位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资产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固定资产分级归口管理制度,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配合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事业单位有些固定资产涉及单位各部门的广大职工,应建立各使用部门的分管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责任制,合理分工,共同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台账,登记资产基本名称、类别编号等,负责固定资产清查后各项待处置固定资产的申报工作。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签订固定资产使用保管责任书并实行备案制,由财务、单位领导、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存档备查,对增减固定资产及时调整记录并予以书面确认。人事劳动部门对人员调动、离任应及时通知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固定资产的移交和卡片变动登记等。
3.2 充分利用预算、政府采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的过程中,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要作全盘考虑,从资金来源上加强有效控制,对各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报告,要综合考虑部门实际需求状况及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等因素。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资产在本单位各部门互相调剂使用,杜绝不必要的浪费行为,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的自觉性,在基础设施建设、车辆购置、设备购置、大批办公用品购置环节要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3.3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事后监控。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监控,一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证账与实物一致;二要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三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四是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加强事后监控,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置;应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按资产评估价进行处理,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
3.4 完善固定资产监督检查制度,严肃追究有关管理者责任。明确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保障。对现行的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作适时调整,对固定资产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保证不相容职务或岗位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牵制,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制度的执行情况。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3.5 改进固定资产的核算体系。实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转移,有利于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是固定资产核算的客观要求,可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同时可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有形、无形损耗情况,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真实可信。现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不完全是国家拨款,有的是自筹资金、刨收收入,还有捐赠转入等其他方式,因此应按资金性质,分期分批计提折旧。也可采用简易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对提前报废的资产不再补提,对超期使用的资产不再续提,在计提折旧时应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并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及净值。
3.6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业务工作技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数据统计、传递资料上,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信息。所以,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择用、培训工作更显得十分重要,不但要有岗前培训,还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工作技能,还要具备资产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工作顺利开展,达到资产配置合理,充分发挥保值增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晓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福建建筑,2009,(11):131-132.
[2] 赵素英.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进一步改善[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9,(11):53-53.
[3] 陈玲娣,李秋芬.浅论现阶段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管理观察,2009,(34):255-255.
[4] 沈炯敏.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2009,(11x):34-34.
[5] 郝伟.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科技信息,2009,(29):Io3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3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