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建忠

  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其终结目标则在于引发学生“学”的实质性变化。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标志。
  1 转换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拔、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是,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性学习中,需要强化教师“导”的能力和水平。
  1.1 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在思想上一定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改变以往那种以“教”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取而代之以“学”为主的自主性学习。教师要从传统的学习控制者角色转换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谈不上发挥。
  1.2 教学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学活动本质是一个认识过程,不能无视学生的认识规律,更不能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所以教师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1.3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我国基础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直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育目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学功能的一种传统表述。这种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教与学已无法对付未来生活和工作的挑战。因此,教学必须改革,教学工作的重心必须从让学生掌握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习惯上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同时,自身也应探究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方法。
  2 培养学习兴趣,教会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自主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积极主到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指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的展开,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主的开拓潜能的过程。
  2.1 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寻找师生心灵的交流点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发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作为教师,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通过课前谈话、富有趣味性的导语、引人入胜的电教片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学生自己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了相关学习内容上,才能从内心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2 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使课时目标发挥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三个方面的功能
  课时目标对教师而言是教学目标,起导教作用;对学生而言,是学习目标,起导学作用;而教与学的效果如何,它则发挥导测评的作用。所以,课时目标应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在帮助学生确定课时学习目标时,时常是通过“导思”唤起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将目标问题化。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有一个“扶”的过程,主要是抓好课前预习,找出本课学什么?思考课后练习题解决了没有?个人还有什么学习收获?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从课题入手,或从课文中心句,或结合课后思考、练习,或参考学习辅导提出问题化的学习目标,只要教师从旁做一做筛选、删减、归纳,具自主性特征的学习目标并不难产生。
  2.3 教师把精讲的时间花在教会学生学习策略,感知“怎样学懂”上
  教师的教学任务要从“教会知识”转移到“教会学习”上。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教会学生学习策略,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学法指导不仅教会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选择学习策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安排适量的时间给学生广泛交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的设疑提问使学生不只做“听众”、“观众”,而作积极的参与者。围绕问题化目标进行教学结构设计,予以学生充裕的时间去阅读、思考、自学、再展开讨论、交流,的确是自我释疑、自我矫正的好方法,况且在循序渐进之中,学到知识,也能从中悟出学习的方法。
  此外,还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对学习效果设计检测练习,使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相对应,如果可能还应体现学习效果的层次性。这样就能挤出大量时间让学生练习,达到把知识内化成技能或者从中学到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
  3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氛围,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环境
  3.1 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树立“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的人才观。要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采用恰当的方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例如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层设立不同的问题,在作业内容、难度、时间、评判等方面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均能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2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是师生良性互动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和自尊,鼓励学生的首创意识,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只有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这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因此,努力形成师生间平等、包容、共享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
  3.3 为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使教师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趟着石头过河。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已想干的事。同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作为教师要注意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要放权给他们。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大的潜能可以挖掘,对学生的信任实际上就是对他们真正的尊重。
  3.4 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和谐气氛的形成,也有利于共同提高。因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意见、民主讨论,学生学会了理解、接纳、欣赏别人,学会了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当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断进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4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