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观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秦法 许蓉翎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对员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和激励作用,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原动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现是把个体文化融入群体文化之中,以此产生合力和效力,能够为企业管理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进而对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管理行为、管理职能等产生积极影响,推动管理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徐秦法,广西大学政治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许蓉翎,广西大学人事处农艺师,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8―0070―04
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伴随着自身的经济繁荣而逐步形成和确立并深深植根于企业每一个成员头脑中的独特的精神成果和思想观念。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素,是管理的根本。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以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活动,对企业管理活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不但要借鉴传统文化和现代优秀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要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使全体员工认可并内化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持久的行为。分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观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在企业内部积极树立科学统一的核心价值观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原动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行为是由人们的信念和意志决定的,而人们的信念和意志又取决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塑造积极科学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更加注重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企业竞争的“法宝”之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作如下表述:
1.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和变量。由人构成的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不但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而且还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的集中体现,以此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好多事故都是因为不会管理,不会做工作,不会做人的工作,不会做思想工作,使矛盾激化而发生的。企业管理主要是围绕人的活动展开的,从企业管理的流程来看,人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同时还是支点。作为起点,人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施动者,企业管理方向的确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由人来实施的;作为终点,企业管理最终服务对象还是人,要满足人的利益需求和实现人的价值;作为支点,人是企业管理的润滑剂和杠杆,组织、计划、协调企业管理过程中程序性和行政性的工作,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摩擦,优化企业管理效能。从企业管理的构成要素来看,现代企业管理活动是一个由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手段组成的系统工程,人既可以是企业管理主体,也可以是企业管理客体和企业管理手段。企业管理主体由企业管理者组成,企业管理客体中虽然有人和物两种因素,但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因为对人以外的物和信息的管理要通过人来进行,企业管理手段的选择、使用也要通过人来进行。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把人看成是企业管理的根本,确立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2.人的思想。决定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传统管理理论看来,机器和设备等物的因素是企业中的重要因素,而人不过是在其规章制度规范下为其带来利润和财富的“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这无疑表露了传统管理理论重物不重人、“以物为本”的思想特点。此时的人不被看作是企业的主体和主人,而仅被看成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劳动力”或“人力”。新型管理哲学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企业的主体和主人,同时主张重物又重人、以人为中心,并实现人本与人力的内在统一,始终坚持人是企业的主体和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演变的历史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人的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作用,我们强调对人的管理,不仅仅是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同时更应该重视对人的思想的管理。这是因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内在统一的,二者紧密相联、密不可分且相互作用。人的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任何行为都可以找到它的深层次的思想根源,思想引导规范着管理行为。恩格斯曾这样论述过:“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可见,思想与行为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以思想来约束、规范教育对象的行为是管理人的职能,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
3.企业文化支配着人的思想。是企业管理的原动力。企业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僵滞凝固的体系,好的企业文化会使员工有强烈的满足感,并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在企业构建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创造力的同时,对其人生的发展和工作的动力也应有明确的目标,使其工作有意义,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这是激发员工动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用文化的精神来焕发员工自身的力量,发挥聪明才智,为群体的发展做出贡献,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底蕴体现在企业价值理念中,从个体对于群体事务进行参与中,对员工的思想会产生巨大的驱动力,不但强化个体的“主人翁”地位的自我感觉也增强了对群体的归属感。
可见,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的人的行为是受到其思想的引导和规范的,而企业文化则是主宰人们思想的精神支柱。同样,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驱动和引导着管理个体(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企业管理活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人类的历史上,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在一个管理团队中,文化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管文化怎样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划分,有两种基本的类型。一种是科学的,另一种是非科学的。科学的是建立在对于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基础上的文化。它具有客观依据,可以经受住客观实践的检验,因而能够给人以正确的方向和精神上的激励,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非科学的(盲目)则是建立在对于客观规律错误认识基础上的文化。这种文化虽然也能暂时给一些人以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安慰,但它指引的方向是错误的、消极的、不可能实现的。这两种性质的文化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企业文化的塑造要以共同的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在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目标,这
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1.科学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前提。由于科学的企业文化对象是科学真理,管理个体将科学真理作为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使自己的行动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企业管理活动就容易取得成功。所以,科学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像共产主义信仰对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的推动作用一样,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同样有着凝聚作用和推动作用。而非科学的企业文化对象是谬误或迷信,谬误或迷信是不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用谬误或迷信指导自己的行动,必然遭到失败,所以,非科学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起着消极的阻碍和破坏作用。如,一些企业管理者将神作为追求,信仰“神本位”,结果崇尚先验而与世无争,不思进取;一些企业管理者将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追求,把获取金钱作为企业管理的目标,信奉“钱本位”,结果一切向“钱”看,忽略被管理者的人性化需要,从而使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些企业管理者将权力、地位作为追求,信奉“官本位”,结果忘记了应尽的义务、应付的责任。可见,只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企业文化,才是先进的、可靠的,才会对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只有构建好企业文化,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2.共同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推动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凝聚力为核心的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活动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企业管理目标能否实现及实现程度。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所共同的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可以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鼓舞员工的士气,使员工自觉地为企业而竭尽所能。企业管理团队建设,是不同方向向量的合力,只要向量束沿着同一方向发射,才会产生最大能量的合力,团队建设的动能也就最强。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行为的主体各自的文化不尽相同,具有不同文化的组织成员在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行动,结果改变了力量方向,从而对整个企业管理产生负效应。相反,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行为的主体具有共同的文化,“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人们的热情就会发生会聚作用,而相互激励,不断增强,人们的意志也因此而在团体中得到强化和加强”。不仅如此,在组织的效能上也可能产生一种激励和协同的作用,即一种群体精神,这样组织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有战斗力,才能无往不胜。因此,必须通过塑造共同的企业文化来培植一种合力的组织文化,为企业管理活动提供智力支持、文化条件和精神动力,进而对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管理行为、管理职能等产生积极影响,最终达到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既然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人本管理,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团队中树立共同的科学的企业文化。可见,解决企业文化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努力树立科学统一的企业文化。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企业文化观
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人是企业文化的主体,企业文化不仅要靠人来创造,而且还要靠人来丰富。在企业管理中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企业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功能。通过对员工的价值观、敬业精神、道德思想等的引导,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关键。
1.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用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企业文化,立足于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指导下,探索新的企业文化行为模式。在组织内部树立一个共同的、科学的组织文化,企业的管理活动就会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广大员工的利益。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加强,以此来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融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服务人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注重管理团队中人的发展,以达到推动企业管理目标实现的目的。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在员工中建立起共同的理想目标和道德观念,使员工在观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创造性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重在营造企业文化环境氛围,企业要有活力,就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以此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我国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它必然要受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企业要通过加强员工的理论学习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来提高员工的道德观念,使员工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搞清为什么活着,活着为什么,应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等等。进一步增强员工追求真理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2.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观要处理好价值导向与教育方法的关系。任何的管理活动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要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价值追求的规范和约束。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企业的竞争力源自于职工的创新力,而职工的创新力要靠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当企业处于上升趋势或体制转轨的变革时期,企业文化活动就会变得异常活跃,这时为企业求新、求变的企业精神,追求成功的企业作风,推动先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就会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工作。企业文化代表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必须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企业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我们培养和认定企业价值观时,已是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单纯利用经济手段已难以提高人的积极性,探索如何利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塑造新的企业文化并显现出它超凡的魅力是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新挑战。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有利于理顺企业内部关系,还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塑造中既要注意发挥理性和逻辑的力量,坚持以理服人,又要充分考虑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和情感因素,注重以情感人,以进一步增强文化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员工围绕企业的共同远景,产生奋发进取的团体意识。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可把一种微观文化现象变成一项神圣的事业。企业文化通过精神、理念和传统等无形的因素,对员工形成一种约束力,使员工在认同企业价值观念的前提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企业文化从“神本位”的虚幻中解脱出来,从“官本位”的迷茫中释放出来,从“钱本位”的利益驱动中摆脱出来,真正做到“人本位”,这样才能做到尊重人性,才能把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把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转变现实,为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和人性化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英]约翰・齐曼.可靠的知识:对科学信仰中的原因和探索[M].赵振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邓小平文选: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马龙龙.企业组织与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石伟.组织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美]迈克尔・茨威尔.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8]刘建军.马克思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周志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67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