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挫折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振湘 张晓军
[摘要]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开展挫折教育的必然性,指出挫折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当前,高职院校加强挫折教育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挫折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三是开设有关挫折教育的课程或讲座形式的挫折磨炼;四是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机构;五是创设预演挫折情境;六是高职院校应严格执行实习计划,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尽力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条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挫折教育
[作者简介]刘振湘,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张晓军,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学生管理科副科长,湖南衡阳421005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5―0215―03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挫折意识,进行挫折磨炼,培养坚韧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它实际上是挫折心理调整教育和挫折预防教育。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竞争在于人才,人才在于教育,赢得教育才能赢得人才,而没有挫折教育,决不是完整的教育。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所以,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职院校加快开展挫折教育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开展挫折教育的必然性
1.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构成具有复杂性。高职教育生源构成比普通高校复杂,它的学生约六成来源于第五批招收的普高毕业生,约四成为三类中职学校毕业生,还有少量的初中毕业生入校就读五年制高职。生源构成上的复杂性,势必造成学生心理素质的多层次和多样化,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
2.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心理上具有失衡性。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期,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大学的概念几乎一直停留在一个模式上,特别对最近几年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有人认为高职与中专、职高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有人对高职院校的毕业文凭能否得到社会认可也存在疑问。有相当一部分普高毕业生是带着一种较为矛盾和复杂的心理来高职院校报到的,他们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或者迫于家庭的压力,不得不面对现实,在无奈、彷徨和失落中走入高职院校。这部分同学心理上往往交织着自卑感、挫折感和失落感,入学以后有较长一段时间的情绪波动期。
3.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具有偏向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必然带来多种观念文化的冲突和碰撞,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也使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总体来说是健康向上的,自立、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多数高职生对事理的认识是正确和理性的,但往往说而不做,认知和行为不一;不少高职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但部分学生过度张扬个性,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缺乏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在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等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向个人倾斜,向金钱倾斜。
4.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上的差异性。不同的生源在文化基础和知识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要他们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接受同等的教育,就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普高生通过高中三年的教育,其文化基础课学得较为扎实,在高职基础课的学习较中职三类生更为轻松,而他们的专业基础和操作技能就不如中职生,但后者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英语等课程的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另外,有一部分中职毕业生原先在中职学习期间,学习较差,由于就业或家庭的原因选择了高职,他们对自身的期望值并不高,只求平安度过三年,“混”一张毕业证,这样既增加了就业的机会,对父母也好有个交代。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二、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学校和家庭应通过不同形式,利用一切机会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但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系统教育的专门机构,对学生成长过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应是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基地。实践证明,在学校教育中,不失时机地把挫折教育机制引入教育过程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当前,学校挫折教育的核心应主要是解决学生挫折心理承受能力问题,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
1.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从唯物论、矛盾论的观点看,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复杂性、曲折性,世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使学生懂得人生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教育学生认识挫折的两面性,使他们知道挫折既是成长的不利条件,又能催人奋发,砺人意志。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只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就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愉快,即便遇到挫折,也会正确对待,把挫折看成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2.教育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面对挫折,缺乏自信的人一筹莫展,自暴自弃;而自信心强的人,则会在挫折中反省,在挫折中崛起,挫折对他毫无办法。纵观古今中外在事业上有成就者,大都是非常自信的人。巴甫洛夫说过:“如果我坚持什么,就是用炮也不能打倒我”;居里夫人说过:“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无数事实反复证明,自信心是超越挫折的内在动因,是成功的基石。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在挫折中不迟疑、不消极、不困惑,能迅速超越挫折,从烦闷中解脱出来,进入发奋立志的境地,不断增强战胜挫折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的意志力。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创造一定限度内的挫折情境让学生感受挫折,感受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理智而现实地走出挫折,从而培养锻炼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有培养锻炼坚强意志力的机会,使学生不仅能够安于胜利和成功,对待挫折和失败也能够泰然处之。
4.教育学生在挫折面前保持理智。人在遭受挫折与痛苦的时候,常会表现出愤怒、焦虑、沮丧的情绪反应。那么,如何消除痛苦呢?实践证明,理智调适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只有在保持理智、冷静的情况下,才能对事物的利弊作恰如其分的分析,将挫折正确归因,促使失败和挫折转化,向积极方向发展;若不能保持理智,可教育学生使用情境转移法、目标升华法、挫折超越法等,力求在挫折的
情境中保持理智。
5.教育学生善于进行目标调整。降低不合实际的期望值。挫折与失败的出现,很可能是因为目标偏高,而为现实条件所无法企及。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生活经历简单、顺利,在制订目标和追求成功上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甚至好高鹜远,企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往往自我制造挫折,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当前实际结合起来,降低不合实际的期望值,使“葡萄一点点成熟、成功一天天积累”,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用勤劳的双手去摘取胜利的果实。
6.接纳学生倾诉、渲泄挫折,教育学生正确归因挫折。在错综复杂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目的的活动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阻碍着目标的实现,制约着需要或期望的满足,从而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挫折感,使学生进入一种消极情绪状态。我们应接纳他们倾吐学习上的压力、日常生活中的烦恼琐事、人际交往中的冲突,给予安慰和同情,通过释放来达到心理平稳。引导学生对生活、学习、身体等各种状态的挫折进行正确归因。归因属客观必然性制约的,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确对待;归因属偶然性制约和主观努力因素制约的,则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勇气和努力走出挫折的阴影。教育学生通过升华、转移、补偿、自慰等方法提高挫折承受力,走出挫折。
三、高职院校加强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当前,高职院校加强挫折教育应考虑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挫折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角度出发。切实重视学校的挫折教育。正确理解人才的“德、智、体”的内涵。“德”不仅包括四项基本原则为基本要求的政治觉悟和健康的思想道德意识,还应有坚强的意志、积极丰富的情感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智”不能单纯以拥有知识的程度来衡量,即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应具有获得知识和将知识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体”不仅是一种体力的概念,更包括强健的体魄、敢拼敢闯的搏击力和坚韧的忍耐力。
2.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拥有极其丰富的主观内心世界。而它的核心和支柱即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对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起到关键的调节制约作用。有了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才能妥善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才能正确对待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坎坷和挫折,才能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心胸开阔,积极进取。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校园环境。
3.开设有关挫折教育的课程或讲座形式的挫折磨炼。通过有关挫折教育的课程或讲座,让学生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挫折疏导和挫折咨询等有关挫折的基本知识,提高挫折意识,自觉增强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挫折磨炼,如“实践锻炼”、“远足拉练”、“体育锻炼”等,磨炼其意志,锻炼其品质。在实施过程中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对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生产劳动等制定具体的实践锻炼要求,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4.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机构。帮助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的困扰,比如改进学习方法,科学用脑,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正确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科学、严肃地对待性问题,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恋爱与友谊、恋爱与失恋等问题,以及在遇到重大挫折时,学会运用积极的防卫机制和自我心理的调解方法,减轻心理创伤等。
5.创设预演挫折情境。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对于挫折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如盲目性、刻板性、焦虑感、不安全感等,则是产生挫折的内在动因。因此,给广大学生预演一定的挫折情境,培养和锻炼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如强烈的好奇心、广泛的兴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等,对于他们战胜困难、克服挫折、顺利前进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利用影视艺术预演挫折情境,开展“抗日生活夏令营”、“吃苦夏令营”、“徒步野营拉练”、“手拉手活动”等,创设现实的挫折情境,是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
6.高职院校应严格执行实习计划,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尽力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条件。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践的重要途径,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厂矿、农村,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自觉锻炼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总之,挫折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如何坚持按照“三个面向”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真正肩负起跨世纪的重任。
责任编辑:桑 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8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