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人学思想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哲学诞生起,人的问题就贯穿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全过程,只要人类活动在进行,关于人的问题就存在。因此要把握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关于以人为本问题的研究。以人为本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人在社会发展中贯穿全局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坚持以人为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贯穿全局的地位,决定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角度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87-01
  
   一、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发展
   (1)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古希腊时期的人学思想。恩格斯曾经提出,在古希腊哲学“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古希腊哲学家在人的自然性、理性、社会性等各方面阐述了人的思想,发掘这些思想,便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西方人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中世纪时期的人学思想。中世纪人类精神全面异化时期,在这个蒙昧的黑夜中,人的理性需要服从信仰,人性遭到压抑。所以近代认识论哲学就其实质就是人的主题性哲学,随着哲学内容的变化,哲学的主题发生了变化,由对外在世界是什么的说明转向了人自身的说明,说明人是怎样认识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其实质是人如何才能获得解放和自由。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本思想的主体定位。马克思是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伟大继承者。马克思把人性理解为真正的自由,要求按照理性自由的原则彻底改造现有的国家制度,建立一个“相互教育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然而,现实生活使青年马克思深刻认识到,现代社会并非理想的社会,而是一个“被分裂的人类世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关于人性的抽象观点开始发生了动摇。也正因如此,马克思开始通过一条新的途径,去探索关于人的问题的科学答案。马克思人学所说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
   二、从不同视角看以人为本
   (1)从本体论看以人为本。马克思哲学“现实的人”的本体论,实现了哲学在本体问题上的革命变革,它是马克思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认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历史主体地位,体现了人的主体性。马克思的哲学辩证法作为辩证法的哲学形态是实践人本身辩证法。“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是这一辩证法的出发点和根本所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以人为本”的历史,离开“以人为本”这个基础的历史观,就不能科学地说明历史创造和社会进步的真正根源。
   (2)从价值论看以人为本。价值是指客体中所存在的对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达到主体目的的具有有效的属性,是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价值”这一概念,本身是同人的主体地位不可分的,价值关系是 一种完全的属人关系,是以人为主体和价值标准的关系。人的价值就其总体和实质来说,是人作为主体和客体统一的价值。
   (3)从认识论看以人为本。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人不是费尔巴哈抽象的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现实的人就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离开生产和生产的物质条件去谈论人的问题是不可思议的。马克思把现实的个人、他们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三者并论,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也即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生产劳动使人类祖先发展成为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认识的目的是实践,认识是为实践服务的。实践本身并不是实践的目的,实践只是主体把对认识客体的意识结合主体的需要,从而形成目的意识,进而变成“实现自己的趋向”。所谓“实现自己的趋向”在马克思看来就是人的自己发展的最终阶段,即人的自由发展史同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
   三、以人为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意义
   (1)以人为本的现实性的意义。以人为本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就是要充分了解我国在现阶段个人的需要,让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现代人文精神为向导,以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的需要为主线,以保障人的权利,体现人的价值为核心,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实现人自身的发展。
   (2)以人为本的社会性意义。马克思人的本质规定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说具体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是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即社会人,这就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更要全面把握好以人为本的社会性意义,才能更有助于我们的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特征,对我们全面落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3)以人为本的历史性意义。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每个个人和每一代当作现成的东西承受下来的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这些“现实基础”规定和影响着人的本质的生成和发展,而它们自身是不断地生成和发展变化的。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本质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双向互动、具有一致性的历史发展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社会历史规律脱离人的作用的自然结果,而是社会上无数个人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结果,是人的自觉活动的结果。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脱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去谈个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谈;而脱离人的全面发展区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只能是抽象的假想。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45-34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79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J].中国机构网,2008,02,21.
  [4]郑奋.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J]南方日报,2005.,03,02.
  [5]叔本华.伦理道德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5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