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廊坊市电子政务后来居上之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介绍了廊坊市电子政务的三大工程:统一的公务网平台、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和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剖析了廊坊市电子政务快速兴起的原因:简朴模式、准确定位、业务主导、资源积累和营造信用。
  关键词:电子政务 廊坊市
  
  一、廊坊市电子政务的三大工程
  
  廊坊市是河北省一个新兴的中等地级市,人口约400万人,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北地级市居中。前几年,廊坊市电子政务建设一直未见多少上佳成果;然而近几年廊坊电子政务却变成一匹黑马,一下子跑到了许多城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之前列。
  廊坊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始于2004年,该年廊坊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廊坊市信息办)和廊坊市信息产业局相继成立。信息办调集了优秀的信息化人才,组建了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拉开了廊坊电子政务发展的序幕。这几年信息办成功地推动了廊坊市政府公务网建设、行政审批监察系统及数字城市管理系统三大工程,就是这三大工程使廊坊电子政务建设后来居上。
  ⒈统一的公务网平台
  廊坊市财政2006年开始投入290万元人民币,同年年底即完成廊坊市公务网络平台一期工程;2007年7月公务网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公务网有154兆的互联网接口,分别接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的主网上。该公务网纵向联通8个县市,横向联通64个政府部门。廊坊市统一的公务网成为全市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第一级台阶。
  ⒉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2007年初,廊坊市监察局会同市信息办制定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方案》,市财政投入290万元人民币支持该项目建设;同年9月,该项目列入全省第一批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并于12月底完成开发并投入试运行。该系统覆盖了全省49个有审批权的政府部门,共有398项行政审批及办事业务建立起电子监察与远程视频监视系统,实现了外网“一站式”受理反馈及内网“一网式”审批与统一检查等重要功能,并实现科学、规范评价。该项目的成功标志着廊坊市电子政务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⒊数字城市管理系统
  2007年6月,廊坊市市长率队到北京学习东城区数字城市管理的经验,决定依托市公务网平台建立廊坊市的数字城管系统。在市领导的催促下,廊坊市很快成立起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来推进这项工作。2007年12月17日,廊坊市数字城管系统顺利开通,该系统覆盖市中心区60平方公里和开发区20平方公里,规划出228个网格,由156位监管员监管责任网络。该项目完成开发并顺利开通,只用了5个月,使用经费只有900万元;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经费节约上都为同类城市树立了表率。
  
  二、廊坊市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的因素
  
  廊坊市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尚不十分发达、政府财政基础也不够雄厚的新兴城市,电子政务何以能在不到四年时间取得如此的成绩呢?电子政务的成功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外部的形势、领导的支持、各部门的合作,其中廊坊市信息办的工作模式、风格与理念也发挥很大的作用。本文将着重从廊坊市信息办的工作视角来探讨廊坊市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的原因。
  ⒈简朴的“廊坊模式”
  廊坊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思想是简朴,简朴是廊坊市信息化走向成功的捷径。一切重要的成功皆源于朴素的想法。保持俭朴的信息化风格在财政不充裕的新兴城市尤为重要。新兴城市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政府的经费非常紧张,资金约束是信息化建设者必须时时考虑的问题。正如廊坊市信息产业局局长于慈远所说,“在我们这样的地区是交不起学费的,信息化项目必须成功,一次失败会让我们很多年都恢复不过来”。
  简朴的信息化模式在推行中遇到了极大阻力。廊坊市信息化建设在开始阶段,有些信息化建设项目从不切合实际的需求开始,到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逐步把项目逐级放大,使本来应该可以推动和实施的项目被实际的财政支付能力所困扰,最终因为资金问题使项目不了了之。造成政府项目预算不断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政府对部门信息化项目的规模和技术方案及资金的使用缺少有效的监督,建设规模和实际需求不符,多花钱对小部门有利;其二,出于利润考虑的IT企业在宣传上常常在推行过剩的功能,而那些既怕负责任又缺少主见的干部也会膨胀预算,大量浪费由此而生,奢华的信息化成为人们不敢否定的“皇帝的新衣”。
  如同那个敢于道出“皇帝新衣”真相的孩子,廊坊市信息办指出,只要抓住核心功能精打细算,完全可以用几分之一的经费完成同样的任务。
  对于廊坊式的新兴城市,经济基础差、业务量成长周期较长、应用机会少,所以这些城市的信息化投资必须极为慎重,而简朴的信息化模式就显得非常适合。这样的城市,由于应用需求跟不上,所以信息化一步到位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一步到位非但抓不住主要矛盾反而会拖延进度、带来混乱,因为完善的系统应当伴随着主流业务成长而逐渐成长。
  简朴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捷径。它对于经济发达、经验丰富、财政经费充裕的地区同样适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经费充足、应用机会多、业务量大,信息化容易取得成效。而越是发达地区,其信息化的方案越显得精打细算,因为简朴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责任心,而奢华却是一种愚昧。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也有这种理念。
  ⒉定位准确的突破口:统一公务网平台
  廊坊市信息办对该市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三条很实际的标准:一是财政有能力支持,二是能够取得最大外部效用,三是在全市各业务系统应用中有着最高的共用率。按这三条标准衡量,全市统一的公务网平台成为最佳的突破口。实践证明,廊坊市信息办的选择是正确的,公务网平台对全市各个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起到了明显的加速作用。
  廊坊市统一公务网平台在一开始就显出了节约通信费的作用,这是廊坊市财政局欣然见到的第一个成果。之前,政府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是单独向电信运营商租用线路。在发达地区,因业务量大,这样分别租线、单独建网问题并不大,但在业务规模小而经费又紧张的地区,通信费就会成为一个敏感的问题。廊坊市信息办成立后的第一个文件就规定,政府各部门的线路租用合同期只有1年。这一规定为公务网建成后的统一租线扫除障碍。
  廊坊市统一公务网平台的另一大贡献是为各项业务系统带来诸多便捷,通信线路、通信设备、环境、知识、经验及服务都可以共享,如此大大减少了应用业务系统建设的麻烦。通信环境的搭建是大多数电子政务系统绕不开的难题,而这个难题被统一公务网平台承担了,这样就可以使各应用部门能够将精力集中到业务内容开发之中。廊坊的实践证明,最能加快电子政务进度的因素并不是资金与设备到位而是知识与专业人才到位。统一公务网平台与廊坊市信息办已成为全市各电子政务项目提供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渠道。
  廊坊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表明,拥有统一网络平台及专门服务队伍的地区,其电子政务建设就会呈现越来越快的趋势。公务网络平台与专门的服务机构成为有效的知识资源积累与推广应用机制,这种机制是提高后续工作效率的关键。
  ⒊让业务部门走上前台
  正确定位是顺利开展电子政务工作的关键,而信息化主管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的良好配合是实现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电子政务建设应是业务部门长期的本职工作,业务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这项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廊坊市信息办的贡献主要在于初期技术上的指导与帮助,其作用是阶段性的,业务部门才是电子政务长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让业务部门站在前台引领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才会成功。

  让业务部门走上前台是一个战略问题。廊坊市信息办的正确定位确保了这一战略的执行,促进了与业务部门的合作,保障了业务的成功。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就是在监察局的积极推动下顺利进行的;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则是依靠市数字化城管小组来推动的,该系统业务负责人与信息办的默契配合使廊坊市的数字城管登上发展的高速列车。
  各地电子政务的实践都表明,对电子政务的成功而言,协调政府部门间关系要比解决技术问题难度大得多,成功的电子政务总是伴随着政府工作改革而行。廊坊市信息办十分清楚自己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扮演的角色,清楚自己要站在全市信息化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清楚合作关系是发展电子政务重要的行政资源;他们以不邀功、不谋利、真诚尽职的工作精神赢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起了良好合作的环境。
  于慈远强调:“信息办最重要的作用是把服务送到位”,“信息办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单位,它是信息办领导下的一个技术支持、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机构,它要帮助业务部门建系统、管设备,为业务部门做技术服务而不是替人管业务”,“信息办是搭台子和托台子的,业务部门是台上唱戏的,闪光灯要对着台上的演员,让他们出彩”。
  一个机构是否有生存力直接取决于服务意识,一个机构的价值是由其外部贡献所决定,服务意识与存在的价值是成正比的。有些信息部门不甘于当好配角,总是希望占据一个中心位置,希望其他部门把信息资源集中起来,以自己为中心开展业务,不去考虑怎样为业务部门带来具体的帮助。这样就无法获得业务部门的真正支持,自然也就谈不上成功。因为有了良好的服务、信誉和支持手段,才能取得各政府部门的信赖,才能使部门的业务流、信息流向公务网络平台聚集,才能有数据可交换,才能够使全市的信息资源进行无障碍共享。所以,甘当配角是廊坊市信息办工作的成功之路。
  ⒋资源积累机制使电子政务建设步入良性循环
  电子政务是一个马拉松式的长期业务机制,起跑时的快慢并不关键。于慈远说:“信息化建设早一步晚一步并不重要,慢一步可以有后发优势,可以吸取先行者的经验与教训,少走弯路,从而发展得更快”。
  信息化作为一项长久努力的事业,决定其快慢的关键因素是能否有不断自我加速的机制,其本质上是一个知识积累学习的过程;谁学习得快、改进得快,最后发展就快。信息化的知识资源积累机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知识和经验的增加,这里的知识资源还包括工具、环境及系统资源。谁更善于积累这种知识资源,更善于利用其形成新的生产力,谁就能跑得更快。
  廊坊市信息化建设能做得越来越好与其正确地首选项目有关。选择统一公务网作为切入点,是因为公务网的共享性最高,其建立的通信环境、设备资源、软件及知识在日后诸多的项目中能更多地发挥作用。公用性强的信息设施的建设,有效地提升了今后的信息化生产力,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能力的积累与扩展并不是指设备简单的增加,而是创造知识、设备、环境、软件的有机组合所形成的信息化生产能力,其核心是要有人来组织;没有认真的筹划,再多的设备也无法构成生产力。资金能买到设备却买不来配套环境及生产力,人们资源积累的意识与行动计划比资金更重要。廊坊市信息办认为仅有资金与设备到位远远不够,重要的是知识、经验、应用环境的同时到位。这些因素的到位需要有成长的时间,而新兴城市的应用需求增长也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一步到位的电子政务平台环境既不现实也会造成浪费,不如起步小一点,再依据本地区业务的成长规律不断扩充和完善先期的公务网系统。
  有效的知识资源积累机制是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快的内在基因,自觉认识这一点并主动地建立这种机制是廊坊信息化建设越做越顺的原因之一。
  ⒌营造信用,营造支持
  电子政务建设涉及的合作是多方面的,远非关起门来就能推进,它是对政府工作模式的改革,因此外部支持合作的行政资源尤为重要。营造各方面合作的重要措施是建立自己的信誉信用并且取得信任。机构的外部信誉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调动社会资源的重要力量;良好的信用是机构争取外部合作、外部支持的先决条件。
  廊坊市信息办建立的三个信用是:财务信用、服务信用和任务信用。
  财务信用是最为敏感的信用,任何失信于财务的机构都会给其发展带来重重的障碍。财务信用决非靠信誓旦旦来实现,而是靠认真地为财政部门节约每一个铜板建立的。廊坊市信息办在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中,尽管政府已准备了3000万元项目经费,但是信息办只动用不到1000万元就圆满地完成预期任务。廊坊市信息办自成立开始就在每一个环节上力求节约,一点一滴的努力为自己积累起良好的财务信用。
  廊坊市信息办在政府各部门中的服务信用是凭借认真负责的服务工作来实现的。他们不邀功、不谋利,服务到位,使合作者收益,从而建立起稳固的服务信用。良好的服务信用会带来今后合作的流畅,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铺垫。
  通过认真完成市领导提出的重大电子政务工程,廊坊市信息办建立了在领导心目中的任务信用。许多政府领导认为,只要提到信息化建设就意味着投资很多,效益却很模糊。不少政府机构信息化的支出已经超过办公楼维修费,被社会称之“资金黑洞”。廊坊市信息办逐步建立起任务信用后,市领导为信息办安排的业务越来越多,信息办的工作也做得越来越好。
  一个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能够取得成功有社会的因素、上级领导的因素、技术的因素、知识积累效率的因素、政府各部门合作的因素。其中合作支持的因素尤为重要,但这一因素却往往易被热衷于技术的领导者所忽视,这是信息化工作不成功的一个常见原因。营造支持与合作的环境并非技巧问题而是一个基本价值观的问题。信用是营造支持的主要资源,而建立信用依靠的是真诚。在信息化建设的马拉松赛跑中,谁会跑得最快呢?最诚信、最肯于服务、最有责任心的团队将最终胜出,因为他们能够创造信任、创造支持、创造合作,从而能够长期有效地利用各种行政资源。这也就是廊坊市电子政务能够后来居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简介:
  胡小明,国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信息应用科学的研究,著有《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撰写相关论文几十篇。
  (本文责编:孙晓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8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