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高官”的代际身份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匡政
近来,很多媒体都在热议中国政坛一个新动向,那就是1960年代出生的省部级干部,明显增多。历来政府的人事变动,或人事的代际变动,都是解读未来执政思路的重要视角。因为每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不同,每一代人的政治视野、思维模式和社会意识也有很大差别。
有人用年轻化、高知化来形容“60后高官”,这其实还是表象。近百年来,由于中国的时代氛围转变得极快,每代人所面临的政治意识、社会伦理、文化形态,都有巨大差别,这会深刻地影响一代人看待事物与行为的方式。相比于前几代人来说,“60后”一代的个体与自由意识,包括对良知和真理公共性的认知,要远比前几代人丰盈。由于他们的青春成长期,恰好是思想空前解放的1980年代,比起后几代人来说,他们也多了一层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从本世纪初开始,“60后”在文化和知识领域已经成长为中坚力量,大量的知名学者和文化人多是诞生在这个年代。可见,“60后”在政坛的崛起,比起他们在精神领域的崛起,还要显得稍晚一些。
由于有了年龄限定,代际便成为近二十多年来,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身份。政治的新旧问题,也往往演化为代际更替的问题。不同的代际,会有不同的政治行为模式,人们对政治理想的期望,也多寄托在这种对代际的身份期望中。“60后高官”引来媒体热议,其实体现的是对这代官员的公众期望,期望他们能按照公众对这代人的理解,在执政理念、包括对法律和公共言论的态度上,与公众这种期望相呼应。
“60后”的身份意识,也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自我期望,就是按照这一代人成长的社会环境,用这一代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社会意识及知识结构,来形成和理解对自己正在扮演的政治角色的认知。
“60后”作为新一代的政治角色,并不是孤立的,他也会受到其他代际的制约,同样也会受到同一代际其他人的影响。但每一代人所承担的政治与历史使命肯定不同,包括对社会承担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也会有所差别,这一点上,作为“60后高官”们,肯定会在未来的政治道路上形成自己明确的判断和评估。
“60后高官”作为一种新的政治角色,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这种身份意识,既是社会的产物,也会推动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对这一代官员来说,在未来的执政过程中,首先要有探求自己身份的愿望,有意识地建构属于自己的鲜明的政治身份,然后才会逐渐形成明确的历史使命与政治责任感。这一代官员的身份意识与对政治事务的理解越趋近统一,未来的政治生活无疑也就会越稳定。(摘自《长江日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65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