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伦理\文化与科技的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培培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加剧,生态伦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以个体、组织和国家三个层面同时从伦理因素、文化因素与科技因素的相互关系的作用中来实现生态伦理问题的制度设计,形成生态伦理问题有效的立体的制度方案。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egative impa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ethic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cute.To individuals, organizations and countries simultaneously from three levels of ethical factors, cultural factors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 relationship to achieve the ecological role of ethics in the system design, formation of eco-ethics programs effective three-dimensional system.
  关键词:生态伦理 科技 文化尺度 制度设计
  Key words: Ecological Ethics technology culture Institution Design
  作者简介:王培培,男,湖北襄樊人。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和心灵哲学。
  
  启蒙运动为人类带来了理性的进步,从此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科技便深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在二十世纪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以往所有时代的历史总和还要多。然而人类似乎也已经觉察到由于改变自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工业化造就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人类与自然争夺资源的过程中,极大地影响和破坏了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锐减,海平面不断上升,天然水循环方式骤变,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等等,这些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甚至在未来不久的时间内将影响人类的生存。从科技影响人类的那一刻起,与科技有关的伦理问题也出现了。而在当前人类的生活不断地遭到科技的控制的时候,伦理问题就更加凸显了。于是考虑如何用伦理的力量来约束与调整科技,设计一个优化机制来实现生态伦理的制约力量显得更加必要。
  一、 生态伦理实现的优化机制设计原理和框架
  在当前的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现实状态下,分析生态伦理问题,我们可以把握的四大要素就是:人,自然,科技,伦理。在这里,人是所有活动的主体,如果要改变人与自然的不协调的局面,主要的作用点应该落在人的因素上。而通过人与自然、科技和伦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伦理的优化机制设计。如果说把现代科技实体比作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的话,那么伦理问题恰好就是这部机器的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机器的运作,而是为了防止机器超高速运作以至于伤害了机器本身。而制动系统也应该是机器的一部分,是为整个机器服务的。伦理的作用就是体现在控制和调节方面的。那么我们来看看这样的机器和控制系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科技机器在为人类采掘丰富的物质资料上的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可以不停的转动,无休止的为人类任劳任怨。然而,机器毕竟是机器,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下,机器没有自主思维,它无法分辨出什么是可以进行到底的,什么必须适可而止。于是在机器为人们所使用的过程中,它严重的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机器似乎有逃离人类控制的欲望。人类为了让机器不再过度破坏自然以至于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必须加强控制和调节,这种控制不仅仅是控制机器,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调节人类开动机器获取资源的欲望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关系上做好整体把握。那么如何来设计这个控制机制呢?对于人来说,需要有动力和引导体系。对于自然来说,有保护和防御体系。也就是说在人与自然之间,使用伦理控制来优化系统,使之合理运行。
  二、 生态伦理实现的优化机制设计方案
  任何具体方案的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而这里的优化机制设计试图在两种相关体系的共同作用下从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一,从我们使用个体、组织和国家三个层面来做出规制。也即从社会的因素来做出生态伦理问题的制度设计。第二,从伦理因素、文化因素与科技因素的相互关系的作用中来实现。
  从个体、组织和国家三个层面来对生态伦理问题的制度设计做出规划与方案:从个体层面来说,作用于人的因素的引导体系。
  首先,是针对高新科学技术的主要实施者,比如研究克隆技术的科学家,研究核技术的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科学家等。我们说科学的目的和价值在于造福人类,如果失去了这个核心,科学的存在就是负功能的,就是反人类的,那么它就会成为人类的敌人,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么对于科学家的控制和引导机制也就是以科学的目的和价值为参照标准的机制。
  其次,对于社会大众的个体而言,学习和提升科学素质,提升对于科学的认识,提升伦理和道德素质,是科学活动得到合理规范的重要领域。一个合理健全的制度体系理论上应该是全民参与的体系。必须具有合理的自下而上的举报机制。也就是说一旦有科学活动损害了人的利益,这里的人是集合的概念,那么必须有个体提出然后形成一个反馈的渠道,形成反对的力量。
  从组织的层面来说,在这个主题中我们不得不关注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是政府、企业、科研团体和其他的民间组织,其中民间组织主要是维权和自发性的非盈利组织。
  第一,对于政府来说,他是这个主题里最大的庄家。政府的作用体现在科学与伦理制约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平衡科学与伦理的关系。如果想弄明白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的话,只需要这样一个假设,就是政府对于科学的事件不再过问,也就是说政府的力量不再涉足这一领域,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如果那样的话,科学活动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悲观的看法是,科学活动或者会中断,或者研制的全是“杀人的武器”。政府在这里的作用就好像是大脑对于人身体的作用一样。政府需要很多有能力的人来做出全盘的计划,为科学与伦理之间的平衡做出依据。那么这里必须提到国外的做法,就是科技领域的伦理委员会制度。伦理委员会可以说是有关科技和伦理问题里的专家系统,他在我国应该是政府组织的一部分,而且应该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像检察院系统一样。具体的做法就是在中央机关设置伦理审察委员会,这是一级组织。然后在科研组织系统分级设立各级伦理审查委员会,作为独立的审查部分,专门针对具体的伦理问题做出政策审查和指导。伦理委员会需要有科学家、技术工作者、法律专家、伦理学家、以及社会观察者参与,也就是说伦理委员会必须是一个多学科、多方面的专家智囊团,这样可以使制定的政策更加全面。
  第二,企业、科研团体和其他的民间组织在应对生态伦理问题与科技的关系时是主要的社会力量,也就是说他们既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又是生态保护的主要力量,生态伦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组织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企业是社会产品主要的生产者,在生产的时候,如果不注意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话,那么生态环境就会遭到威胁。目前企业的生产应该在环境保护与经济效应之间达到平衡,问题是如何达到合理的平衡呢?这就需要技术专家与伦理工作者在技术水平和伦理规范之间的边界问题上做出解说。对于科研团体来说,科研工作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科学和技术活动。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伦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科研工作不能仅仅只是从科学成果上来做评判。民间组织尤其是以生态问题为主旨的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森林保护的组织,这些非政府组织在具体的工作中作用是非常大的。
  从伦理因素、文化因素与科技因素的相互关系中来看生态伦理问题,同样需要作出具体的方案设计。首先我们来看看伦理因素、文化因素与科技因素三者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科技因素既是问题的起源又是整个问题的动因所在。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伦理问题,科技的因素包括技术、科技产品、科技活动、科技成果等。具体到生态问题,主要包括科技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污染,木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大气环境的改变,海洋环境的改变等。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文化底蕴,教育背景、风俗习惯,科技素质等。伦理因素主要包括伦理道德、伦理问题、伦理制度、伦理条约等。再来看看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伦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何没有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没有伦理研究的必要。而文化可以说是科技与伦理问题的研究大环境。文化的区域性为科技和伦理造成了整体上的差别。
  参考文献:
  [1]段伟文,科技伦理:从理论框架到实践建构[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2]陈勇,郭玉松.论科技伦理责任的构建与实现的社会机制[J].道德与文明,2008年第2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0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