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宗元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镇江市京口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坚持开放、统筹、和谐的理念,创设了社区党建文化这一以党建为主题,文化为载体,和谐为目标,集社区党建、精神文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和谐社区建设于一体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立足文化视角,在社区党建工作理念上由宣传教育向价值渗透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社区建设的不断强化,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近几年来,党员的属地化管理,使越来越多的“单位党员”成为“社区党员”;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使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在此情况下,如何寻求有效统揽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两项职责的抓手,有效履行组织党员、教育群众双重任务的载体,有效吸引党员和群众两大实践主体广泛参与的形式,成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我们的理念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社区党建文化中,以先进文化为统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用先进文化引领群众文化,用先进性要求强化组织、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社区群众文化是居民参与率最高、期望值最多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我们借助群众文化这一载体,用社区党建文化引导群众文化,聚集群众,力求在人多的地方做工作,做更多人的工作,使社区党建工作更加开放、兼容,更有人气、生气,在以文聚人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力求在方法上和颜悦色,在听觉上悦耳动听,在视觉上赏心悦目,在效果上心悦诚服,在目标上身心愉悦,在以文悦人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注重在行为上引导人,在服务上体贴人,在效果上感染人,使社区党建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创新的新形势、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和党员群众的新期待,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先进性要求与社区建设的同频共振,同向共进,在以文化人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
二、拓展文化内涵。在社区党建工作内容上由管理为主向完善服务转变
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首要任务,以探索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为根本方法,使其内化为社区党建工作的精神价值和行为规范,外化为党员群众对社区党建文化的认同。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强化对党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贯穿其中,通过文体活动、户外党课、远程教育网站、党建文化阵地等宣传党倡导的核心价值。同时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服务日、结对帮扶活动,设立党员帮困基金等,践行党的先进性要求,展示党员的先进形象,让社区居民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并用大众化的语言,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实践核心价值。通过居民公约、社区之歌、社区礼仪、行为守则等引导、规范居民行为,积极创建贤孝家庭、文明家庭、社区大舞台等互动实践载体,推进社区文明新风尚建设,将社区党建文化建设落脚在导向性、服务性和创新性上。
社区党建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社区群众。我们大力探索服务程序规范化、服务要求具体化的社区党建工作新途径,不断细化窗口服务、便民服务、帮困服务等服务举措,努力体现窗口服务一站式、便民服务代理式的工作要求。在积极打造“互助服务平台”、“阳光课堂”等特色服务工作中汲取社区党建服务文化的营养,更好地体现社区党建文化的服务内涵。
三、依托文化功能,在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上由体内循环向区域共建转变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先进文化的理念融入社区党建工作之中,借先进文化的表现形式教育党员、引导群众,借先进文化的载体引领组织、整合资源,使社区党建文化成为区域共建的有效平台。一方面,把社区党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各项工作任务加以整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党政部门强化合作,分工不分家,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在思想共进、资源共享、互助共勉的要求下,积极推进“组织联合建立、党员联合教育、活动联合开展”的机制建设,不断加强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地区行业协会、以共同责任为纽带的互助服务社、志愿者协会等非单位型组织建设,推进社区党建文化建设向区域拓展,在机关党建文化、企业党建文化、学校党建文化等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动社区党建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把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在机制上、载体上、实践路径上加以全方位的创新,为建设和谐社区探索新路子。
四、创设文化载体,在社区党建工作方法上由组织推动向自主参与转变
发挥社区党建文化以文聚人、以文悦人、以文化人的功能,把加强组织引领和党员群众自主参与统一起来,推动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科学谋划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工作架构,将社区党建文化细分为红色文化、服务文化、创业文化、行为文化、邻里文化、廉政文化、民主文化、康乐文化、共建文化等9大系列。通过建立红色记忆墙、开设“红色课堂”,开展革命歌曲传唱、时事征文、身边的活雷锋事迹介绍会等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武装党员群众。通过设立人才集聚区、打造创业一条街、设立大学生村干部“一线工作室”、发放小额贷款、建立帮扶资金,引导党员、居民创业创新。通过“邻里乐”、“邻里情”、“邻里亲”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居民相识、相知、相融。广泛开展读书节、书画展、群众广场文艺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引导社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促进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评比创业之星、义工之星、互助之星、未来之星,引导党员、居民崇尚先进、鞭策自我。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开设居家养老、水电费代理收缴、有偿家政、老社区物管等形式多样、深受居民群众欢迎的服务项目,强化社区服务。建立社区党建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与各级党校、人文学院、党建学会的联系与沟通,不断丰富和提升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水平。在区、街道、社区分别建立社区党建文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小组),建立社区党建文化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市、区及驻区单位的共建,不断拓展社区党建文化建设领域。
五、注重文化评判,在社区党建工作评价上由组织评判向“三方”认同转变
将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与党员群众的认同紧密联系起来,寓社区党建文化于主题活动、便民服务、帮贫助困之中,按群众满意的标准,让党员群众在参与中提高认同感。首先,强化党员认同,在导向、传播、形象上注重评判。社区党建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广大党员。评判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成效,不仅要检验党员的内在修养,也要检验党员的外在形象。实践中,注重看党员意识是否有了新增强,对党员意识、党性要求是否有了清晰的把握;看党员素质是否有了新提高,对党的历史、知识、传统是否有了新认识,理想信念是否有了新增强;看党员形象是否有了新提升,居民群众对党员的认同是否有了新提高。其次,强化群众认同,在组织、关怀、服务上评判。社区居民认不认同、满不满意,是检验社区党建文化的重要标准。为此,积极动员群众,在互动参与中提高党组织对居民群众的组织动员能力。充分发挥文化的渗透性、感染性,引导居民学礼仪、讲文踢、树新风,培育社区文明新风尚。再次,强化社区认同,在凝聚、规范、创新上评判。通过看社区党建文化的带动、吸引社区各类组织、个体、集体资源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促进区域统筹、资源整合、联创共建,解决和谐社区建设中条块分割、资源分散问题的功效,来评判凝心聚力的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党建文化的凝聚力,有效地引导社区文化的发展,促进社区文化的繁荣。
责任编辑:丁和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0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