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国的社会和谐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云翔
2005年6月21日至7月28日,笔者参加了南京市第一期公共行政管理培训班,期间在法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境外培训。在法国学习、生活期间,亲身感受到了欧洲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发达的工业文明,特别是法国社会追求和谐稳定的整体氛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实在、可操作的命题,他们的很多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也很值得我们深思。
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协调
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法国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法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富国俱乐部”的成员之一。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与英国大致相当,2004年GDP达2万亿美元,而其人口仅有6000多万。法国经济已步入“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到80%以上,能源、交通、电信、航空航天和环境保护等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第二大服务输出国,同时是世界第三大旅游业盈余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全社会也高度关注社会事业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相当完善,建于1945年的社会保险以分摊原则为基础,包括退休金、医疗保险费、家庭津贴、待业金(失业补助和职业培训费)等各种项目,2001年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1280.09欧元,每小时7.61欧元,社会保障支出金额大约相当于GDP总量的30%,属于名副其实的“高福利国家”。法国卫生事业发达,各类医院拥有病床54万张,每千人8.5张,医生约22万人。法国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公立小学和中学免费教育,小学和初中的教材也免费提供。高等学校除私立学校外,一般只缴纳少量注册费。小学入学率100%,现有71200所小学和中学,教师和学生比例是1∶16;有90所大学,3600所高等专业培训学校,2002年教育预算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37.8%,国家每年在一个大学生身上要花6500欧元。法国高度重视科研开发,专业研究人员达30多万人,科研经费占总预算的40%以上。法国人生活水平较高,80%以上家庭至少拥有一辆轿车,30%家庭拥有两辆以上轿车,每年有60%法国人外出度假。在家庭支出中,文化娱乐和通讯方面的支出比重呈上升趋势。
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正如古老的艺术殿堂卢浮宫和现代派的玻璃金字塔的完美结合一样,法国处处体现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和谐”之美。无论是古朴华丽的凡尔赛宫还是象征工业文明的埃菲尔铁塔,无论是优美典雅的枫丹白露还是标新立异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建筑以其无可争议的艺术魅力征服世界的同时,与法国文化、法国服装和法国香水共同勾勒出了法兰西民族的浪漫情怀。法国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利用令人叹服。法国政府非常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文化设施,把普及文化当成一项社会工程来完成。他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措施是:制定保护法律,早在1962年就制定了《马尔罗法》,划定历史保护区,区内的一切建设修缮活动都要经“国家建筑师”的严格咨询、评估和同意;实施整体保护,凡确定为文物的古代遗迹、墓葬、石刻、桥梁、建筑、民居,包括与之相关的环境,都必须加以保护;重点保护原貌,尤其是建筑的立面,必要的维护性装修以不破坏原貌为基本原则,厅堂、楼梯等内部设施格局力争按原貌进行保护;限制建筑高度,老城区都确定了建筑高度的绝对控制线,超高建筑一律建在城外或郊区;新旧建筑协调规划,对新建筑项目的审批十分谨慎,施工方案由竞标确定,确保新旧建筑在风格和功能上协调相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对地面文物景观的影响,大力发展地下交通,在法国极少见到立交桥。法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保护得力,不仅使遗产本身得以原汁原味地保存,也使周边相邻的环境和氛围不遭破坏,既延续了历史文脉,又体现了保护的价值,展现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和谐之美。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法国公民的环保意识非常强,在这里,举目可见蓝天白云、青山碧水,到处绿树葱茏,空气清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法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法国自然禀赋优越,农业生产和森林生产区达4800万公顷,占法国本土面积的82%。其中仅森林面积就占国土面积的27.5%,在欧盟内仅次于瑞典、芬兰居第三位。1945年以来,法国森林面积已增加了35%。为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法国设立了7个国家公园,132个自然保护区,463个群落生态保护区,299个由沿海资源管理处保护的自然风景区。此外,还有35个大区公园,占国土面积的7%。在每块森林间还开辟了绿化带,发生火灾时可以起到延缓火势蔓延的作用。法国有2/3的森林属于私有,但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获准后才能砍伐。法国还有个“有趣”的规定,如果一个人想在自己的林区边建所房子,就必须重新购买相等面积的森林作为补偿。法国对垃圾的处理极为严格,迄今已通过了两部垃圾处理法,各种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都有章可循,做到了垃圾收运不落地,垃圾处理无公害,整个过程环保洁净。在法国,保护环境已成为全民自觉的行动,政府提倡的“工作在城市,生活在乡村”理念,深深融入了大部分法国人的生活之中。“生活在乡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通过对交通、居住环境、环保设施、生活配套等方面的治理,使人们感受到居住在乡村的便利、舒适,使法国人真正把环境保护意识内化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去。良好的生态环境,配合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使法国成为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每年赴法旅游的外国游客超过7000万人。
文化素养与法治良性互动
法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尤其重视成文法的制定。法国人认为,法律不但是审判的规范,也是约束人们生活的社会规范,并期待利用法律来反映社会的正义,发挥一定的社会道德教化作用。在法国,法律不仅仅是解决具体纠纷的手段,而且还是一种表现社会关系规范的原理体系。经过长期的法制建设,法国制定了大量的成文法,形成了广泛适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完备法律体系。法国号称“行政法母国”,在浩繁的法典中,数量最多的就是行政法。这些行政法不但数量多,而且内容非常具体。为了使无处不在的行政管理活动都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法国对各项行政管理活动,都制定了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非常具体、详尽,甚至具体到药瓶瓶盖的制作,为了确保药瓶不至被儿童轻易打开,法律规定,药瓶瓶盖必须做成即使孩子拿到药瓶也打不开的样式,否则就是违法。这样具体、详尽的法律,对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进行社会管理以及社会各界依法监督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使得公共权力的行使真正做到了“法无规定不可为”。当然,再完备的法律也要靠人去遵守和实施。法国人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较高,为法国构建法治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法国人总体来说性格平和,与人为善,注重诚信,讲究平等和礼貌,特别重视文化素养。由于教育发达,法国人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加上博大精深的法国文化的滋养与熏陶,较高的文明素质使得法国人能严格依法守法,自觉尊重维护
他人的合法权益。
浪漫与休闲主导生活
和谐不仅意味着经济、社会、自然等协调发展,对个人生活而言,也是一种审美境界。法国常常被作为浪漫的代名词,法兰西民族最擅长的就是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和感受美。法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会享受生活的人,他们力争把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当作可以从中得到美感享受的事来看待。咖啡屋和酒吧是法国人最爱去的地方,因此法国也被戏称为“咖啡屋里的国度”。法国人钟爱美食,并且用餐的时间特别长,上饭馆吃饭必须预约,因为餐馆总是爆满,法国的饭店时常以“营业时间将要过去”来拒绝顾客。法国人对物质的欲望有着自觉的节制,他们的生活节奏比较慢,非常注重生活质量,一般不愿意拼命工作赚钱,更愿意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假日。在法期间,笔者亲身体会到喜爱度假的法国人的休闲与浪漫。在法国,只要有正当职业,人人可以享受每年五周的带薪休假。每到七、八月份学校放长假,法国人带着儿女一家人快乐地去度假,适逢七月,笔者亲眼目睹了法国很多工厂企业关门歇业的情形,因为职工们都休假蜂拥到法国南部晒太阳和游泳去了。带着审美的态度来享受生活,使法国人的生活充满阳光,人与人之间能互相包容体谅,降低了发生社会危机的可能。
当然,法国的“和谐社会”也远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比如法国的行政效率低下;原住民与移民在待遇上有很大差距,甚至引发骚乱;民众普遍懒散,缺乏进取心与朝气,有一定的排外情绪;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有增无减,贫富差距较大;公民在享受高福利的同时,“税负痛苦指数”也“雄居”世界第一等等,这些都是法国政府所面对的棘手难题。这些难题的出现,反映了社会深层次的矛盾,也制约了社会的和谐程度,是很值得我们引以为鉴的。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江苏要以“文明江苏、法治江苏、诚信江苏、平安江苏、生态江苏”五大载体构建“和谐江苏”,笔者感到我们不仅要借鉴法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教训,关键还要结合本地实际,把比较抽象的“和谐”概念落实到具体政策和行动中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和谐社会”的构想也会在我们的土地上以我们自己特有的方式得到生动的体现。□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尤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1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