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广多 谢文月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B-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1-0023-01
  
  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肩负着技术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的重任。因此,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教育领域内高职教育都不容忽视,特别是不能忽视高职教育中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因为只有加强高职教育中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用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高职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特点
  
  1.高职教育的市场导向特性。高职教育是教育社会化、市场化的产物,它以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一般以市场为尺度。在此种教育中,与锻炼动手能力的“实训”教学相比,理论教学往往居于第二位。学生个人大多认为在高职院校主要是学习专业技术,哲学社会科学价值不大;校方也只强调市场需求,从而不把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看成是意义重大的事情。
  2.高职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特殊地位。任何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引导,中国的职业教育将失去方向。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加快、学科交差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学习,我们就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传统的工匠。另一方面,我们正处在一个气象万千的时代。在各种文化思想的激荡中,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对学生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强化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及坚强的意志品质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高职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问题
  
  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首先,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各类学生的教育背景各异,文化理论功底一般较薄,不能适应起点较高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其次,由于自身文化理论水平不高,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这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学习上通常表现为放弃,甚至会进行“理论无用论”之类的消极宣传。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学职业技术不需要社会科学理论。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陈旧。传统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方式以课堂灌输为主,缺乏灵活性。多数高职教学中仍采用此法,不能根据培养对象和目标的变化而因材施教、因时施教。于是出现“教”与“学”相分离的状况。
  3.校方缺乏足够重视。高职院校大多为民营或半民营性质,这就决定了他们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校主办者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往往不能兼顾实训课程教学和理论课程教学的均衡。现实中多数院校都更加重视实训课程的质量,技术理论课次之,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基本流于形式。许多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不过关,没有一支专业专职的哲学社会科学教研队伍。
  
  三、加强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对策
  
  传统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内容陈旧、理论性强,但实践性以及和现实的关联却不多。因此必须从教学内容上对现有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进行改革,使之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内容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理论创新上。这里的理论创新意指发掘传统理论的现代意义,用贴近生活世界的理论而不是象牙塔里的理论来教育和说服学生。
  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应结合职业教育注重实践的特点,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中采取课上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在课堂教育中,既要体现教师“教”的主体地位,更要体现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要贯彻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在生活实践中要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这个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大课堂。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有计划的布置哲学社会科学学习内容,有效地改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脱离现实的状况。
  是以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来办学,还是只顾眼前效益让市场牵着鼻子走,决定了办学者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态度。因此要加强职业院校办学者的理论素养。只有办学者充分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学校建设的重要位置,才能确保诸如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研究状况的监督,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以此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在高职院校繁荣发展;确保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
  责任编辑 姚黎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4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