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介入乡村社区营造作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中国城乡发展失衡现象加剧,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此为背景,文章以成都蒲江明月村社区营造为案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在 “人文地产景”五大方面中的作用,探析文化创意产业介入乡村社区营造的优势及途径,并为中国其他乡村的社区营造提供经验启示,即立足社区资源、鼓励多方参与、延续社区地理特色和历史文化、发展优势产业。
[关键词]蒲江县明月村;文化创意产业;社区营造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7025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018年,“两会”进一步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路径: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中国乡村曾集中体现了山水自然、人居和谐的特点,注重自然环境与民居的营造、邻里关系的和谐。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乡村遭受到巨大冲击,乡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建筑千篇一律,传统文化消失殆尽,人口大量外流,乡村逐渐丧失其内生活力。在相似的背景下,蒲江县明月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创+”乡村振兴发展道路,荣获“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文明村”等称号。本文以蒲江县明月村为案例,梳理文化创意产业在明月村社区营造中的作用,探究其乡村振兴模式,为中国其他乡村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1理论背景
11理论溯源
“社区(Community)”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提出,他认为 “社区”是指地域范围较小的、其居民具有较紧密的相互关系的、传统性较强的地方性社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日本城市的快速发展,日本乡村发展日趋衰落。20世纪70年代,日本“造町运动”开始。造町运动,也称造村运动。造村运动以振兴产业为手段,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振兴逐渐衰败的农村。我国台湾社区营造的产生与日本有着相似的背景。1994年,在“造景、造产与造人”目标驱动下,台湾文建会下提出了“社区总体营造”计划。社区总体营造延续了文建会对于社区文化、社区意识、生命共同体的观念,并加以整合转化为一项可以在政策和行政上,实际操作出来的方案。日本的宫崎清教授将“社区营造”议题区分为“人、文、地、产、景”五大类,在共同的社区意识基础上,对社区进行开发和实践。
12文创介入社区营造之作用探析
“人”。人是社区营造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力量。按照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居民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生产、生活上的紧密联系使社区关系得到修复,促使社区内部合理的分工合作,深入开发人力资源,吸引人才回流。
“文”。受地理、气候、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社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在参与社区文化创意产业或相关产业的活动中,社区居民能重新审视本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共同参与社区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营造出主题鲜明的社区,提升社区文化软实力,实现社区文化的永续经营。
“地”。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社区地理景观营造,通过对于当地特色地理环境进行梳理,设计相适应的改造模式,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實现社区地理环境的保育开发,延续当地特色。
“产”。艺术创作与生产经营产生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社区资源相结合,衍生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引领社区产业转型,能有效地带动社区就业,达到社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社区经济发展。
“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身需要一定的空间,空间的构造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关注的对象之一。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空间支持,其引导了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如保护开发社区自然景观、修复传统景观、设计独特景观的创造等,实现社区生活环境的永续经营。
2文创介入社区营造之理论实践——明月国际陶艺村
2005年,经甘溪镇调整,明月、凉山、石林三村合并,统称为明月村。村幅员面积6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7041亩,森林覆盖率462%。2012年的关于明月老窑的调查报告,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明月村发展自此开始。2014年,“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正式启动。明月村依托自身良好的乡村环境和文化资源,引进文创项目和艺术设施,发展以雷竹、茶业为主的生态农业,成立明月村旅游合作社,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2017年明月村村民人均收入已达到20327元。
21构建社区意识、激发村民自主意识
文创项目的引进,带动明月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收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纽带将新老村民联接在一起,引发了明月村新老村民之间的讨论、行动,也激发了村民的自主意识。新村民定期举办公益培训,传授新的知识与技术;老村民则作为文创项目的房东、工作人员、文化创客、旅游从业者等身份参与明月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来。
22挖掘文化资源、培育社区建设共同体
明月村的老窑,为阶梯窑,由龙窑演化而来,其烧制工艺完整沿用了唐代工艺,被称为“活着的邛窑”。2014年,“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启动,在修复受损老窑的基础上,相继引入蜀山窑、清泉烧等一系列与陶艺相关的文创项目,打造以陶为本的文化创客社区,明月村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和延续。
23完善基础设施、延续社区地理特色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明月村逐步完善包括停车场、博览馆、农民集市在内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保护明月村现有7000亩竹林,3000亩茶园“茶山竹海”的生态景观的前提下,村民闲置的林盘院落被改造为一个个散落林间的文创工作室、民宿、餐厅;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协商下由政府出资,修复和重建公路沿线传统民居,形成川西民居的独特建筑群;明月村将艺术家院落和老村民相对集中的谌塝塝打造成微村落,并利用村集体的土地建设荷塘和沙坑。
通过对于明月村地理特色的梳理,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规划占地 187 亩的项目用地,以明月窑为源头,引进各类文创项目,规划门景区、田园生活体验区、陶艺体验区三大板块,形成一环、一心、五组团、多点的格局。
24打造特色品牌,产业间联动发展
2014年,明月窑重新开窑,以明月窑为中心,“蜀山窑”“蜀山小筑”等与陶艺相关的文创项目被相继引进,“以陶为本”的明月村国际陶艺村已初具规模,“明月窑”品牌打响。
随着明月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村内游客的增多,原住村民也开启创业项目,传统老宅被改造,散落于茶山竹海的餐饮、民宿等文艺院落逐渐呈现;文化产业还带动了明月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明月村农业的转型升级。
25公共空间永续经营
在梳理明月村的乡土风貌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明月村划定明月村的乡土风貌与生态保护区,包括林地、水域和风景田,打造“茶山竹海、田园溪流”的生态景观,并配套相应的风景补偿机制,以保证生态保护区的永续经营。
3经验启示
在蒲江县明月村社区营造的过程中,通过“文创+”的形式,结合社区资源,为当地居民营造了一个宜居、美丽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家园”的生活理想目标。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低污染等特点。在乡村社区的营造过程中,立足于社区现有资源,梳理社区营造的切入点,以文创介入社区营造,有助于社区发掘自身文化资源、提升村民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带动社区产业转型升级,促使其自觉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营造具有内生动力、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参考文献:
[1] 陈可,石高佳台湾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乡村复兴模式研究——以台南市土沟村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6(2):57-63
[2]薛戴嵘,翟国方,何仲禹,等日本社区营造经验及对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启示——以日本古川町为例[J].城市建筑,2018(4):34-37
[3]黄耀明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经验对乡村振兴规划的启示[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5-90
[4]包博闻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4 (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7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