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才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人云:“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意思是说如果老喊人才匮乏,说明还有未被发现的人才而已,古人对人才的理解如此,而我们现代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人才与用人单位形成了双向选择的关系,如何发现、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将人才为我所用,并为人尽其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这是我们正在探索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人才 培养
何谓人才,度娘是这样给出的解释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具体到企业中,人才的概念是这样的: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胜任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员工。个人理解企业要想发展,想创新都是需要由人力在完成,因此人才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最终产品的结果、企业的兴亡。然而由于不同的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方法不一,人才高流动率导致基础人才培养不连续,出现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若行业人才的持续流失,又无新生人才补充,基础人才得不到深度的培养而强行拔高,这对基础人才的成长也是影响和障碍,进而导致行业发展缓慢,质量整体下降。
一、以某企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误区具体在以下方面
(一)观念层面的误区
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为在潜意识里认为,对人才的培养相当于为“他人做嫁衣”尤其是施工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从这一观念上阻碍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耐心,总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殊不知外来的和尚并不能马上理解企业的文化、了解企业的内涵,对企业缺乏忠诚度和责任感。对企业自身的问题无法准确辨认,以致对问题无法更好的解决。
(二)战略层面的误区
重视对中高层干部的培养,对基础人员的培养得不到重视,从培训费用的投入可以看出,这样会使基础人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工作的热情也会下降,殊不知所有工作的推行最终还需要基础人员来操作,中高层只是给个框架,并不是执行者,中高层也是从基层选拔而来,应该重视基层人员的培养。
(三)战术层面的误区
在企业制定目标时,对人才培养指标不够细化,缺乏相应驱动,在人力资源体系中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撑,人才培养只是落实在纸面上,总结上的空话,流于形式,甚至是人才培养等同于培训,人才培养与实际的工作脱节造成了,人才培养成为了尴尬的局面。
二、应对措施
(一)转变观念,重视内部人才培养
企业要想获得员工的信赖与支持并据此发展壮大,就应当尊重自己企业的员工,必须学会在企业内部选择和培养人才。国外的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像IBM、通用、宝洁都非常重视企业内部员工的培养,喜欢在内部选拔高级管理人才,提供丰富的机会激励员工积极向上,像IBM每年挑选内部人才参加MBA课程,显然这样做为普通员工成为自己企业杰出的领导者创造了条件,铺设了道路。
(二)建立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
以企業经营发展战略与经营方向,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这样可以为人才打造梯队建设,当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高度结合时,才能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工作才具有计划性和前瞻性。企业应基于自身发展,开展人才的需要调查预测,结合人力资源的现状,对人力资源进行预测分析,人力的预测主要是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需求流程,需要满足企业未来的需求,同时又满足企业当下的需求,需求细化了,人才培养才能有计划的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使培养规划更具有操作性。
(三)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
职业发展通道是企业为员工设计的内部调转、晋升、自我成长所设计的管理方案,以往通道较为单一,可将通道设计为网格型、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通道打通,这样不仅对员工可以形成长期的激励模式,职业发展是员工的永恒需求,多通道发展,可以满足员工不同岗位、不同时期的需求,在员工的不同阶段都能起到激励作用。同时,能够促进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多渠道发展有利于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对企业的团队建设也起到促进作用。
(四)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力
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企业文化,但多数都是以ppt的形式做宣传,员工若想深入体会,只能随着工龄的增长,自己慢慢体会,但对于离职人员可能,还未来得及理解企业文化,这无疑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人才进行培养,可以实现“导师带徒”,导师要对企业制度非常了解并对企业文化理念有较高的认同度,对新员工进行关怀,对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答,潜移默化的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这样使员工对企业更有归属感,对企业文化更加的认同,更好的留住人才。
企业持续长久的发展离不开拔尖人才、创新型人才,只有创新型人才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才能释放出更多创新发展的活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立足于企业内部培养才是实际,“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提升人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所需人才,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定位人才培养,为企业培养出后备力量,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35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