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的现状及应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创新产业也得到大力支持与发展,推动了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然而美国打开了对华贸易战,对华高新技术产品进行出口管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更影响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程。本文探讨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的现状及影响,分析中国应对策略,從而更好的促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 高新技术 出口管制
一、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背景
出口管制是指一国出于维护本国的经济与安全等原因,通过一些直接或者间接的措施限制,和控制本国的部分商品或者高新技术经过各种渠道流通到其他国家的措施。在当今这个时代,科技和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科学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保持和提高其在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支撑。每个国家都对本国科技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并对其实施着一定的保护措施。美国的技术出口管制一直是其捍卫国家安全,维护政治和经济优势,推行外交政策的重要的工具。
二、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盛行,美国政府加强了对中国的防范。2011年美国商务部公布了《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这是美国在出口管制体系改革中做出了实质性的改变,是改革进程当中走出的重要一步。中国时刻关注着美国技术出口管制改革的进程,对改革一直是相当的重视,然而,在新的改革内容中,中国却不在44个可享受贸易便利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之中了。而且,美国对华出口管制集中在高技术产品领域。
三、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原因和目的分析
(一)经济发展的目的
美国的出口管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从而保持着美国的科技优势。中国是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繁荣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美国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怕中国得到美方技术后,将会缩小与中国在技术上的差距。美方认为,中国在有了产业集聚优势的同时,在技术上又得到了提升,未来将会与美国形成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力。如果在这样的发展速度下,又放宽对华的技术出口管制,这将必然威胁到美国的地位。
(二)两国之间的政治考量
技术出口管制并不仅是一个经济上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利益和外交政策等很多的问题。长期以来,美国将中国视为潜在的重要竞争对手,也一直主张“中国威胁论”。担心出口的相关技术会使得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进而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在中美双边关系领域中,聚焦在高新技术出口管制上的目光从未消失过。
四、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策略
(一)中美两国政府要建立常态化的对话沟通机制
就中国政府而言,应加强两国之间的交流沟通,保持信息的对称,也应该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促进两国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的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出口管制体系,建立全面的法律体系,树立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加强出口管制机制的申请工作,引导美国放松对华技术出口管制。
(二)增强国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认识
一直以来,美国非常看重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保护。中国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不足。中国依旧被列入了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观察名单,保护美方知识产权,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年,中国企业遭受的“337调查”案件中,几乎所有受调查的产品都受到贸易制裁,案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专利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是企业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点,企业在研究开发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企业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将会打击着美企业对华技术出口的积极性,从而会对我国获得技术不利。中国目前已经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高了认识,也先后公布了许多法律法规来用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应进一步努力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
(三)增强两国间高层与企业的相互对话和交流
加大沟通,增进了解、相互信任,是国家间贸易的基础。两国间高层的会晤是增进彼此了解的重要方式。中方应积极与美国的一些主流的媒体进行交流,让美国的企业,甚至个人充分的更全面的了解中国,减少一些失真的报道,树立积极向上的大国形象。另外中国更应该积极的鼓励一些在美进行贸易的本国企业,企业之间树立沟通的桥梁,互相了解,减少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为中美两国企业所带来的损失。
(四)走自己的科技振兴之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很大的科技助推力来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美国目前依旧在很多科技领域方面都保持着领先者的地位。然而,在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并未放松的前提下,中国不仅要努力寻求突破,更要夯实我们自己的科技之路,科技发展经验也证明了,只有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创新创造,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改革创新,才能拥有属于中国自己的科技之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35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