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视角下如何提高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在产品出口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在去全球的升温,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一定影响,我国要想保持目前的产品出口竞争力,也必须深入了解国际贸易中的一般规律以及商品的国际价值问题。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通过对国际价值理论的系统分析总结,找出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变产品出口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等方面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现状,从而提高我国的产品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价值理论 对外贸易 产品出口竞争力
21世纪以来,经济一体化趋势在全球不断深化,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也進一步融入了国际贸易体系,国内大量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但是部分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增加了国际自由贸易之间的交易壁垒,国外对我国不断进行的反倾销制裁、增加关税壁垒等问题也让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国际贸易的一般规律以及商品的国际价值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针对我国贸易现状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保持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国际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章首次明确提出“国际价值”这一概念。他指出:“一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越发达,那里的国民劳动的强度和生产率,就越超过国际水平。因此,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从而表现为不同的价格,即表现为按各自的国际价值而不同的货币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指出商品的国际价值并不是由某个国家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来决定,而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来决定。因此,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理解国际价值理论。
(一)国际价值的实体
国内价值的实体是一个国家的正常质量的或中等强度的抽象劳动。而在世界市场上,这种各国的中等强度的劳动却只能处于个别劳动的地位。这些个别劳动再经过抽象,才能转化为国际劳动。而只有这种再抽象的国际劳动才构成国际价值的实体。简而言之,我们可以把
国际价值看成是再抽象的国内的个别价值,即国内个别价值平均
国内社会价值(国别价值)平均
国际社会价值(国际价值)。因此,国际价值的实体是生产某种商品所消耗的(凝结的)世界劳动或国际社会的人类抽象劳动。
(二)国际价值的量
在国内市场上,价值量是由一国范围内的社会必要量决定的,实际上就是由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在世界市场上,国际价值量不可能由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必要量在世界市场上都只能被看作是个别劳动量。决定国际价值量大小的劳动量只能是国际社会必要劳动量,其劳动时间只能是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国际价值的量就是生产某种商品所消耗的国际社会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国际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
(三)国际价值与货币、价格、工资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从而表现为不同的价格,即表现为按各自的国际价值而不同的货币额。所以,货币的相对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较发达的国家里,比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太发达的国家里要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名义工资即表现为货币的劳动力的等价物,在前一种国家会比在后一种国家高;但这决不是说,实际工资即供工人支配的生活资料也是这样。”
基于以上的论述可知,国际价值同单位货币的相对价值成反比。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同种商品时,由于发达国家比不太发达国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高,能够生产出较多的商品,创造出更多的国际价值,因而表现为更多的货币额。这样,每单位货币的相对价值就小。与此相反,不太发达国家表现为更少的货币额,因而每单位的相对价值就大。显而易见,创造的国际价值量越多,单位货币的相对价值量就越小,二者成反比。
对于价格,发达国家往往比不太发达国家的商品价格水平高。由于发达国家的单位货币的相对价值小,表现同样的商品价值需要更多的货币,因而商品的价格水平就必然高些;相反,不太发达国家的单位货币的相对价值大,表现同样的商品价值需要的货币较少,商品的价格水平就必然低些。
二、基于国际价值理论审视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随着中国加入WTO,我过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渐融为一体。中国需要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更离不开中国。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201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7.79万亿人民币,其中,出口15.33万亿,进口12.46万亿,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占据较大比例
2017年,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达到3.08万亿元,占我国出口总值的20.1%,同期增长6.9%。从马克思国际价值的理论上讲,“在发达、劳动强度较高的国家,同一劳动时间形成国际价值量较多,货币的相对价值较小,因而以货币表现的劳动力的价格(名义工资)较高;反之,生产欠发达、劳动强度较低的国家,同一劳动时间形成的国际价值量较小,货币的相对价值较大,因而以货币表现的劳动价格(名义工资)较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一部分产品是人为地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取得的。但是带来的后果是,大部分此类出口厂商为了更多降低劳动力成本,经常违反劳动法规定,加班现象比较突出,工人福利减少,收入不高,幸福感明显下降。
因此,尽管我国利用廉价劳动力、凭借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断扩大出口,但实际上却是造成了国内劳动者福利的损失,受到了来自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剥削。这样看来,利用降低劳动力成本获得的国际出口增加取得的成效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了。 (二)出口产品定价低,效益低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各国参加竞争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其中低价竞争似乎是不变主题,也似乎百用而无不奏效。我国的出口厂商也多采用这一手段为自己创造竞争优势。然而,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倾销与反倾销争端日增的现实,也让我国的低价出口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挫折。
(三)全球制造业竞争愈发激烈,给我国制造类产品出口带来严峻挑战
2017年,我国机电类产品出口额达到8.05万亿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8.4%,机电类制造产品占据我国出口产品的半壁江山,在全球有巨大的出口优势,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在近年来不断推动中低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现存的机电类产品出口形成强烈竞争。另一方面,部分发达经济体国家为了进一步降低国内失业率,促进就业,通过实施“经济再平衡、再工业化”等政策,吸引部分中高端制造企业实现回流。因此,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将愈发激烈。
三、国际价值理论对于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深刻的揭示了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交换规律,在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国际价值理论指导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对我国对外贸易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如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一)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向知识、科技密集型产品出口转变
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根本点在于优势产业的确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我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大力發展高科技产业,以创新驱动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近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很快,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还不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还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动知识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正常价格
根据国际价值理论,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劳动强度也较大,但却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国际价值。因此,在国际竞争中,我们不必依靠所谓的“低价格”的策略来参与竞争,而是应当通过提高国内市场的劳动生产率,使得商品的国际价值高于自身价值。这样,通过国际市场的商品交换,我们按照正常的价格便可以以“较小的国内价值转化为较多的国际价值”。同时,也帮助我国在世界上避免了更多的倾销与反倾销的争端。
(三)稳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拓国际贸易新兴市场
我国对外贸易国际市场上,欧盟、美国、东盟是我国产品出口的前三大国际市场,占据我国出口总值的41.8%,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乏力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我国出口应该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往来,增进互联互通,同时,国家制定相应的促进外贸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深入放管服改革,不断改善国内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外贸发展内生动力,为我国产品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开启我国对外贸易新局面。
作者简介:丁亮,1989年10月,男,汉,重庆万州人,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13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