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院校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所在学院通过打造“目标链”和“标准链”、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施诊断与持续改进、树立现代质量文化等路径,为实现高职院校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路径
  随着制造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现在必须转向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才能培养更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实施诊改是新时代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新的制度设计,对职业院校强化自主质量保证意识非常重要。笔者所在学院根据文件要求和学校实际,对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实施诊改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建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政策背景
  从国家层面看,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和支持学校切实发挥教育质量保障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机制,认真开展自评,形成和强化办学特色。”标志着教育正式开启“管办评分离”时代。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提出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2016年5月,正式成立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确定了9个省市27所高职学院为试点院校。2016年12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提出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相关要求。2017年6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要求职业院校全面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行省级负责推进,履行领导责任。
  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看,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印发了《省级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规划(2017—2020)》及实施方案,成立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确定了11所市级试点院校。
  二、实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重要意义
  一是促进高职院校履行主体责任。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采用教育行政部门检查和评估等手段,学校更多依赖外部力量监督和评估标准,缺乏自主意识。通过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可以督促学校更好地履行质量保证主体责任。二是促进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内部通过教学督导、第三方评价、毕业生跟踪调研等方式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全面性、系统性、周期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对教学质量的内涵认识和标准把握不够科学。通过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要求学校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按照自身实际,系统梳理目标、建立标准,实施诊断与持续改进,可以强化各责任主体的质量监管措施,提高履职能力。三是促进高职院校管理更加规范。高职院校长期实行垂直管理模式,习惯于有安排、有检查才有行动,对质量的要求缺乏统一标准与规范,随着人员的变动,质量保证措施不具有持续性。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在借鉴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理念的基础上,以规划为起点,以年度工作任务落实为重点,用标准检查各项工作,持续实施PDCA循环,直到最终达到标准为止。通过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过程,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意识、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促进管理服务更加规范。
  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完善“5×5+1”的质量保证体系
  基于“55821”的质量保证体系构架,笔者所在学院构建了“5×5+1”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见表1),具体是指纵向5个系统、横向5个层面和1个数据分析平台。纵向5个系统包含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系统;横向5个层面包含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质量主体;1个平台就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质量监测平台。
  (二)着力打造目标链和标准链
  基于SWOT分析,按照SMART法则,依据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各个领域的专项规划,拟定了各层面的目标体系(见表2)。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标准体系(见表3)。形成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链和标准链。
  (三)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
  在硬件设施上,主要采用了“学校投入+企业投入”相结合;在信息平台上,采用“数据层、业务层、用户层”三层架构(见图1),确定了以“大平台+微服务”的方式构建。最终目标是建成具有财经类院校特点的智能校园,形成内部质量诊改的信息链。一是依据电信运营商完善网络基础平台建设,实现新老校区网络整合,建成IDC中心机房。二是将教务系统、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一卡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迎新等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消除信息“孤岛”。三是对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建设基于工作过程与状态实时采集的校本数据管理平台,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教学运行、控制反馈、常规事项办理、后勤服务与安全管理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在线跟踪,基本实现学院管理的全方位校本数据平台功能和不同岗位角色应用。
  (四)实施诊断与持续改进
  根据梳理确定的五个层面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对照标准,通过“目标—标准—运行—诊断—改进”质量螺旋递进实施常态化自我诊改。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四个层面实行考核性诊改,对学生层面实施测评性诊改。
  (五)树立现代质量文化
  一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专题培训,进一步树立“全员化、全程化和常态化”的质量管理理念,提升师生员工质量自我控制和保证能力,激发部门和个人内生动力,增强责任主体的质量意识,形成“人人发现问题,人人自我纠偏,人人自我完善,人人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氛围。二是开展“质量月”活动,从教学、管理服务等领域开展专项活动评比、表彰,让师生知晓“全员参与、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内涵。三是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全员进行培训,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必须取得内审员认证,建立稳定的质量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陈向平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策略——基于诊断与改进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0).
  [2]刘阳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7(13).
  [3]郭景石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体系的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2(02).
  [4]温璿关于构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5).
  [5]陈寿根,万里亚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建构原则与实践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01).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8年重点教改项目“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182097)阶段性成果〕
  (蔣世军、曾升科,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46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