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地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内部控制管理是我国行政单位长期以来的一种管理方式,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内部控制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同时对行政资源是否有效地利用和行政的办事效率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但是,我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行政內部控制建设和管理上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也存在很多难点。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展开探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措施
当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理念里,特别重视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这不但能实现信息的及时可靠、保证资产安全,还能提升组织的运行效率与管理水平。内控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效率的高低,强化内控的制度与实施能有效保护单位资产。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价值
(一)利于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科学的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作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与管理质量的重要依据,现阶段,因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整体得到提升,且诸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内容有些繁杂,所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更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促使其全身性投入到内部控制工作中,尽力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质量。
(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充分使用
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的工作情况,单位管理者以工作需求为主,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可以科学的使用单位现有资源,以致于行政事业单位中上级与下级机构之间可以更好的合作与沟通,相互协调,进一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中所有的资源皆可以得到有效使用,体现行政事业单位中资源使用的高效性与规范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动力,只有在以内部控制意识为基础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才可以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有效的实施与执行。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将内部控制工作抛出脑后,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导致单位中形成一种关注事业经营,忽视内部监督与管理的局面,甚至没有全面的了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涉及的基础知识,觉得内部控制工作中会计管理工作仅仅是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以不熟悉业务工作为理由,让会计工作人员承担后果。所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存在缺乏内部控制意识的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其自身特殊的资金来源制度,令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疏于财务管理,甚至会在内部出现挪用公款和资金管理不当的情况,导致很多的财务工作缺乏真正的保障。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内部的控制意识
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对内部控制建设具有引导的作用,在单位内部出现建设问题的时候,提供明确的方面,有利于内部控制建设的进行。但是,仅仅是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不够的,内部人员的控制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单位的领导人员就要作为表率,起到带头的作用。因为领导的意识关系到整个单位的发展方向,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具有重大作用。首先要增强单位内部管理阶层人员的控制意识,单位可以不定时举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学习交流会,因为每个人的控制意识是不同的,对控制管理的认知程度也是不一致的,通过学习交流这种方式,促进管理阶层之间相互交流意见和看法,提高管理阶层的控制意识。除此之外,行政单位职员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在单位的运作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财务部门可以发挥其监督作用和宣传的作用,为单位内部职员营造一个内部控制的学习氛围,对内部控制的优势进行宣传,提高内部职员的学习兴趣,使得内部职员理解和接受内部控制理念。
(二)充分发挥出纳岗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作用
在行政内部建设过程中,出纳岗位的职能发挥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内部建设的进度和取得的效果。为此,事业单位在内部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会计机构,行使出纳岗位权利,保证会计岗位设置得合理性、科学性。就分工制度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财务部门内部应当建立稽核机构,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因此,在内部建设过程和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财务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职能,将外界的经济信息及时与内部沟通,促进内部建设的全面进行。在具体的财务工作中,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协调出纳内部的工作。单位内财务部门还需加强单位内部经济业务的审批流程的管理,确保整个审批流程规范、合理。同时,财务部门需要适当增加单位人员,确保一人一岗,一岗一责。在单位内部经济业务处理的时候,确保分工明确,流程合理。避免出现一人多职、“一支笔”现象的发生。另外,增强出纳工作人员在财务审批中的作用,比如:审核单位内部经济业务是否合理、相关的手续是否完成等。当单位有外部业务时,应该行使出纳人员的权力,要求业务部门及时上交相关的业务材料、票据,及时完成财务入账和交接手续等。单位还需要加强单位票据的使用管理,保证单位票据在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合理性。除此之外,单位在进行重大事件的时候,需要出纳人员在重大决策的时候,做出科学性的财务处理,比如:成本、资金流向、风险预估等,确保单位的财政业务的安全。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想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财务资产的管理力度,针对不同的项目需要严格的按照国家所指定的规定进行审批,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需要在进行项目报销的过程中对所有的凭证内容进行严格的考证,尽可能地核实项目中的每一笔支出和收入,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提供保障,那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已经超出预算部分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管控,一旦发现某个项目其本身的使用金额超出了预算,那么必须要重新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订解决方案,从而对其资金进行有效的把控。第二,在进行一个项目的审核过程中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建立审核机制,保证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每一笔支出都会有和项目相关的负责人进行确认签字,并且需要经过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进行整体的审核,需要经过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层层把关以此来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中进行财务管理,防止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出现违法乱纪的恶劣问题。第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财务的管理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设立专门的财务审查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内的财务进行定期的审查,为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安全提供一个最有效的保证,只有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安全才能够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做好内部控制制度。 (四)强化会计人员专业技能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关注会计业务的学习与掌握,完善自身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扩展自身的工作视野,认真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同时,事业单位应要求内部人员具有岗位资格证,且保证人员参与的业务教育培训工作由审计单位负责,针对培训后专业技能没有明显提升的人员,单位内部管理者要对其进行科学调整,切合实际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此外,配合审计单位以联合审核的方式对人员进行专业化训练与培训,更好的优化单位内部资源,保证审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五)提升与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功能
首先,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監督来看,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不但应从主观意识上提升主动控制的意识,还应在具体监督的操作中运用多种手段如预算、审计等方法对内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次,要从内部审计人手,对其制度建设给予积极的建设与提升,将其发展成为与外部监督互相呼应的监督机制。第一,应将内部审计的影响范围扩大,将内部审计的功能发展为多元化;第二,还要从内部审计自身人手,强化其监督的强度与质量,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创新发展,重视全过程的审计,以良好的软环境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还要关注外部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就现今的形势来看,我国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体系仍不成熟,在此情况下,政府应牵头认真地执行相应的政策,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管,将外部监督工作全面落实,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作出积极努力。
(六)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沟通交流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来提高内控管理信息资源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其次,要加强信息沟通途径的建设,利用书面信息传达或者计算机管理系统来传递信息,这不仅可以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还有利于加强对相关内控工作的监督;最后,还可以建立起员工与行政事业单位双方之间的信息互通平台,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职员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情况的了解,加强内部信息沟通,建设和谐的行政事业单位与职员的关系,同时还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财务信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完善。
(七)整合内部控制考核计划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内部控制考核计划进行整合,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个人,保证每一个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进行工作。同时单位针对随意使用人员或者由于个人原因导致内部控控制工作出现问题的现象要深究责任。此外,保证公平公正的考核与测评态度,奖励与惩罚机制相互协调,进而发挥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潜能,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高效进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从现实角度看,内部控制作为一条主线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全过程当中,其理念与作用充斥于运营中的各个层面、各个流程。所以,现代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发展壮大,一定要将重点置于其内控的各项控制工作中来,包括制度与操作中的各个方面,方能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实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56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