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非财会类专业会计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课堂教学面临供需不能有效对接的问题。文章以H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非财会类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整体满意度,以及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课时安排、施教方式选择、课外自主学习等方面供需不能有效对接的具体表现及其主要原因,并从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环境三个方面提出非财会类专业会计学课堂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供给侧改革;会计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9)05-0114-03
一、引言
会计学主要是向学生讲授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程,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供给侧改革是指劳动力、土地、资源、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和利用,强调从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高校课堂教学供给侧改革的落脚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要满足产业转型的人才需求,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对接产业需求,教学内容对接行业标准,要及时根据产业升级对人才知识能力的新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二是要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视为供需双方,并从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环境等方面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供需不匹配的深层次原因,并探寻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H校属于应用型财经类高校,办学历史悠久,会计学教学工作在多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取得了不少工作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亮点。但是,当前在针对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困惑:一是近年来由于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课时被大幅度地削减,部分专业该门课程的教学课时削减幅度达到40%,在此背景下如何调整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确保教学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二是授课对象涵盖了不同的专业,有经济、管理、语言、工程等多学科的学生,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差异较大,如何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以及会计学在该专业的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设计、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难度较大。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本研究希望达成的目标是:基于课堂教学供给侧改革的视角,调查H校非财会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教学满意度,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教学课时的班级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手段,有效构建非财会类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特色。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本着学生“自愿参加调查”和“无记名调查”两个原则,对2016—2017年第二学期H校所有非财会类专业开设会计学的班级进行调查,共涉及到金融学、财政学、税收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信息管理、日语等7个专业、18个教学班级、874位学生。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在网上进行,为了防重复填写,在问卷中设置了同一电脑/手机只能填写一份调查问卷的要求。问卷填写时间为2017年6月5日至10日,最后收到学生提交的有效问卷211份,参与率为24%。另一方面,为获取对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感性认识,从总体上把握这门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从2016—2017第2学期开课班级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座谈,在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方式选取、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以进一步获取详细信息。同时,还旁听了10个教学课时,涉及5位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H校非财会类专业会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找准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进而从改革教学供给侧的层面提供具体对策。
三、教学目标定位调查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展的不断加快,激烈的市场竞争让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大学毕业生具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与互补。在此背景下,H校在所有的非财会类专业开设了会计学这门课程,以期在人才培养方面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增长财经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创业、理财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促进本专业的学习,这主要是对于金融学、财政学、税收学等专业的学生。三是掌握会计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四是拓宽專业视野,促进学生跨专业学习深造。
表1是在学习完会计学课程后,对学生关于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一个调查。其中:A,增长财经知识,提升综合素质;B,加强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促进本专业学习;C,掌握会计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D,拓宽专业视野,促进跨专业学习深造。
调查对“非常有帮助”“比较有帮助”“一般”“不太有帮助”“完全没有帮助”按1—10的偏好程度分别赋值9、7、5、3、1,则可得到四个方面目标实现程度的得分为:A为7.2844,B为7.2844,C为7.436,D为7.4167。
由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四个选项的得分都高于7,表明H校针对非财会类专业开设会计学这门课程,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本专业学习、增强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跨专业学习四个方面都比较有帮助。同时,增长财经知识、提升综合素质这个选项得分最高(7.6155),表明会计学这门课程在增长学生财经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认可;而加强学科基础知识、促进本专业学习得分最低(7.2844),这是由于会计学这门课程与部分专业的关联度不明显,促进其专业学习的作用不显著。总体而言,调查结果与H校开设这门课程的预期目标相吻合,表明开设这门课程基本实现了其教学目标。
四、教学实施环节调查分析 (一)教学课时调查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做好课堂设计与教学安排,有效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自主学习,这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普遍共识。基于此,各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都适度地削减了各门课程的教学课时。以H校非财会类专业会计学课程为例,部分专业由72课时削减至48课时,还有部分专业由54课时削减至32课时,教学课时削减幅度分别为33%、41%。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教学课时大幅度削减会影响教学质量,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反而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人才培养质量降低。本研究针对会计学教学课时的安排情况进行了调查,表2反映了学生在教学课时安排方面的意见。
从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32个教学课时的学生中,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增加教学课时的学生为88.5%;而48个教学课时的学生中,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增加教学课时的学生为70.7%。这一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教学课时的减少,学生要求增加教学课时的愿望更加迫切,反映出学生理解、消化、巩固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同时,从总体情况看,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增加教学课时的学生为77.25%,反映出当前H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可能的确存在教学课时过度削减、导致学生不适应的情况。
(二)教学方式调查分析
教学方式是指任课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方式。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学生座谈了解掌握的情况,本研究将非财会类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归纳为三种:E:传统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方式,F:理论讲授与应用举例相结合的穿插式教学方式,G:理论讲授与操作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针对各种教学方式的学生喜好程度以及任课教师具体运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非常喜欢”“比较喜欢”“一般”“不太喜欢”“非常不喜欢”按1—10的偏好程度分别赋值9、7、5、3、1,则可得到学生对三种教学方式偏好程度的得分为:E为6.1562,F为7.3602,G为7.455。由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三种教学方式的偏好程度为:理论讲授与实操相结合的实践教学(7.455)>理论讲授与应用举例相结合的穿插教学(7.3602)>传统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6.1562)。调查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同,反映出学生更倾向于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以及理论讲授与应用举例相结合的穿插教学模式。另外任课教师在会计学施教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是理论讲授与应用举例相结合的穿插教学方式,但也有部分任课教师还是采用传统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而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采用的相对较少。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任课教师加强实践教学方式的运用。
(三)课外练习调查分析
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视角以及为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加强课外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直以来,H校会计学课程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练习,采取了多种方式有效强化学生的课外练习。一是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习题集,要求学生按照任课教师的教学进度完成配套练习;二是要求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批阅学生的作业5—6次,每次批阅作业必须评定成绩,每期末学校都要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检查,查看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情况及教师的批阅情况;三是部分教师还要求学生进行手工操作实训,让学生购买记账凭证、复印或购买各类账簿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分组实习,具体包括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主要是让学生另行购买习题集以及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课外练习资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成本,也会使学生过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到会计学这门课程上来,部分学生不愿意配合。从调查汇总结果可以看出,不愿意多做作业、不愿意购买习题集进行课外练习的学生占比接近50%,甚至有10%的学生觉得考试及格就行,对于学没学到知识无所谓;同时,也有50%的学生愿意购买习题集、愿意多做课外作业,其中有接近23%的学生还愿意在做习题集的基础上再进行手工实训。
五、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本研究从学生对会计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整体满意度两个方面评价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其中学生对会计技能的掌握程度表述为对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熟练程度。如果对“非常熟练/满意”“比较熟练/满意”“一般”“不太熟练/满意”完全不了解/非常不满意”按1—10的偏好程度分别赋值9、7、5、3、1,则可计算出学生会计技能掌握程度(L)、课程满意度(M)的得分情况分别为:L为5.5212,M为6.7433。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會计技能掌握程度的得分为5.5212(比较接近5)表明学生对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只达到一般水平;课程满意度的得分为6.7433(比较接近7),表明学生对会计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整体满意度为比较满意。
六、实现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暴露出H校非财会类专业会计学在教学供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课时安排偏少,导致任课教师对部分知识点讲解不详细。二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实践教学模式运用较少,导致学生对会计工作无法形成感性认识。三是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形式过于呆板。由此,从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环境三个方面提出非财会类专业会计学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一)供给内容的改革
一是要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对于金融、财政、税收等专业,会计学属于学科基础课,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做准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理论与技能两个方面,将会计理论讲解与技能教育有机融合;而对于英语、翻译、行政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会计学属于专业选修(必修)课,该门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关联度不大,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会计技能,在会计理论方面的要求相对低一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突出技能教育,对于会计基本理论的介绍可以相对减少。 二是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增强各知识点间的连贯性,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结合会计学课程特点,可以用三条主线将其相对零散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第一条主线是会计工作对象,具体包括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其中会计对象是总括表述,会计要素是基本分类,会计科目是具体分类;第二条主线是会计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会计等式、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其中会计等式是理论依据,设置账户是前提条件,复式记账是具体核算方法;第三条主线是会计工作环节,具体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其中填制凭证是基础,登记账簿是核心,编制报表是结果。
(二)供给方式的改革
一是有效加强理论讲授与手工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运用。相对研究表明,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对知识的记住率为70%,而如果单纯听教师讲授,记住率仅为5%。从调查汇总的情况可以看出,H校非财会类专业会计学教学,一方面是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模式运用较少,采用率仅为17%;而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教学整体效果不满意度的首要原因即是学习过程中缺乏操作实践、无法形成感性认识。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广运用非常必要。会计学实践教学可以采取课堂上讲操作原理、课后学生自主操作练习的方式实现。
二是有效加强目标教学法和PBL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目标教学法是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实施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它是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投入到问题中去,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在非财会类专业会计学教学中,可适当设置问题或学习目标,形成教学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课程开课之初,先与学生探讨在现代社会掌握财经知识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掌握财经知识最基本的是要能看懂企业的财务报表,然后可以将公司财务报表的具体案例分发给学生,并向学生介绍主要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具体项目。这时,学生肯定想了解财务报表中各个项目的具体内容,想知道每个项目相关数据来源方式和渠道,这样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种学习的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后续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三)供给环境的改革
供给环境的优化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当前课堂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形式过于呆板的问题,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互动交融的学习环境。当前,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教育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条件、改善教学环境、营造学习氛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会计学供给环境的改革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资源、手机APP软件等方式推进混合式教学(Blended—learning)。一是要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资源,推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有效解决好教學课时安排不够、教师知识点讲解不详细的问题;二是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中加强流媒体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流媒体视觉冲击力强、表现手法丰富的优势,积极营造气氛活跃、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有效解决好课堂形式过于呆板的问题;三是在课堂中充分利用“问卷星”、Padlet、Kahoot等网络平台以及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教学等传统教学手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Z
【主要参考文献】
[ 1 ] 车海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逻辑[J].中国发展观察,2015,(11).
[ 2 ] 吕珺,杨元贵,何玉岭.会计学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想与构思——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会计教育,2016,(18).
[ 3 ] 何瑛,戴逸驰,邵翠丽.财务管理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设计与应用[J].商业会计,2018,(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57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