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才引进政策问题及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全国各大城市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力量,展开人才争夺战的背景下,哈尔滨市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引进,颁布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抓住人才资源,促进和引导人才的引进,但当前的人才引进仍然还存在着人才政策优势相对不足、政策宣传不够、人才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对政府人才引进的政策制定,政策宣传,政策执行三方面分析,对人才引进政策的存在的问题进行破解。建议通过人才引进政策的科学制定,多方宣传,强化执行等手段探索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人才政策;政策宣传;政策执行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3-0149-02
一、哈尔滨市人才引进政策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人才发展,不断出台人才政策, 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改善知识分子的生活条件,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党的十六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确立“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科学的人才观,形成了科学的甄选、培养、评价和使用人才的机制;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1]
哈尔滨响应国家号召,自2013年开始,不断出台人才引进相关政策。
针对高层次人才,政府于2013年出台《关于做好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市政府决定每年拿出一亿元作为人才发展基金,支持范围为能够对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促进作用的领域。于2015年出台《黑龙江省暢通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于2017年出台《哈尔滨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编制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设立人才引进服务绿色通道。
针对创业型人才,政府于2015年出台《关于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意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活力。于2017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出台《哈尔滨市英才集聚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坚持“高、精、尖、缺”的引人原则,“政策+平台”、“资金+基地”“人才+项目”等模式并且提出2020年的引才目标。
针对高校毕业生,政府于2016年出台《哈尔滨市重点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扶持办法》鼓励企业聘用普通高校应届博士。于2017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吸引培养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将目光转向了硕士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提出向哈尔滨市市区登记的企业引进的五年内的,与企业签订不少于三年劳动合同的硕士毕业生发放安家费三万元,对哈尔滨市社区登记注册的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单位引进的五年内的全日制本科生发放生活补贴,连续发三年。培育创业公共平台,并给予服务资助,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网络电商创业支持力度。2018年出台的《关于2018年高校毕业生申报安家费生活补贴有关事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安家费与生活补贴的申请方法与具体流程以及相关要求。
二、哈尔滨人才引进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政策优势相对不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人才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地出台人才新政,展开一系列人才争夺战,归根结底是对智力科技后备力量的争夺,有了人才的支撑,城市社会发展才会有后备力量以及持久发展的动力。许多城市为吸引人才降低门槛,设立各种优待政策,大力扶持创业,落户政策。
哈尔滨地处东北,略为偏远,气候寒冷,经济结构老旧,社会发展劲头不足,创新不足。除去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比较的绝对劣势,与其他二线城市相比,竞争力依然不足,不断出台的人才新政在资金资助,落户门槛等方面提出的优惠政策与城市自身工资水平,发展空间相比较显得单薄空洞,对科研人才来说,在安家费的吸引力之下,更看重的是科研项目是否匹配个人研究方向,以及能为科学研究提供的环境是否有利。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人才公寓以及资助资金等物质条件以外,更看重经济发展大环境以及个人发展空间,特别是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更看重的是英雄是否有用武之地。
(二)人才引进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惠及百姓的政策,在制定执行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政策宣传,由政府向社会传达信息,人才引进政策需要宣传与信息反馈的过程,要让本地人才以及外地人才知晓优惠政策的条件,才能让人才受众在权衡自身条件待遇的基础上,做出流向的选择。
近年来,黑龙江省颁布实施了许多吸引人才的政策,政府对这些人才引进政策也有相应的公布与宣传。哈尔滨人才网也对这些政策有历年来梳理和公布,但是宣传手段过于传统,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特别是面对高校毕业生的平台,比如说2017年出台的《哈尔滨英才集聚计划实施方案》在主要任务可以看到哈尔滨人才政策的宣传方式还只停留在开展招聘会、宣讲会、推荐会等传统的方式,使得信息相对闭塞,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低。必须加强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人才充分了解到哈尔滨的人才政策和就业环境,才能为成功吸引人才增加把握。
(三)人才引进政策执行效果不明显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网站在2018年4月30日公布:截至文章发布时,哈尔滨已面向全球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37人。其中, 4位院士、24位市政府特聘专家;101位外国专家; 17携带项目的创新创业人才。其中,博士38人、硕士及副高职以上人才612人,使用人才发展资金2 221万元。哈尔滨人才公寓已使用158套,入住各类高层次人才185人。其中,外国专家41人、千人计划专家6人、其他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138人。与2017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出台《哈尔滨市英才集聚计划实施方案》设立的人才引进目标“到2020年,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10 000人,新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0个、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基地60个,计划引进和集聚博士、博士后及副高职以上人才200余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00人、外国专家项目200个、外国专家800人次,聘任市政府特聘专家200人。”尚有很大差距,可见政策执行力度不大,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三、哈尔滨人才引进政策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实际,科学制定人才引进政策
为了引进人才,哈尔滨市颁布了许多人才引进政策。无论是延续黑龙江省颁布的政策,还是哈尔滨人才新政,都明确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与期盼,可是,有些政策实施效果比较好,而有些政策的效果却不理想,无法吸引相应的人才来哈尔滨市工作与奋斗。所以政策制定部门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的时候应当立足实际,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不断监控执行情况,收集反馈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与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整政策,根据现实需求增加政策,及时剔除掉不适应社会现实情况的政策,在调整政策的时候,要时刻以哈尔滨市实际情况为标准。
第一,根据哈尔滨基本社会发展状况,积极调整政策,合理设置引进方式,将哈尔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放在第一位。要根据哈尔滨地区的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政策,不盲目定高安家费,科研基金以及各种补贴。要做到既吸引人才,又不增加企业与市人才发展基金的负担,实现双赢。第二,立足特色产业结构和社会基本需求情况,及时了解本地区的人才实际需求,调整引进政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引进人才时,不盲目追求引进成果,不惜重金引进高层次但是无用武之地的人才,这样不仅会增加政府负担,还会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第三,及时了解人才待遇要求,调整相应政策,制定政策。在政策实施时,我们要根据实施反馈不断的调整政策,保证政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保证政策实施的效率与政策效果。
(二)多方联动,不断优化宣传效果
政策制定部门与政策执行部门要充分建立人才意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力量,建立招揽人才的目标,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了解高层次人才的真正需求,给予相应的协调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顧虑,充分利用政府平台,对政策进行宣传和推广,帮助打开引才渠道。
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的媒体作用,与时俱进,通过各种渠道对政府制定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宣传,并且要与时俱进,利用时下流行的微博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政策宣传,并且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高校的对接,借助高校平台,加强对高校毕业生人才的把握与延揽,不但可以增强政策效果,并且可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人才在引进的过程中获得归属感。
(三)追求效率,强化政策执行力度
执行力度不佳的情况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例如人才引进政策的与实际情况不适应,各项优惠政策的办理手续复杂,相关部门效率低下,或者脱离人民群众,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政府缺少对政策的反馈信息收集,以及政府缺少对政策落实这方面的指标与要求,执行部门难免松懈。致使人才不能按照政策条例享受相应的待遇,享受不到相应的承诺,严重影响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对政府的信任的同时,还影响了政策执行效果。
强化人才引进政策的执行力度,政策必须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以现有人才政策为标准,严格贯彻执行,与各部门密切联系,保证政策过程的连贯性。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需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格局。同时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严格监控政策实施过程,制定政策需要完成的完成指标,从而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使政策不仅仅是停留在纸上,保证人才引进政策真正落实,进而促进哈尔滨市人才的引进,社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萧鸣政,韩 溪.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才政策回顾与分析[J].中国人才,2009(1):12-15.
[2] 苗 绿,王辉耀,郑金连.科技人才政策助推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以国际科技人才引进政策突破为例[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5):521-529.
[3] 杨婷婷.优化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7(3):147-149.
[4] 孟 华,刘 娣,苏娇妮.我国省级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力评价[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1):116-123.
[责任编辑:马 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82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