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番茄因其营养价值丰富,食用口感好等原因深受人们喜爱,种植番茄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各种病害的发生导致番茄减产和品质下降,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更好地诊断和防治番茄在各生长阶段的主要病害,对提升番茄品质和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番茄4种主要病害的发病条件、症状识别及防治技术。
关键词:番茄;病害诊断;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獻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4.042
1灰霉病
1.1发病条件
露地栽培时,番茄灰霉病易在气温低、湿度高、植株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时发病。
保护地栽培时,番茄灰霉病易感期通常在棚内温度7℃~23℃、湿度超过90%以上或幼苗植株表面出现水膜时发生。
1.2症状识别
番茄灰霉病苗期发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茎秆最初出现水渍状,后迅速发展成椭圆形病斑;叶片出现浅褐色“V”字型病斑,由叶尖沿着叶脉向叶片内部扩展。当空气湿度大时灰霉病斑表面多覆盖着褐色霉层。结果期发病的主要症状是果实呈水腐状,表皮变成灰白色,腐烂处长出灰绿色霉层。
1.3药剂防治
幼苗移栽前喷一次药,药液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1∶500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1500的比例加水配制;第二次喷药在第一果穗开花时,在配制好的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含量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使花器着药进行沾花或涂抹;第三次喷药在浇催果水前1天,根据天气情况:气候正常可停药,如连续阴雨天气且气温低,可再喷药1~2次,每次喷药需间隔7~10天,同时注意视病情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交替使用。
2 叶霉病
2.1发病条件
保护地栽培植株过于密植,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温度在20℃~25℃;连续的阴雨天气或者光照弱,灰霉病发病严重。
2.2 症状识别
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黄色病斑,叶背病斑处有白色绒状霉层,发病后期突出特征是霉层由白色转变为灰褐色和黑褐色,叶尖卷曲,发病枝条呈黄褐色干枯状。
2.3 药剂防治
叶霉病重要防期为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发病初期可根据植保要求每隔7天喷施一次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药剂,连续防治2~3次,为了增强药效可同时搭配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生物防治可用3亿CFU/克单位的哈茨木霉菌叶部型兑水稀释300倍液喷雾,正常每隔7天防治1次,严重时3~5天防治1次。
3 晚疫病
3.1发病条件
番茄晚疫病温度条件极易满足,主要取决于湿度条件(如雨季来临的早晚、降雨量及雨日数或灌溉水等)。一般雨季来临或大雨过后,天气突然转晴,温度急剧上升,病害极易流行。
3.2症状识别
叶片染病多从基部叶片开始,叶表形成边缘不明显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键交界处可发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且脆而易破。
青果染病时病斑初呈暗绿色油浸状,后变成棕褐色的边缘不规则凹陷病斑。
3.3药剂防治
烟雾法:施用45%百菌清烟剂,1亩地每次用量200~250克,预防或熏治;粉尘法:喷撒5%霜克粉尘剂,1亩地每次用量1千克,隔9天用药1次;喷雾法:在番茄疫病初期喷洒72.2%普力克水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精甲霜灵,精甲霜灵锰锌。隔7~10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4~5次;灌根法: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灌根,每株灌兑好的药液0.3升,间隔10天左右用药1次,连续灌注3次。
4 病毒病
4.1发病条件
病毒病在栽培环境是高温干燥时发生重,低温多雨时发病轻;连作地块发病概率较轮作地块高,晚熟品种发病比早熟品种轻。
4.2症状识别
番茄常见的病毒病主要有花叶病、条纹病和蕨叶病。其中,花叶病发生最为普遍。
番茄花叶病的特征是植株叶片明显花叶、疱斑,新叶片卷曲细长,叶背紫脉,茎顶叶片停止生长,植株矮小,花蕾大量脱落,果实劣小且表面花脸。
4.3药剂防治
病毒病预防用10%吡虫啉或0.4%的杀蚜素喷杀蚜虫,或用病毒希克800倍液喷雾,减少蚜虫传毒机会;移植前喷1%肥皂水加0.2~0.4%的磷酸二氢钾预防病毒传染,定植后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增强植株耐病性、提高产量;农药可喷施小叶敌、植病灵、金叶宝、病毒A、病毒KⅡ等。
作者简介:孙慧珠,硕士,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4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