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中心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提出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到“十三五”末期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要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何从容应对中心城区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教育综合改革形势,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我们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有效策略,推动区域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型,达成教育公平、质量与效率三个维度的高位统一,构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坐标”。
  【关键词】中心城区 教育 均衡 思考
   一、中心城区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一是各校教育资源禀赋迥异暴露教育均衡发展短板。中国自古“不患贫而患不均”,深刻影响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于教育,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今天的均衡教育,无不体现人们对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我们看到,现阶段的均衡还有不少短板,由于受到历史的传统性、发展的差异性、域位的多样性、社会的现实性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内校际、片区学校发展还不完全平衡,校点布局、教育配套、学校建设等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的问题,队伍建设、课程体系、管理体制等教育改革创新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也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均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教师待遇存在差异、生源存在差异,导致升学率存在较大差距,升学率又反过来加剧了其他方面的进一步差异,部分学校形成了所谓的良性循环或者恶性循环。
   二是追求优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正在衍生发展性压力。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育均衡发展同样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发展性。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看,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城市中心城区,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市民对教育的期望值大幅攀升,希望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这就要求区域教育进一步提升发展内涵和质量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化教育的有效需求。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充分满足老百姓子女“上好学”的愿望仍是当前摆在教育面前的主要矛盾。教育均衡是一个相对渐进、不断优化的过程,在全民共享教育普及后,民众关注的重心不再是有没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能不能上学的问题,而是转移到上好学的问题,选择高质量教育理所当然。从“基本供给公平”走向“优质、均衡”,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备受期待。
   三是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带来的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同城区存在明显的校际差异,在“上好学”的愿望下,城区居民往往想尽办法,即便托关系花不菲的择校费,也要使子女挤进优质学校。另一方面,由于优质学员生源和招生过多,使得处在城区繁华地区的学校周边拥堵严重,面临着交通问题和饮食问题等安全隐患。在城市中心城区,一般存在着市管学校优于区管学校的状况,市管学校的规模即便扩张也不可能满足大部分城区居民的需求,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升入市管初中高中就成为家长和学生的最大追求,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也不可避免。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满意,对上好学难、上好学贵的意见也较大。
   二、新时期推动区域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
   一是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好“身边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孩子们上好学的最佳选项。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加快校园综合改造,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做到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创造一流的硬件环境为学校内涵发展搭建最坚实的“温床”,努力消除城镇“大班额”现象,最大限度的满足全域城市化进程的需求。完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在教育经费、教师编制、教师培训、设施配备等教育资源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实现区域内校际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区域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建成课堂教学诊断平台、教师网络研修平台、“云课堂”教学评价管理平台、“微课堂”资源平台,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二是教育发展均衡化。教育的发展首先要考虑均衡与公平,把创新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深沉动力。大力实施集团化、学区制、合作共同体“三驾马车”式的联动变革,推动学校集群发展,校际之间实施研、教、考、评一体化,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全域化发展视角设计全区域优质教育分布、发展格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把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全區域。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办学,支持优质民办教育发展,鼓励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满足社会高端化的教育需求。
   三是师资队伍专业化。培好“每一个教师”,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为教师们搭建成长成才平台,优化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在职研究生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提高到一定比例,确保区域教育优质发展的引导力与爆发力。完善“区管校用、学区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实现教师由“学校人”成为“系统人”的变革,基本实现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逐步推动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四是办学特色多样化。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遵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在尊重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发掘他们的差异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教育,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适合其真正发展的、适当的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开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潜能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坚持“一校一品、一校一景”发展理念,引导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从“千校一面”到“各美其美”转变。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文脉,提炼学校文化内涵、核心理念、发展目标,开展学校文化建设行动,构建有底蕴的文化价值体系,全面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内涵发展,塑造优质的、独特的校园人文风貌,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升文化育人品位,增强文化自觉。开展特色教育,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生共长的教育图景。
   五是教育质量优良化。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情适性的充分发展。学生发展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而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课程改革至关重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课程创新基地、精品选修课程的研究和建设,实施课改实验学校建设、课改精品课程建设、课改教学关系建设等行动,积极变革教与学方式,构建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为主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增强教育优质发展内生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中小学生学业水平与课业负担监测评价机制,探索教育绿色评价和增值评价体系,实施差异化、个性化教育,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所谓教学相长,让师生一起得到适切的发展进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8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