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模式创新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發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越来越复杂多变,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求,高职德育工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在当前的高职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寻求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以推进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升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 问题 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传统的高职德育工作模式过于注重德育工作目标是否可以与自身要求相契合,以方便和利于高职院校自身教学管理为主要目标,而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及实际需要却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德育工作层次不深、维度不全,所取得的工作效果也往往差强人意。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围绕新的工作目标不断的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途径。
  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脱离学生实际,空洞说教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对于德育工作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一直以来,部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高、大、空“的形式主义现象屡见不鲜。在德育工作中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等相关理论性内容,空洞的说教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也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面对德育工作者的滔滔说教,学生也大多是不以为然、无动于衷的默默聆听,德育工作所取得的效果也相对有限。高在院校在德育工作中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个性特征,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更是难以做到“以人为本”,忽视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自然也无法开展个性化的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中重灌输说教、轻互动交流,过于强调传统模式中的“我说你听”的德育工作方法,缺乏和学生有效的互动交流,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也忽视了德育工作中有知到行的转换。
  2.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
  现如今,伴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家庭的孩子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也不断的增多。在孩子走进大学校园之后,很多家中忽视了对于子女的家庭德育教育,只是在生活和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关心和支持,对于子女在大学阶段的思想意识的变化与心理个性的发展缺少必要的关注,缺乏对其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家庭德育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甚至部分家长还会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顺心作为德育教育的反面教材,向子女灌输诸如“老实人吃亏、好人没好报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背离的思想价值观念,对其带来消极影响,造成其价值选择的矛盾与冲突。
  3.过于注重制度管理,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重外律、轻内修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表现,在德育工作中过于注重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来培养和提升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高尚人格,而却忽视了学生自身对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忽视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和自律,充满约束的环境氛围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甚至还会滋生学生的消极情绪,重外律、轻内修的德育工作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相对于其它本科院校而言,高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自主、自律能力方面整体较为薄弱,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很多高职院校在德育工作中采用传统的“家长式”管理模式,以学校制度为依托,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开展具有约束性的德育教育工作,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在大学阶段是思想意识和观念的重要发展时期,是独立个性形成的特别时期,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和阅历缺乏,在价值观念上也呈现出了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的多样化。因此,在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并加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4.过于注重对于“后进生”的批评,忽视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也各不相同,不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自主、自律能力等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那些自主、自律能力较低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出现一些小错误、小问题,部分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对这些所谓的“后进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也习惯于采用“训斥式”的批评教育,不能在批评教育的同时积极发现其所具有的发光点并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引导,一味的说教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模式创新的有效路径探索
  1.构建系统化的高职德育工作新体系
  高职院校是高层次应用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个学校部门也都承担着德育教育工作的职责,我们强调学科教育育人,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学校管理部门、服务部门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要注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因此,高职院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中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高尚人格的塑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模式的创新要构建科学的、系统的德育工作新体系,在发挥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同时也使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也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展现出自身独特的优越性,进而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搭建网络德育工作平台,抢占网络德育工作新阵地
  现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大众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互联网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与帮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一些不良信息或者娱乐方式也充斥在网络之中,给学生思想行为教育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学生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迷失了方向,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网络成瘾症”、“网络孤独症”不断出现,网络在积极的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消极影响,使网络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网络时代下的高职德育工作中,不能一味的只是采取“堵”的方式,要以互联网为依托,搭建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工作平台,抢占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工作新阵地,为新时期的高职德育工作开辟新的通道,进而提升高职德育工作质量和效果。网络时代下的德育工作,要紧密结合学生热衷网络的特点,充分借助网络所具有的优越性构建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平台,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行为教育活动,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模式的创新,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可以有效利用校园网建立心理、思想交流网络平台,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心理和思想交流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状态进而在德育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和引导,提升德育工作效果。   3.建立教师和家长的有效互动渠道,学校和家庭德育教育相结合
  在新时期的高职德育工作中要构建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德育工作新机制,建立教师和家长及时有效的互动渠道,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和家庭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模式的创新,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探索学校和家长良好互动的多种方式,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让家长积极广泛的参与到学生德育工作中来。比如可以通过开通咨询热线、辅导员邮箱、学校网站等方式架起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桥梁,在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中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和家庭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也可以通过用手机短信或者微信向家长报告成绩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以及行为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进而使家长注重对于子女的教育和疏导,通过学校和家庭德育教育的融合努力做到家校共同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然,在子女大学时期,家长也不能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要给予子女必要的关心和爱护,关注其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的思想、心理变化,加强和子女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及时了解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思想、心理、经济等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4.突破僵化模式,以人为本、倡导个性化模式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各不相同,在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要对此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并以此为基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体现出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个性化。同时德育工作方法的采用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给予每一位学生应有的尊重,尽可能的避免依赖制度约束的教育以及训斥性的教育。另外,对于所谓“后进生”在出现一些小错误时也要在批评的同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引导和点化,尽可能的实现“因材施教”,突出德育工作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进而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结语
  高职德育工作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要积极的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以使德育工作可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需求,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德育工作也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积极的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创新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进而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倪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J].求知导刊,2016(28):7-8
  [2]高月萍,代阳志.高职院校德育模式之实践与反思[J].时代教育,2017(22):12012
  [3]石明忱,王淑祯.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2014(2):115-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70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