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樊兢
摘 要:2016年广西开始实施第二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广西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产业配套能力弱、营商环境欠佳、产能转移风险大、价值链低端锁定等问题。从产业配套、北部湾联运体系、企业研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商环境、国际产能合作等角度提出对策,以期为广西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西;加工贸易;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7.003
1 引言
为促进我国加工贸易创新发展,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快推动沿海加工贸易优先向内陆沿边地区转移”,发挥“一带一路”合作平台的作用,“引导企业有序进行国际产能合作”。
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自2009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13578亿美元,下滑至2017年的11900亿美元,减少12.36%。但是中西部省区市(中西部省区市是指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的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却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1612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243亿美元,增幅39.14%。广西加工贸易也经历了快速发展,2008年广西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只有12.15亿美元,2017年增加至118.7亿美元,占中西部省区市的比重有所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并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对策,以期为促进广西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2 广西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
2.1 实现加工贸易“倍增计划”的既定发展目标
为把握新一轮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2014年广西政府提出第一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目标是从当年起争取用3年时间实现全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较2013年实现翻番。在“倍增计划”实施之前,2013年广西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只有51.3亿美元,占广西外贸进出口额比重为15.6%,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仅0.4%。2015年广西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105.7亿美元,占广西外贸进出口额比重为20.6%,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为0.8%,提前1年实现第一轮“倍增计划”的目标。2016年,广西继续实施第二轮“倍增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较2016年实现翻番。2017年广西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18.7亿美元,增长22.5%,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升至1.0%,第二轮“倍增计划”取得开门红。
2.2 引进一批带动效应强的龙头企业
广西通过引入带动效应强的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转移至广西,初步形成“品牌+代工+料件”的产业链模型。富士康在南宁成立了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后,带动一系列配套企业也转移至南宁:包括从东莞转移的从事电脑风扇生产的南宁市宏拓电子有限公司;从中山转移的从事缓冲泡沫和包装纸皮生产的南宁中健包装有限公司;从深圳转移的从事塑料制品和电磁阀线圈生产的南宁宝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从深圳转移的从事五金交电和五金模具生产的南宁市富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深圳三诺集团入驻北海产生的带动效应也十分明显,带动一批电子信息企业从珠三角地区转移至北海:主要从事联想笔记本电脑、电脑主板及电脑零部件代工生产及销售的广西三创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数码音响生产的广西三诺电子有限公司;从事电脑主板制造的北海国腾智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电脑显示屏制造的北海星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电脑注塑件及喷涂件制造的北海德合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电脑音频线材制造的北海瑞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富士康、三诺等电子信息类龙头企业对配套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了本地供应链的配套率,促进了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效应。
2.3 形成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发展的平臺和载体
目前广西已有南宁、梧州、北海、钦州4个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4个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承接平台。该四市四区初步形成以南宁富桂精密工业、南宁丰达电机、北海三创科技、北海建兴光电科技、钦州中马凯利数码、钦州骏升科技、梧州领冠电子、梧州平洲电子等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助推广西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305亿元。2018年1-3月,南宁、北海、钦州和梧州四市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值达23.70亿美元,占全区加工贸易进出口值90.75%,地区集群效应明显。广西还将根据各地市的产业条件和基础,加快培育柳州、桂林、防城港、玉林、崇左等5个加工贸易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和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北海工业园区等5个自治区级加工贸易产业重点园区,进一步形成多层次的加工贸易产业集聚态势。
2.4 努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根据2016年广西商务厅对全区160家加工贸易企业的问卷调查,有41.4%的企业创立了自主品牌,另有26.1%的企业计划创建自主品牌,有47.3%的企业设有研发中心,有15%的企业的地区总部设在广西。企业通过提升自主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价值链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电子信息产业,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并没有简单停留在纯粹的代工环节,通过建设研发检测认证中心,积极向价值链两端延伸。该中心于2015年成为国家级认定实验室,截至2018年5月已完成研发项目978项,获得专利297项,正在申请专利681项,其研发方向是建立“互联网+”应用的开放平台。此外,广西三诺集团研发中心以“云端+终端”为开发路线,形成智慧终端+应用+内容的闭环产业链,截至目前已获得4项发明专利、52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外观设计专利和35项软件著作权。在传统经营模式——简单贴牌生产(OEM)和委托设计(ODM)无法更好地整合资源和响应市场的情况下,广西三诺集团对消费电子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提供原创产品策划设计提供商(Original Planning Manufacturer,OPM)服务。该模式可以高效地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整体解决方案的一站式服务,走可持续的差异化创新路线,为企业和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广西三诺集团已与Intel、AMD、Nvidia、Microsoft、Huawei、MTK等国际知名厂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生物医药产业,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抗疟疾药供应商,其核心产品——注射用青蒿琥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全球唯一冻干粉针剂,也是重症疟疾的首选用药,市场占有率90%以上。在进行海外市场推广时,注射用青蒿琥酯使用“桂药”自主品牌和“ARTESUN”商品名,并在科特迪瓦、肯尼亚、马拉维和乌干达等海外市场成功注册“ARTESUN”商标。
2.5 培育以高新技术为重点的加工贸易产业
发展以高新技术为重点的加工贸易产业是广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2013年广西加工贸易项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8亿美元,占全区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和外贸出口比重分别为43.8%和6.8%;2018年加工贸易项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0.8亿美元,占全区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和外贸出口比重分别为65.4%和15.5%,较2013年均有明显增长。目前,广西加工贸易项下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以电子信息类为主,包括有线数字通讯设备、便携式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调制解调器、用作处理器及控制器的集成电路、微型机的处理部件、光盘驱动器、液晶监视器、平板电脑、彩色卫星电视接收机等。
3 广西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龙头企业数量少,产业配套能力较弱
2017年,广西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有161家,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只有9家。新引进的加工贸易企业尚处于发展壮大阶段,示范带动效应不足。全球知名的电子设备适配器厂商芬兰赛尔康,于2016年斥资10亿元人民币在贵港建立了赛尔康工业园项目,这是赛尔康继深圳后在中国设立的第二个生产基地。2017年贵港赛尔康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仅为878.35万美元,2018年1-4月则增长至1408.37万美元,企业正处于迅速成长阶段,示范带动效应还未显现。另外,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能力尚未成熟。例如,广西的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一定产业集聚,但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加工必需的关键工序——电子电镀工序仍无法配套,企业需要将该工序发包至珠三角地区完成。产业不配套既增加了电子信息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致使龙头企业无法做大做强;也降低了区域的产业关联度,无法形成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相互辐射和相互带动的效应,从而影响区域的产业集聚。
3.2 企业经营成本偏高,营商环境待优化
一是物流成本偏高。由于北部湾港口集疏运体系滞后,港口与腹地铁路建设不协调,导致从北部湾港每出口一个货柜的物流费用比从东部沿海地区出口高4000-8000元人民币。从北海、钦州至贵阳的铁路需要绕道柳州,加上通关效率较低、运能组织较少等因素,经北部湾港出口的物流成本反而高于经珠三角。二是“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和基数高。由于广西企业数量较少,“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和基数低则不足以实现全覆盖。广西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为35%,而广东东莞市“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只有25.4%。此外,广西企业承担的社保缴费基数下限为当地平均工资的60%,2017年的社保基数下限是2834.3元。而深圳企业承担的社保基数下限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017年为2130元,比广西企业低704.3元。三是工业电价高。广西有丰富的电能资源,广西企业却无法享受低电价。广西龙滩、岩滩等水电站为国家“西电东送”做出重要贡献,每年龙滩水电站70%以上的电量(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上网电价0.307元/千瓦时)送往广东。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广西企业使用0.4227元/千瓦时(2017年7月上网电价)的高价火电,导致广西工业电价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高电价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瓶颈。四是园区配套设施不足。大部分园区规划面积较大且远离市区,通过征用土地、搭建厂房、铺设道路及管网设施、配套政策等措施完成了园区基本框架建设,但科教文卫等生活配套设施匮乏,产城融合水平低,导致园区开发强度尚处于初级开发和要素集聚阶段。
3.3 企业面临订单流失,甚至产能转移的风险
在发展加工贸易的过程中,广西面临着来自中西部省市和东南亚国家的激烈竞争。国内中西部地区如重庆、四川、河南、陕西等较早发展加工贸易,其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当地外贸总额的比重分别达40.5%、55.6%、68.2%和65.8%,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配套,承接能力均优于广西。部分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印尼因较低的工资和生产成本,对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也在增强,如每名越南劳动力的年工资成本比广西低1.3-1.5万元。加上相似的资源禀赋、工业化水平、市场潜力和支持政策,广西与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在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上有较强的竞争性,广西加工贸易企业面临订单流失,甚至产能转移的风险。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是传统的资源型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正在逐步减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正在持续增长,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层次越来越高。因此,广西若仅靠丰富的资源、低廉的劳动力、优惠的政策和减免的财税,则无法在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4 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抗风险能力弱
由于加工贸易产业的研发、营销、结算等高附加值环节仍留在东部沿海地区,目前广西承接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尚处于价值链低端。深圳三诺集团从加工制造起步逐步转型升级成为拥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涉及影音娱乐、信息科技和智慧家庭三大领域,并形成了硬件加软件、云端加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旗下的三诺工业设计中心位列全球设计机构第13名,既从事产品外观及工艺设计,也提供用户交互式体验和产品文化创意设计。但深圳三诺集团向广西转移的多为加工制造等中低端环节,研发设计、客户服务等高端环节未发生大规模转移,而广西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增长的积累不足,導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转型升级仍任重而道远。
4 广西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对策
4.1 重视提高产业链的配套程度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内陆城市,从2009年开始大力发展内陆加工贸易,成功吸引了惠普、思科、宏碁等笔记本电脑品牌商,富士康、仁宝、广达、英业达等代工巨头物以及700多家零部件企业,成为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云计算数据存储处理中心。重庆承接加工贸易的组织模式以垂直型为主,不受传统水平型分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约束。这样既克服了内陆城市物流成本较高的阻碍因素,又显著提高了产业链的配套程度。广西在引入加工贸易产业时应重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努力打造融合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成品组装、品牌销售和结算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加工贸易对本地工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4.2 重点打造北部湾综合联运体系
广西北部湾港作为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的重要枢纽节点,北接渝新欧国际通道,南至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是重庆、贵州、甘肃等内陆省市连接东盟距离最短的通道。例如,重庆等内陆城市的货物经铁路运输至北部湾港再出口东南亚国家,比传统的沿长江运输至上海港再转海运出境,运输时间可以缩短7-10天。目前,钦州港至重庆、钦州港至成都、钦州港至昆明、兰州至钦州港的铁路班列已经开通,今后要实现双向对开每天开行。广西应将重庆、甘肃、贵州至北部湾港的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并同时开行北部湾港至港澳、东盟国家的集装箱直通“天天班列”。广西要注重物流软硬件设施的提升,建成以海铁联运为主,公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跨境铁路运输为辅的综合联运体系,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速度、服务和价格最优的陆海新通道。
4.3 大力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和强化品牌
由于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环节仍保留在加工贸易产业转出地,为防止广西企业进入“增长陷阱”,广西应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研发创新能力。一要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与技术应用之间的互动机制,保障技术研发与应用服务紧密结合。二要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推动价值链向上游研发设计、下游营销环节延伸。三要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科研公共服务功能,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合力。四要支持企业培育壮大自主品牌,推动加工贸易企业由简单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自主品牌转变。五要加大财政对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科技研发、产品创新、品牌培育等方面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4.4 不断加强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从“第一资源”的战略高度,重视各层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首先,广西要以本地高校为依托,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完善职业技术培训,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其次,对于重点发展领域的紧缺型人才,广西要加大引智、借智力度,大力吸纳高端人才在广西就业、创业。第三,政府要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引进、使用、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优秀人才在广西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服务。第四,落实人才引入的各项优惠政策,包括科研、学习、生活、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
4.5 切实优化加工贸易营商环境
一是针对加工贸易企业“五险一金”负担较重的问题,广西商务、人社、财政等部门应联合研究并出台政策,适时适当降低社保缴费基数和比例,探索新农合、商业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做法。二是针对工业电价较高的问题,广西应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有序放开用电计划,允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的各园区用电大户参与市场交易,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用电成本。三是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提升对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水平,优先满足加工贸易企业创新发展的融资需求。四是加快加工贸易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加工贸易园区“30分钟生活圈”,为加工贸易企业扎根园区创造良好环境。
4.6 积极探索国际产能合作
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应利用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广西既要积极承接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还要积极谋划加工贸易境外合作布局,与东盟、欧洲、港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开展加工贸易产能合作。一方面,重点针对境外加工贸易发达国家或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推介广西加工贸易发展商机,吸納境外加工贸易产业和资本;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境外丰富的要素资源,探索与越南等国家的跨境劳务合作,降低边境地区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为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创造人口红利。
参考文献
[1]刘丽.广西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5,(3):109-111.
[2]樊兢.后危机时代广西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问题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4,(11):75-82.
[3]杨素琳.倍增计划背景下广西发展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2015,(3):30-32.
[4]杨晓林.浅析广西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3):23-26.
[5]邓坚.“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边境城市加工贸易发展策略探究——以邻近东盟边境城市广西崇左市为例[J].学术论坛,2017,(5):124-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6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