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型背景下“药用植物保护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郁芳 管仁国 孙立晨 宋宇鹏

  摘要:“药用植物保护学”是中药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适应转型背景下该专业培养目标和中药材领域人才的需求,课程组人员经过两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对该课程的授课模式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优化整合了课程内容和知识点,课程整体脉络更加清晰合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突出;调整实验实习模式,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显著提高;改进考核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药用植物保护;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一般课题JGJX2018D20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8.052
   “植物保护学”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有害生物的危害,保护生态平衡,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药用植物保护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旨在培养综合型的中药材行业专业人才,除了掌握中草药栽培、引种驯化和良种选育外,还需要具备诊断和识别药用植物病虫害种类,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的能力。然而,为了增强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新的教学计划“药用植物保护学”这门课程的总学时由原来的80学时下降为現在的68学时,课程包括病理学和昆虫学,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泛,加上该专业的学生没有植物病虫害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按以往多年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本课程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为了更有效的服务地方经济,配合中药材栽培与鉴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转型,就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实习力度,改革考核方式。达到培养专业基础理论够用,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中药材栽培与鉴定的合格人才。
  1 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
   药用植物保护学包括病理和昆虫两部分,又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部分的教学本着基本理论够用为原则,保留必要的知识点;结合案例重点讲解,使学生印象深刻;结合本学科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总论内容病害部分主要是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害虫部分主要是外部形态——生物学特性——昆虫分类——环境对昆虫的影响。病虫害交叉部分为药用植物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治,即调查统计方法——诊断——防治原理和方法。各论内容的整合形式为药用植物主要病害按类型讲解,主要害虫种类按危害植物特性讲解。之后再按药用作物种类总结主要病虫害种类和综合防治特点。通过以上对药用植物保护学的内容合理取舍,梳理关联内容,使学生思路清晰,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提高了授课效率。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大学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的一言堂,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原则,充分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而,总论部分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故事背景导入法,图文注释法交代课程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为了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引起学生兴趣,采用启发式、比较式和案例式教学,并将重要的知识点结合到各部分内容中反复强调,举一反三,达到加深印象,重点突出的目的;也可以留作思考题课堂随时提问,或作为课前小考题的考核内容之一,使每次授课内容的重要知识点烂熟于心,为各论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各论的学习主要是采取分组讨论法,在熟悉总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制作PPT进行药用植物病害和虫害的讲解。具体方法是按5人分为一组,每组分5种病害或者虫害,小组人员相互研究确定每人讲解的病虫害类型。分组讨论法首先要提前一周做好准备工作,教师提出查资料做课件和讲解的具体要求,并作为平时的部分考核成绩。对内容也有具体要求,比如,病害必须讲明症状,包括植株生长时期、发病部位、病状、病症和发病过程;病原菌种类、分类地位和病菌主要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要说明病原物越冬的状态部位、侵染方式、传播方式、发病条件和时期;防治措施要求高效且简单可行。讲解之后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并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是学生主动查阅并整理资料,制作PPT,锻炼了行文和总结能力;二是学生讲课。锻炼了表达讲解能力,增加自信。时间安排上每学时尽可能做到讲一个病害或虫害,注重内容完整性,授课效果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各论的最后按重要的药用作物归纳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并采用主次分析法和现场教学法等对其制定有利于药材生产科学的有效防治方案。
   以药用植物保护学教学大纲为依据,制作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并搜集课程相关的视频进行播放,打破常规课堂的沉闷,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鉴于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讲解过程中把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实物标本展现给学生更增添了真实感。还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平台,例如学习通等新媒体技术,建立与学生的多种沟通方式,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突破教学实验和实习模式
   本着为地方经济生产服务的宗旨,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药用植物保护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知识,具备药用植物病虫害预防和防治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学会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就要求实验内容设置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重点监测和防治各地区中药材主要病虫害。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知识消化理解的重要环节,上实验课前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能否收到良好实验效果至关重要。实验课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都要言简意赅地加以强调。实验的操作方法、细节要示范到位,安全和注意事项也不可忽视。以往的实验课由于受季节性的限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新的实验模式是更多地结合自然田间条件,将实验时间调整到病虫害容易发生的时期,部分实验实习时间灵活掌握,使学生能够看到并掌握田间自然发生的病虫害症状和发生规律。加强实验室、学院药用植物园和中药材基地建设,学校新进了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等仪器设备,投资新建药用植物园和沙家沟中药材种植基地,保证内容丰富的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保护专业技能。药植园和基地种植了多种药用植物,为实验实习提供新鲜的材料,增加和更新了实验标本。教师的科研水平也是培养高素质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课题研究的基本前提,最好的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施,自己总结提高。近年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也充分体现了药用植物保护学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   4 改进考核评价体系
   规范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重视学习的有效手段。药用植物保护学理论课考核标准是:平时成绩共50%:由出勤10%、提问10%、作业10%和测验20%构成;期末成绩占50%:采取口试形式,每人一套题,内容不重复,涵盖率90%以上,现场给分,学生签字。提问通常是课堂老师反复强调的问题,有的也可能是当堂课要求速记的问题。测验往往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写好名字和学号,出2~3道题,最后点到名字的学生上交并计分。课后作业则是侧重知识点拓展的思考题。这种考核方法能够较好地避免仅以期末考试卷衡量学生学得好坏的片面性,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信度增强。以往实验课仅仅是理论课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而且只是以实验报告单为评价标准,故很多学生只重视报告的抄写,却忽视了实验的操作过程,没有达到上实验课的目的和初衷。随着学校的转型发展,药用植物保护学实验课单独列为一门课程,有单独的考核方式方法。实验课成绩:出勤10%、实验表现20%、实验操作30%、实验报告和结果分析40%。在上实验课的同时,教师要熟悉学生,对学生表现和操作进行观察判断,着重表现好和坏的并加以记录。选择一两项实验内容逐一考核实验操作并记录成绩。实验报告必须真实可靠,要求有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避免抄袭方可记录有效成绩。通过成绩考核方法的改进,能够反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真实水平,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考核和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
   通过课程组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教学中还存在各种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加强实践课程教学文件更新。实验教材是实验课的重要依据,目前药用植物保护学只有一本简易的实验指导,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受地域、季节等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安排无法进行。不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模式,有必要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编写科学适用的实验教材,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实验内容,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加强实验课标本资源库的完善。植物保护实验室现有的病虫害标本由于存放时间过久,浸渍标本数量少,褪色严重;永久玻片标本数量有限,且多数不适合药用植物病虫害实验;盒装标本已经长霉生虫,特征已经不够明显,观察不到典型的特征,影响学生对病原菌形态和害虫特征的观察和识别,亟须不断完善标本数量和质量。加强“药用植物保护学”慕课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式在线课程的利用,通过共享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以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切入点,利用企业提供的职业岗位进行综合性生产性实训,培养学生适应新职业新岗位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园艺植物保护学》虫害部分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07):162-163.
   [2]李培琴.《园林植物保护》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52):64-68.
   [3]纪春波.“植物保护学”教学优化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7,19(01):84-87.
   [4]花蕾.植物保護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冒锦富.《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园艺,2016(01):209.
   作者简介:高郁芳,本科学历,教授,研究方向:药用植物保护学和微生物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1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