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如何建构不同语言关系下的蒙汉双语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蒙汉双语教育中语言的习得和运用都涉及语言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语言关系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在进行少数民族蒙汉双语教育时应以蒙汉双语关系的模式、特点、类型等为依据,同时兼顾新情况的特点及原因。从民族地方政府入手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平衡语言关系和蒙汉双语教育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蒙汉双语教育  语言关系  语言转用
   蒙汉双语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正常的生活和交际往来,实用性是其最根本的目的。加强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构建科学的、适用于现实情况的民族教育理论体系,应着重加强对民族教育与民族语言关系的研究。母语与通用语的理论关系是怎样的?在实践中应该如何处理和正确对待所遇到的矛盾点?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教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本文拟从蒙汉双语关系入手重点讨论新时期语言关系呈现的新变化和民族地方应对措施。
   一、我国语言关系的特点及类型
   人类的语言十分复杂,在长期的历史沉淀和频繁交流中,语言往往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关系格局。少数民族语言生活的模式和走向,都受到不同语言关系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母语是经过长期历史的发展与文化沉淀形成的,不论民族大小,每个民族都热爱自己的母语,与母语有着深刻的联结和感情,包括维护母语、捍卫母语使用权利的天然感情。在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和交往中,蒙汉双语关系是语言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蒙汉双语关系是指不同语言在结构特点和语言使用功能上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关系有两种模式:一是本民族语言、国家通用语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二是国内与另一国家语言的关系。本文重点讨论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的关系。
   (1)语言关系特点。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民族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复杂的语言关系。语言关系的内容主要有语言影响、语言兼用、语言转用等方面。语言影响是指某一语言受另一语言的影响;语言兼用,即蒙汉双语现象,指一个民族除使用本族语外,还兼用邻近民族的语言;语言转用是指一个民族放弃自己的本族语而改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2)蒙汉双语关系类型。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等诸因素的多样化而呈现纷繁复杂的情况来看,蒙汉双语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划分。不同学者从不同层面都对其进行过划分。一般而言,我国蒙汉双语教学模式被分为“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三类模式”“蒙汉双语双文模式”和“蒙汉双语单文模式”这五种类型。根据不同的语言关系特征,结合当地的实际来进行蒙汉双语教学是目前研究的进一步趋势。在个别民族地区是统一进行教学还是按照地区复杂情况再进一步分类教学是现今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不管怎样,按照语言关系来确定教学模式和实施教学步骤,是蒙汉双语教学模式可行性和现实性的集中体现。这就需要在不同时期对其演变趋势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以便为蒙汉双语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二、语言关系的现实境遇
   (1)青少年语言关系现状之特点阐述。通过分析从少数民族青少年的语言特点和规律,以此来预测一个民族未来语言演变的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由于语言关系的变化导致一些弱势语言使用人口比例正在逐渐减退,这将造成语言多样性失衡的问题,弱势语言结构整合力的衰变,个别语言陷入无人在学与无人可传的境地。
  (2)语言关系现状之原因分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语言转用。语言转用指语言群体放弃某种语言而改用另一种语言。一般是指放弃本族语,改用本地区的强势语或国家通用语,是伴随文化同化发生的语言功能的转移。作为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出生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受到整体大环境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在语言态度上出现了对汉语更加歡迎和喜欢的情况。从谋生角度出发青少年也普遍认为学习汉语有用,学民族语用处不大。
   三、语言关系的现状之应对机制
   新特点也要采取新方法进行应对。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部分少数民族语言转用现象仍在加速。遏制蒙汉双语转化现象除了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外,地方政府作为与少数民族民众接触的第一线在具体层面的有所作为也至关重要。对于民族地区政府而言,在执行蒙汉双语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文化互通,保护文化语言的多样性。能够解决语言转用的举措是健全完备的蒙汉双语教育体制。蒙汉双语教育除了是一种可行的教育实践,还是挽救濒危语言的具体措施,是适应全球化发展需求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开展蒙汉双语教育时,其具体形式和适用性也应更多结合当地的综合情况。在进行语言推广时也应注意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与时代结合多种举措并行如:一是形成民族语言传承的教学组织机制,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对相关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推送和宣传。二是建立民族语言的分享机制。利用大数据有针对性地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推送本民族语言及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三是建立健全语言保护传承应对机制,培养专业的师资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经费和基地为本地区蒙汉双语教育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四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地方性语言数据库,掌握少数民族语的发展动态,及时关注偏远地区及少数民族青少年的语言行为和语言倾向。针对出现的语言新情况及时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五是民族地区应大力宣传母语权。提高民族学生母语保护传承意识,使其正确认识母语和通用语的关系,深刻认识到母语的价值,增强使用母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总之,正确处理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是稳妥实现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重要保证。在语言衰退速度加快的时代,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必须采取必要的方法、政策抑制语言的衰退,防止语言转用结果的发生。努力营造蒙汉双语环境,鼓励使用蒙汉双语。以完善的蒙汉双语教育体制为盾牌,努力达成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愿景。
   参考文献:
   [1]洪勇明.建构不同语言关系下的蒙汉双语教学模式[J].民族教育研究,2007,(6).
   [2]丁石庆. 蒙汉双语类型及我国蒙汉双语研究综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3]郭燕花.蒙汉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2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