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在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公司要实现稳健、长远发展的目标,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后盾。鉴于行业特性,建筑施工企业以充沛的资金为经营扩张基础。最近阶段,供应链金融这种领先的融资模式被广泛运用到建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此论文就供应链金融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意义及应用作出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建筑施工企业 应用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在国家大兴基础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已然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然而因为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充分竞争,目前建筑产业发展遭遇瓶颈,尤其是资金危机。金融业对建筑行业,尤其是建筑民企始终未能开放充分的信用通道。在施工企业普遍依赖垫资来承接工程的运作模式下,供应链金融可谓对建筑业打开了一扇引入资金的闸门。市场竞争格局早已由企业间的个体竞争发展为整合行业上下游的链条型竞争。
2供应链金融概述
2.1供应链金融的实质
纵观经济发展史,在先后经历了三次社会化分工后,航海远征连接全球版图,贸易与生产规模扩大带来了专业化分工。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原本独立的作坊式生产变为企业间分工协作。供应链的概念源于“扩大生产”,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从采购原材料到生产在产品再到制成产成品、交付销售,将各环节关联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串联起来的链条式结构就是供应链。
供应链中,通常存在一个核心企业,自身规模较大,行业地位较高,在上下游中具有主导优势,能在行业中给其他环节企业施加影响。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核心企业对上游企业赊账采购,同时要求下游企业即时或预付款项,给很多中小企业带来现金流短缺的潜在风险,实则无益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对于建筑链条而言,施工企业虽统领着建造行业的供应链,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并不很受青睐,建筑企业个体更是难以借助社会资本促进自身规模发展。
2.2供应链金融的分类
供应链金融一般围绕核心优势企业对上下游企业承担隐性风险背书,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下引入外部金融机构,提供担保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刺激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目前供应链金融工主要有三种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和融通仓融资模式。企业以买卖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通过向金融机构转让应收账款的收款权利获得融资的方式为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通过四方签订“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仓储监管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供应商提供回购担保、银行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为融资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仓融资模式以融资企业的存货等动产为担保标的,通过签订融通仓合作协议,将标的转移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作为质押并出具质押品评估报告,向金融机构申请信贷的融资方式。三种融资模式中,又以应收账款融资应用最广。
3施工企业采用供应链金融的原因
在传统建筑行业,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多、大型自有机械设备、材料存货等占用大量资金,同时资金需求大、融资成本高、融资方式单一,很适合开展供应链金融。
3.1资金在回流过程中耗时长
在中国,由于进入门槛低、劳动密集型、同业恶性竞争等原因,建筑业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人们常常把建造企业称之为“乙方”。但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建造商依靠技术优势和资源组织能力位于产业链上游地位,具有强大的话语权。我国建筑产业政策正在引导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施工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然而却没有政策同步拓宽施工企业的融资渠道。
我国建筑企业在施工期间必须持续垫付资金,按合同进度要求,以一定比例(如进度的70%-80%)进行月结,从甲方回收资金。这个过程对企业的资本要求很高,倘若因天气等不可抗力影响或劳务等不稳定因素導致工期延误,进度款拖延或将直接导致施工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和回收质保金则又是另一个漫长的资金回笼过程。
一个项目工程的周期常常需要2-3年,期间的资金压力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加上建筑企业的传统行业身份,在资本市场并非炙手可热的投融资对象,高昂的财务成本也给建筑业带来巨大压力。
3.2建筑业粗放式管理带来的潜在风险
建筑业属于我国传统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管理手段落后,便于形成可操纵的管理漏洞,如资质非法挂靠、招投标流于形式、违规转包、随意压缩工期等情况普遍。
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建筑业存在大量现金支付行为,难以通过信息系统全面管理资金往来,增加了机构监管的难度,埋下资金使用和监管的隐患。如果企业预算、成本管理薄弱,资金未能形成科学的周转计划,即使根据项目整体获得了大额贷款,也容易带来资金闲置和贷款期限集中等问题,反而在还款期引发周转压力。结合种种不规范操作行为、资金去向监管风险和盈利能力较弱的综合考量,建筑行业较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授信,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3.3房地产政策的间接影响
建筑业受房地产行业的直接影响。限购、房价管制等政策将房产企业的损失转嫁于施工乙方,导致大量建筑承包商被迫接受更严苛的工程条款,增加资金回笼难度,运营处境更加艰难。对建筑行业而言,融资条件较其他行业更严苛,融资成本也更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始终以保守、观望的态度对待建筑企业的资金需求,大量建筑企业尤其民营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取间接融满足经营需要。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则为这个传统行业开启了一线生机。
4供应链金融在施工企业的可行性应用分析
4.1在施工企业内建立供应链金融系统
开展供应链融资对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往银行评定标准仅关注施工企业个体的偿债能力及经营风险,在供应链金融的实施下,银行更侧重产业供应链条的整体情况。对金融机构而言,供应链整体信用较单家企业更具有保障。 4.2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可采用的融资方式
银行贷款是施工企业目前最主要的融资途径,主要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大部分施工及其上下游企业信誉度不高、缺乏合格抵押标的,第三方担保获取授信资本成本又极高,这种最普遍的融资方式对施工企业而言都是奢望。
以施工企业为核心构建供应链融资平台,对建筑业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与第三方企业、金融机构战略合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信息共享、资金周转、仓储物流协作,为供应链某环节或全链条提供具有行业特性的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提高资金在整个链条的周转与使用效率,可将企业难以管控的个体风险转变为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目前通行的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动产质押融通仓融资都可在建筑行业应用实施。施工企业可将上游的采购环节应收账款收款权利转让、贴现给金融机构,获取融资继续投入项目周转;供应链上的中小合作企业以核心企业的信用担保为载体,以较少的材料、存货等动产撬动更多的资金,降低经营成本;或通过引入第三方仓储物流公司,对动产进行评估和质押,盘活动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3简化供应链金融使用流程
现如今,国内大部分供应链金融在实施时流程繁冗复杂,给融资的实施过程带来了不少障碍,而融资企业亟需资金周转,二者间的矛盾让供应链金融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施工企业因行业特性,超过50%的成本来源于材料,如混凝土等主材的市场价格变化频繁,使企业施工成本难以控制;又因建筑材料较为特殊,对存储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原材料采购及存储对工程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因此,供应链的融资过程简化能相应提高施工企业的材料周转,确保产业链资金的高效周转,合力抵抗个体财务风险。
4.4加强供应链融资风控
随着供应链金融近年来的火爆发展,企业合伙骗贷的案例也屡见不鲜。银保监会出台了指导意见,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控作出了更为细化的规定。建筑业发展供应链金融应吸取前车之鉴,严把风险控制关,防止因部分企业的失信行为影响了合作企业的正常发展。第一,发展实体经济,施工企业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行业地位,同时与优质上下游企业构建长期、稳固的战略关系,完善实体企业间合作机制,增强产业链条的经营稳定性和竞争优势,提高供应链整体业务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尤其要提高集中管理的全面风险控制能力,让资本市场敢于提供信贷、乐于提供信贷。第二,金融机构和企业均需对交易的真实性进行充分的核查,银行必须掌握第一手真实的交易背景,不被经过处理的二手信息误导。第三,利用科技提升风险控制水平,应用信息流系统、动态控制业务流转和资金动态,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跟踪、监控管理。第四,信用背书的核心企业应主动承担更多职责,与金融机构合作,帮助金融机构了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真实信息,协助银行系统建立完善的建筑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坚持信用背书的交易真实性审查,不给虚假的交易提供担保,关注上下游企业的风险变化,推动银行和上下游企业的增信,实现全链条协同健康发展。
5结论
综上所述,鉴于当前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对传统建筑行业开放的渠道有限,商业银行对中小规模建筑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缺乏经营信心,且大部分商业银行并未对建筑行业构建科学、完整的融资信用体系,较多优秀的中小建筑企业因融资困难或融资成本過高而直接导致资金断链,在市场销声匿迹,实属可惜。在金融创新应用的新时代,新构建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为工程建造公司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变通融资路径,减轻其财务负担,对传统行业的帮助可谓雪中送炭。
参考文献:
[1]郭辉明.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供应链融资模式问题浅析[J].商,2016(36):44-49.
[2]徐媛媛、刘洋.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7(06):12-14
[3]刘向阳.施工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J].会计师,2012(12):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9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