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来华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勇荣 邓雯婕 吴宗约
摘 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成立,东盟各国来到广西高校深造的硕士研究生日趋增多,为此,东盟来华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突出体现在导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教学水平偏低、生源质量把关不严和质量评估工作不到位等方面。为此,有必要提高导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严格把关生源质量以及注重质量评估工作,以切实提高、保障东盟来华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东盟来华留学生;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5.029
1 东盟来华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意义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推动着广西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领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基于此,广西各高校表示,将加大对留学生教育的投入。教育投入在量的方面增加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质的方面,东盟留学生的教育质量问题一直都存在,留学生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因此,保障东盟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1 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是指在国际教育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进行国际的平衡配置,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各国的教育要素加速流动,促使了国际之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共同促进高等教育走向新繁荣。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关乎高等教育是否能够顺利走向国际化,留学生作为各国进行教育交流的媒介,不仅为其输出国,也为其输入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然而,东盟来华硕士研究生的规模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而逐年扩大,但是质量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曾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可见,在扩大留学生规模的同时,更要重视留学生所接收到的教育质量。
1.2 留学生培养工作的需要
留学生的规模和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培养留学生代表着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高等教育不再局限于对国内学生的培养,而且有能力吸引外籍学生前来求学深造,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魅力所在;同时,培养留学生工作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留学生这一媒介,我国可进一步与不同国家进行各个方面的交流,诸如文化、政治、经济等等。就广西而言,培养东盟来华留学生不仅可以促进广西乃至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友谊,而且还可以加深高校相互之间的了解,促进共同发展。如泰国曾派留学生前往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铁道技术,广西大学也曾在不同时期派送师生出往东盟国家学人之长,留学生培养工作对高等院校甚至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留学生培养工作的需要使得保障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势在必行。
1.3 来华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需要得到保障与检测
东盟来华留学生在数量上已经达到稳中有增的態势,然而在质量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对留学生的教育质量,留学生生源质量,教育工作的评估质量。特别是教育质量问题。做留学生教育工作,要特别注意保障其接收到的教育质量,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三者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活动的保障者,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就是政府为留学生教育所制定的规则,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规则作为接收单位招生各国留学生,并为他们提供教育资源,最后,社会作为外围环境,是整个过程的监督者。三者互相牵制,互相影响,构建出“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构,保障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
2 广西的东盟来华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于东盟各国而言,广西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使得东盟各国愿意派送留学生前来学习。截至目前,全区招收留学生学校增加到31所,广西已成为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然而数量增多的同时,在质量方面却面临着一些足以引起留学生教育工作者注意的问题。
2.1 导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导师对硕士研究生来说至关重要,导师是与硕士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生涯联系最为紧密的人。留学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异国他乡,面临着语言上与文化上的不同,作为留学生的导师,应该做到与自己的学生沟通无障碍,带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快融入新的环境。然而对于很多留学生导师而言,能做到以上这些,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直接的原因是语言沟通障碍。另外,一些硕士研究生导师身兼多职,无法同时兼顾到学生,使得留学生的学习质量令人堪忧。
2.2 教学水平偏低
我国的大学教育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由于我国曾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不与外界交流的结果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导致许多高校或者是教育机构虽然拥有良好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准,却难以获得国际上的认可。就广西而言,由于历史与地理等原因,广西境内高校的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资源也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留学生的需求,使得吸引到前来广西求学的留学生数量在全国来看仍是偏低的,留学生生源分布多集中在广西首府南宁,留学生多来自东盟国家,生源较为单一,这与教学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2.3 生源质量把关不严
当我们一味追求留学生数量时,却忽视了对留学生生源质量的把关,相比于国内为选拔出硕士研究生而举办严格的一年一次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留学生申请国内硕士学位则相对简单,就广西境内的来华硕士研究生中,来自东盟各国的居多,然而作为留学中国的硕士研究生,语言是最基础的一关,大多数留学生的中文吃力,仍然需要借助肢体语言表达,在中文课堂上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许多知识无法接收,而与此同时,英语能力也不够,这就使得这些留学生虽然留学在广西,但平日里的交流生活仍是与同国人抱团,毕业时很难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4 质量评估工作不到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工作主要针对国内学生,有一套完整的评估标准和体系,相比于硕士留学生的质量评估工作则相对缺乏。硕士留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对于他们的教育质量评估,不能生搬硬套针对国内学生的评估标准,留学生的质量评估工作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来看评教学、评管理、评科研;纵向来看评评留学生、评教师、评留管人员。质量评估工作不到位将直接关系到留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因而,也是硕士留学生教育质量中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3 提高东盟来华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对策
当前,通过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来提升留学生教育水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共识。广西高校面临着东盟来华硕士留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应加快解决的步伐,加大教育质量的监管力度,为留学生的教育质量提供保证。
3.1 提高导师队伍综合素质
导师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硕士研究生阶段一项最为重要的和所占篇幅最长的过程便是跟随导师学习,无论是对专业知识的汲取或是对研究方法的探索,导师都将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导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包括教师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作为留学生的导师,应该掌握最少一门外语,达到使用外语沟通无障碍的水准。此外,面对来自东盟的留学生,教师可相应学习一定的东盟国家用语,如泰国语,越南语等,了解东盟国家的文化,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帮助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更快更好的感知中国文化,为以后学习专业课做准备。一方面作为留学生的导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也应关注留学生的身心健康,毕竟留学生属于一所高校中较为特殊的群体,来自异国他乡的他们需要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帮助才能更快适应新的环境,这就要求导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3.2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留学生来华求学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但影响生源数量,还与留学生两到三年的学习生涯息息相关。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课堂上,这意味着高校需要坚实师资力量。高校应建立师资培训制度,对新上岗的教师开设岗前培训班,对于广西的高校来说,可以开设诸如东盟国家文化课、东盟交际用语课等业务培训课,使教学人员能够快速了解东盟国家的背景文化,方便与留学生的沟通交流。同时,为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定期安排教学人员出国研修,学习和借鉴国外培养留学生的先进理念,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另外,还可以开设外教英语授课班等提升交流水平的课堂,加强专业教师的英语能力。
3.3 严格把关生源质量
保障留学生的教育教學质量,应从源头做起。当讨论留学生教育质量不过关时,学者们更多把目光聚集到教育过程,而忽视最为基本的问题,即生源质量问题。要想落实到位留学生的教育质量,首先需保障留学生的生源质量。严格规定留学生的准入门槛和准出门槛,特别是准入门槛,切实考察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及专业能力,留学生不但应掌握汉语,还应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建立严明的入学语言考试及专业考试制度,通过考试者才有被高校接收的入学资格。高校应本着以人为本,严爱有加的原则招收留学生,不应不重质量盲目招收学生。同时,在招收留学生过程中,也应体现出接收单位的差异性,发掘亮点,形成特色。
3.4 注重质量评估工作
对于来华硕士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应充分考虑到评估主体的特殊性,即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而不是生搬硬套针对国内硕士研究生的评估标准和体系。对留学生的质量评估工作,应同时注重纵向评估和横向评估,既要严格把关横向上的评估,即评教学、评管理、评科研,这是对硕士留学生来华求学质量的评估;又要注意纵向上的评估,即评留学生、评教师、评管理人员,这是对人的要素的评估。要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留学生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帮助硕士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理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使对留学生的教育工作更进一步,而不是原地踏步。较之于国内学生,留学生有更多不同,我们既反对过分强调留学生的特殊性,而给予其多余的非政策性照顾;也反对不充分考虑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无区别的“一刀切”模式。应持双向视角或换位思考,在尊重、理解民族个性,传统文化,习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理有节的教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1-4.
[2]朱志龙.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0,(02):48-52.
[3]李娜.对提升广西高校的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0,(09):115-117.
[4]郭艳利.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6):49-54.
[5]朱志龙.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教育评论,2009,(03):136-138.
[6]郭丽君.中国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07-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6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