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面临一系列合同控制风险。其中部分合同风险可以有效识别并采取合理防范措施、实现有效规避。基于此,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文章对中小企业合同管理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细化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对策,避免企业出现不必要损失。
  [关键词]中小企业;合同管理;合同风险;风险识别;内部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2.100
  1 前言
  一般中小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未设有专业的法律人员,若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或者内控制度不完善等,都可能出现制度风险、合同条款风险、程序风险以及不履约风险等合同风险,导致企业面临因经济合同产生的相关损失。基于此,有必要对中小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策略加强识别和控制,在充分加强合同管理基础上,促进中小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
  2 中小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
  2.1 制度风险
  中小企业在实现合同管理中,发生制度风险主要是相对于合同管理制度提出的。其制度风险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制定的合同管理制度过程中,与有关法律程序要求是否相一致,或者管理制度内容有无经过充分调研以及论证,在制订、修订以及实际操作中程序与法律规定是否相符,合同管理制度内容是否充分遵循有关部门规章以及法律规定要求等。若企业没有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或者有关制度条例不符合法律要求,则在合同管理中可能会面临一定法律风险。
  2.2 合同条款风险
  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合同的签订环节,需要将合同签订双方在合同履行期间,涉及的义务和权利都明确、完整地写到合同条款当中,为后期双方维护相关权利与履行义务提供依据。不过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合同管理会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实际情况会发生一定变化,合同签订双方可能在合同文字理解方面,会有所差异,导致对于合同某些条款所涉及的法律也会有差异化认知,最终在履约环节发生争议。涉及争议条款,需要仔细研读理解透彻,最大程度上降低合同协议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2.3 程序风险
  中小企业在合同管理中,管理程序直接关系到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可以贯彻落实。为了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需要结合有关法律和企业自身实际建立合同管理程序,并保证程序具有高度可操作性。包括在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备案、合同变更、合同履行、合同关闭等过程中明确到具体责任人、分管领导、登记备案、监督审查以及最终审批等内容,最大程度防止因不当的合同程序带来的风险。
  2.4 不履约风险
  中小企业在实现合同管理期间出现不能履约的原因首先是不可抗力因素,如国家政策变化、标的物灭失等,对此可以直接按照有关法律加以处理。其次,合约一方出现拒绝履约行为,即其本身具备履约能力,但是主观上拒绝履约。出现这一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解除合同、催告以及追究违约责任等方式来处理。最后,发生不适当的履约行为,包括部分履约、延后履行以及加害履行等法律风险,企业各部门之间须深入协调与监控,及时发现、分析影响履约的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因不履约带来的风险。
  3 中小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对策
  3.1 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识,加强合同风险管理
  为了有效控制上文提到的合同管理风险,需要在企业范围内组织各部门加强经济法律常识的学习,提高员工法律意识。财务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经营理念的改变,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对于合同管理人员,要着重培养其法律素质,针对合同法律风险,制定相应防范机制。由于法律风险很容易在财务、营销等管理工作中发生,所以要对相关岗位加强宣传合同风险防范理念,并重视岗前考核工作。企业管理期间,高层管理者要定期组织法律风险易发岗位相关人员进行法律风险识别和控制培训工作,或者在企业内开展法律讲座,向相关岗位人员发放法律知识学习资料,促使合同管理有关的关键岗位人员有效提升自身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风险防范意识。
  3.2 科学构建合同法律风险识别机制
  中小企业要有效加强合同管理,识别和控制法律风险,可以围绕业务管理部门,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协助公司业务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分析会议。基于企业既有的业务范围,探究合同管理中潜在或者已经出现过的法律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防范措施,促使合同管理人员切实提升法律风险识别意识和能力。首先,要对企业目前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谨慎、严密的分析,评估合同潜在风险,并做好溯源工作。其次,要基于企业实际情况,系统化的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详细列出具体的风险级别以及类型,为之后的风险控制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最后,企业要基于自身所处行业,收集并整理行业有关的合同文本,同时结合自身特征,制定与企业实际相符的示范合同文本,保证合同文本的实用性。在行业行政法规、国家法律等外部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企业要对自身制订的合同示范文本作出相应调整。
  3.3 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在合同管理中,还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合同风险识别以及控制工作提供充分参考和指导。比如中小企业可专门设置合同管理部门,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合同管理。作为财务部门,要针对合同管理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全面识别法律风险,针对性地制定处理、防范对策,所有法律风险处理与执行操作都要做好记录与评估。对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工程合同、服务合同、租赁合同等各种经济合同实行全方位的跟踪管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3.4 财务部门参与合同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发挥财务管理作用
  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对经济合同鉴定环节、执行环节以及结算环节缺乏监管,处于被动接受业务结算单据、支付款项。财务人员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核算结算单据,导致财务人员不了解经济业务性质和合同执行情况,造成财务核算滞后,增加合同管理风险。因此,企业财务部门需要加大力度重视和关注合同管理中涉及的财务风险,加强合同执行监督,防范项目确立前、合同签订及执行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而降低合同管理中的不履约法律风险和合同条款风险。从财务管理角度完善合同条款,并在项目财务审查中及时发现合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解决。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合同管理期间,首先要积极学习掌握合同相关法律知识,努力提升自身合同管理水平,从合同签订环节就做好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以最大程度获取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要对合同管理人员加强经济合同法律知识的专项培训,促使财务人员充分掌握合同管理主要内容和相关程序。
  4 结论
  在中小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質量与企业长久发展具有直接关系。为了有效控制和防范合同管理中的财务风险,需要中小企业充分识别与控制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完善的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在企业范围内重视经济法律工作,科学构建合同法律风险识别机制,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增宇. 关于油品销售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8(4):102.
  [2]杨宇. 浅谈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法律研究[J].职工法律天地, 2016(14):188.
  [3]胡樱. 浅谈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防控化解法律风险[J].中国商论, 2017(8):159.
  [4]邹永梅. 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以及合同管理对策分析[J].通讯世界, 2017(24):2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867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