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关于分析师声誉机制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结果是衡量我国证券行业卖方分析师声誉的重要依据,但这种声誉机制存在着种种弊端,加剧了证券投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为此,分析了我国分析师声誉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参考国外明星分析师评选经验,提出了关于分析师声誉机制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证券分析师;声誉机制;利益冲突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5-0096-02
引言
近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各种明星证券分析师评选活动如火如荼。国内主要评选活动有新财富、金罗盘、天眼、东方财富、第一财经、福布斯等。以其中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为例,从2003年举办首届评选开始,2004年的评选活动仅有450余位分析师参评、126家机构参与投票,到2017年有1 400余位分析师参评、4 000余家机构参与投票,评选活动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上榜明星分析师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如果其团队在此评选活动中获得所在研究领域第一名,则该分析师获得的年终奖可能高达300万元。
可见,明星分析师评选活动给上榜分析师带来的声誉背后是巨大的利益。为了这些利益,参与评选的分析师及所在卖方机构使出浑身解数争取上榜,以至渐渐使评选活动偏离了初衷。2018年新财富明星分析师评选来临之前,一场“饭局门”事件曝光了卖方分析师为了拉选票而不惜牺牲色相。该新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引起了各方对该评选的质疑,乃至数家证券公司联名退出此次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最终,评选主办方决定取消2018年度的最佳分析师评选活动。这个事件不仅仅是一个丑闻、一场闹剧这么简单,它揭露的是明星分析师现有声誉机制的弊端和其背后隐形利益交换的存在。
本文分析了明星分析师声誉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目前国外关于明星分析师评选的经验进行了研究和借鉴,提出了关于分析师声誉机制改善的建议。
一、我国分析师声誉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分析师撰写的研究报告中最受投资者关注的信息是盈余预测和荐股评级。盈余预测指分析师对股票每股盈余(EPS)做出的预测,分析师做出的盈余预测高,代表分析师对该公司的营利能力的认可,也代表了分析师对这只股票投资价值的认可。荐股评级指分析师在推荐股票时给出的对股票的评级。国泰安数据库(CSMAR)在标准化处理后的荐股评级包括5级: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卖出。买入、增持都代表着分析师对股票投资价值的认可。
一方面,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的投票权掌握在机构投资者手中,为获得机构投资者更多的选票,分析师群体中出现了利益输送的情况——分析师故意对拥有投票权的基金公司的重仓股给出乐观的盈余预测和荐股评级。在分析师的预测会带来其他投资者追捧的前提下,这些被高估的重仓股的股价就会上涨,从而给持有该重仓股的基金公司带来巨大的利益。在接受分析师的这种隐形利益输送之后,基金公司也会愿意把选票投给这些给出乐观预测的分析师,使分析师成为明星分析师,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分析师所属的证券公司为了从基金公司获得更多的分仓佣金,会给予本公司分析师压力,不允许其发布对有利益关联的基金公司的重仓股的负面评价。处于这种压力之下的分析师给出的相应盈余预测和荐股评级自然会更偏乐观。
在各种利益冲突之下,证券公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之间便形成了一种隐形的利益交换和输送。这种隐形利益交换虽然让基金公司和明星分析师双双获利,但给不知情却采纳分析师预测及建议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加剧了整个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二、国外明星分析师评选经验借鉴
国外的明星分析师评选方式不是仅仅依靠机构投资者的投票结果。其中著名商务和专业智能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和美国《华尔街》日报在评选明星分析师时所依据的是分析师上一年的盈余预测和荐股评级表现。例如汤森路透,它采用的是更加客观的的量化评价,利用量化模型对分析师给出的盈余预测和推荐购买股票的收益率进行计算。根据上一年度各分析师给出的荐股评级的回报率和EPS预测准确度对其进行排名。基于这种评选模式,诚实、真正有实力的分析师更容易上榜,不用向各方利益冲突妥协也能为自己赢得良好声誉。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投资者已经有更新的平台来获取有关股票投资的信息。2011年成立的Estimize是美国一个提供金融预测的互联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论是证券分析师、学术研究者、学生,还是其他任何身份的人,都可以在注册后分享自己对上市公司股票的研究报告,给出自己的金融预测,包括对股票每股盈余的预测。如此一来,人人都可以成为这个网络平台上的“分析师”。该平台上目前有上万名该类“分析师”,为了评选出其中更优秀的分析者,Estimize会邀请参与预测的用户组成一个“评委会”,然后依据各个预测者以往预测的准确度和具体身份给予不同用户不同的信赖权重,如此一来,不同的预测者也有了不同的声誉。
这种新的模式给现有的分析师声誉机制造成了一定冲击——如果专业的卖方分析师所给出的盈余预测准确度还不如互联网平台上的其他预测者高,则未来将不会有投资者再信任卖方分析师,以往的分析师声誉机制也将土崩瓦解,失去其影响力。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投资者需要一个信息更加透明的投资环境。承担信息中介的证券分析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真正的职责,为投资者提供更加有用的投资建议,而不是在面临利益冲突时一味妥协。为了约束分析师的行为,现有分析师声誉机制也应得到改善,让盈余预测更准确、荐股评级更公正的分析師获得更高的声誉。明星分析师评选可以继续举办,但评选的方式不应该仅仅依靠机构投资的投票,更不应该沦为隐形利益交换的手段与工具。只有建立公正有序的分析师声誉机制,才能让我国证券投资市场健康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许汝俊.分仓基金重仓股与分析师荐股评级乐观倾向研究——来自行为金融视角的新证据[J].经济与管理,2018,32(6):63-69.
[2] 胡松明,张楚晗,江婕,伍燕然.声誉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9,(8):80-83.
[3] 林暾.寻找另一把尺子——构建卖方分析师客观评价体系的思考[N].中国证券报,2018-07-09(A10).
[4] 陶然.基金公司佣金分仓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J].上海金融,2018,(3):49-55,83.
[5] 朱琼雯.分析师声誉、盈利预测与评级修正[D].上海:复旦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54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