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种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互输入导致在语言使用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的应用语言——网络用语,网络语言的诞生对汉语言文学来说既有冲击也有发展,本文將重点研究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影响的两面性,并探究网络语言背后的诞生原因,希望能够给出相关的建议策略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发展,也推动网络语言的规范发展,在二者的交融中挖掘语言学传播的一定规律。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双重影响,建议策略
  网络语言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网名为了表达特殊含义将中文和英文、数字和标点等相结合的特殊用法,随着群众的广泛传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专门的语言范畴。在网络用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更迭速度快,网络用语也会在一定时间进行相应的革新,但网络用语很大一部分是不符合我国汉语的语法规律的,并不能将它看作汉语的一部分,也无法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生产等方面,虽然如此,网络用语依然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影响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长远发展来说不失为探究的热门课题之一,我们要在多种影响下总结规律,吸取经验,将网络用语的消极影响更多当然转变为积极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在创造之初就以提高聊天效率为目的而产生的聊天用语,所以在一些词汇的创造上并不符合汉语言文学的语法规律,在群众的广泛使用中不仅会导致汉语言语法的使用混乱,还会对一些原有的汉语词汇、语句产生冲击。比如“男默女泪”是对一些公众号、新闻过于注重标题,经常使用“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这一句子的缩略,但这样的缩略语并不符合汉语言文学的缩写规律,仿成语的形式也会对青少年造成误导,经过广泛的传播,青少年会认为这本就是一个汉语成语,以至于不仅在网络聊天中使用,在学习工作等严肃性场合也会使用。还有当前一些网络流行语也呈现出低俗化的特点,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近年图像符号和字词的结合成为网络用语的主要趋势,比如用“?”代替“吗、妈”等谐音字,这导致在使用中会增加双方交流的难度,不少网友在说“你吃了吗”会表示成“你吃了?”,这样的长期使用,不仅对让人对原本的字词记忆模糊,也会使汉语发展混乱。还有一些汉语中原本存在的词语经过网友的改造,赋予其全新的语法含义,比如“果酱”、“卤煮”表示“过奖”、“楼主”的意思,这导致人们会对汉语原有词汇产生歧义,使用混乱。
  (二)积极影响
  除了上述所说的消极影响,网络语言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某种意义上,网络语言同样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为汉语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网络语言的大量产生在第一个方面是扩充了现有的汉语词汇,大量新型的词汇出现,给人们的交流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语言,比如“人艰不拆”这一词汇,将“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这一长句缩略为四个字,在聊天过程中显示出简洁、方便的特性。对于现有的一些词汇网络语言也对其语义进行了扩充,比如“山寨”原义为山村,但其在广东方言中的意思是指抄袭、弄虚作假,网络化的发展使得它在广东话中的含义更为广泛,甚至除去在特定语境下,人们当前更接受第二种含义,甚至收录于汉语词典中,使得这一词的词义扩大。第二点,网络用语的大量流行也推动了语言和语言间的交流融合,调查中显示,当前存在一部分网络用语是中文和英文的结合,比如“吃饭ing”就表示正在吃饭的状态,将英语语法和中文语法进行结合,推动了汉英语言的交流融合。再比如“三q”是对英语“thank you”的读音直译,也是汉语言对英语的特殊变化表现。网络语言由于极富有创造性,在人民使用过程中经过社会和专业机构的检验,也会被正式收录进汉语词典。比如英语单词“Internet”曾被称为因特网,在长期使用过后这一名称也被广泛采纳。并且网络语言的产生也间接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在笔者的调查后发现,互联网时代下相较于传统纸质书本、传统小说、严肃文学,人们更倾向于电子书的使用,在各电子阅读平台上以各类网络小说最为盛行,在这些网络小说的写作中,作者会使用大量的网络语言,表现出口语化、网络化的特点。
  二、网络语言在汉语言文学发展中的使用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使用观念
  在网络用语的产生之处,不少专家和学者都曾明确表示反对,原因就在于其对青少年的误导,所以我们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中首选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明确区分网络和现实生活,将网络聊天和工作生产等严肃性场合进行正确区分,绝不能将网络语言代入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已经出现的错误使用观,也要及时引导和纠正,通过大家的共识共同塑一个健康的汉语言发展环境。
  (二)发展汉语言文学和网络语言的积极融合
  网络语言并不可怕,我们要做的应当是消除其负面影响,努力将正面影响不断扩大,汉语言文学和网络用语也可以进行正面的积极融合,并通过这种融合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广泛传播。在对近几年网络语言的研究中笔者发现曾有一段时间,人们热衷于古代文言文的网络表达方式。比如“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这一网络用语曾被网友用古汉语翻译为“吾心已溃,如崩如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被网友借用古语表达为“天高地阔,欲徃观之”,在这样的交互融合下,如果我们能进行大力推广,将会有不少人认识到古汉语的表达方式,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让汉语言文学迸发出新的能量。
  三、结语
  网络语言发展至今,遭遇过无数的批评和指正,对于方言发展、古汉语发展、现代汉语发展都有巨大影响。笔者希望广大学者在研究时除了要关注其对汉语言的影响,更要探究现场背后的原因,虽然本文鲜少涉及原因,但语码混用、社会发展、文化心理等在笔者看来都是影响因素,我们应当通过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终给出利于二者结合的有效策略。本文虽然在细节之处还有所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尽心尽力,深入挖掘,对本文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文轩.浅析汉语言文学在网络背景下的传播[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11):199.
  [2]朱玉焕.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J].大学教育,2018(6):120-122.
  [3]周辉.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C].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学校二等奖).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2016:2014-2021.
  作者简介:
  高雪梅(1976-),女,汉族,贵州贵阳人,本科,高级讲师,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