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本文首先探究了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的意义,分析了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的相关社会经济因素,最后针对如何提升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成效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救助 残疾人 民间力量 社会经济因素 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公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形势下社会救助形势也更加严峻。如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鼓励社会积极参与残疾人救助工作成为目前政府探究的重点。单纯地依靠政府的力量开展残疾人救助是比较有限的,但是目前在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效果也不是非常力量。导致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的社会经济因素也比较多,只有从源头上找出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或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更好地巩固和提升残疾人整体救助成效。加强影响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的社会经济因素探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的意义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残疾人群体数量庞大,他们不仅仅需要在生理上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扶,在心理等方面也需要加强照顾和关爱。但是总体上看国家社会救助方面的机制尚不健全,单纯地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加强残疾人救助,力量是有限的。通过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救助模式,充分引导和激励民间力量参与到残疾人救助工作中来,有助于提升残疾人救助成效。但是总体上看目前在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既有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以及民众观念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进而不利于提升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的成效。加强影响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的社会经济因素探究与对策探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当前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人口数量众多,残疾人数量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残疾人作为庞大的社会弱勢群体,他们需要来自国家、社会等各方面的关爱和救助,才能更好地保证他们的生存质量,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残疾人救助属于公共产品,提供这类供给服务的主体,既有政府,同时又需要依靠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支持。国家针对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残疾人救助工作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进一步发挥广大民间力量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度全面参与到残疾人救助事业中来,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提升残疾人救助工作水平,扩大保障范围,让更多的人得到照顾和护理,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同时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和压力,更好地发挥市场、社会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发展格局,推动国家助残事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影响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的社会经济因素探究
目前在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的制约因素,其中有来自主观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影响,比如政府没有高度重视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公众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认知还存在一些偏差等等。还有的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比如当前我国的民间组织尚不成熟,政府和民间组织如何进行合作沟通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经验等等。但是总体上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层面。从个人层面看主要是通过社会群体捐款等方面参与残疾人救助。所以收入是重要的决定影响因素,工资收入和个人的捐款额度一定程度上是正比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收入有限,那么他参与到残疾人救助方面的时间、力量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2)企业层面。在社会残疾人救助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民间参与力量还有企业组织。企业的营业收入水平是影响其参与残疾人救助工作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的收入水平高,利润可观,那么通常而言它参与残疾人救助的希望和力量也越大。当然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他们也会通过社会捐赠的方式来提高企业声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另外国家对企业捐赠等方面也有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会进行理性的分析,进而在捐赠方式以及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此更好地确定残疾人救助的形式与金额。
(3)民间公益组织层面。除了个人和企业参与残疾人救助工作以外,还有一些公益慈善组织,他们也会参与到残疾人救助事业中来,但是总体上看目前国家一些公益慈善组织资金相对匮乏,他们在公益慈善项目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社会影响力参差不齐,影响他们的参与成效。
三、加强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事业的具体建议
为了更好地提升民间力量参与残疾人救助工作的成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民众收入水平。国家要继续进行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方面的探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民众的整体收入水平,进而更好地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救助,为更多的弱势群体带来关爱和扶持。
(2)加强优惠扶持政策的制定,激发企业参与社会救助的积极性。一方面国家要对残疾人救助相关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出台更多的优惠扶持政策等,从而更好地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提升他们参与社会救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引导企业广泛参与社会救助,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加强社会慈善组织科学管理。社会公益慈善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优化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扩大筹资渠道的新机制,在信息公开、救助形式以及宣传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加强自主管理,争取更多的支持,从而切实发挥慈善组织应有的功能。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环境优化,积极运用现代媒体加强政策的宣传,从而更好地提升全社会对残疾人救助工作的关注度和扶持度,壮大救助规模,提高救助保障的稳定性,切实为残疾人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友然,庄璇,许巧仙.我国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现状、困境及应对策略[J].人口与社会,2018(11).
[2]高圆圆,苏士超.扶贫攻坚背景下完善农村残疾人救助的关键问题及对策[J].社会福利,2017(07).
[3]黄骏敏,杨文健.残疾人福利供需差距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5(11).
[4]高圆圆,苏士超.扶贫攻坚背景下完善农村残疾人救助的关键问题及对策[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7(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2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