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铁体验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些年来,设计不再仅仅考虑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还开始关注于人在产品服务体验中的感受。因此,作为个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的地铁,其设计也不能只停留在满足人们便捷出行的要求,还应更进步关注人的体验和精神感受。但对福州地铁考察发现,现有设计缺乏文化体验,形式单且同质化等问题突出。文章意在探讨地域文化内容、呈现形式以及融入地铁不同场景的可行性,为福州地铁服务体验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同时深化体验理论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地域文化;福州地铁;体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1-0130-02
  1 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鐵体验设计的意义
  在当下设计领域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只考虑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还应进一步地关注到人在产品服务体验中的实际感受。因此,地铁设计不能仅仅考虑运输载客的功能,同时还要关注其旅程体验的品质。目前,许多城市的地铁体验感不佳,一方面,没有考虑到乘客体验感受,体验设计不足加上地铁本身封闭、拥挤、等待等特征易对乘客产生无聊感和烦躁感;另一方面,地铁采用大量标准化模式进行建设施工,与其他城市同质化严重,干人一面。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设计改善地铁的环境和氛围来达到提升体验的目的。地铁环境的改变可依托引入地域文化,即通过地铁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所带有的文化内涵来作为设计源泉,以不同的呈现方式融入地铁场景中,促进与乘客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的互动;另一方面,通过地域文化体验的塑造,也让乘客间接感受到地域独有的文化气质,加深对城市文脉的认知。文章希望借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铁体验设计进行探讨和研究,为地铁体验设计提出新的方法。
  2 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铁体验的设计原则
  搭乘地铁主要经过“准备乘车”“乘车中”“出站”三个过程,在这不同的场景中受众会有不同的目标导向,产生不同的行为需求、关注点和行动特点。设计者应综合考虑以下四个原则进行地铁体验设计(见图1)。
  2.1 搭乘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体验形式
  对于准备乘车阶段,受众关注点只集中在地铁目的地相关的信息和将到达的列车上,故不宜设计较为复杂冗长的体验内容和形式。此时应侧重于地铁整体环境的文化营造上,如,站内的视觉或空间造型设计,或通过LED电子屏输出文化短视频。在等车、乘车、换乘站厅等驻留阶段,受众者停留的时间较长,注意力相对集中,可以介入较为复杂、持续时间长的体验方式,以消除等待的无聊感。可以利用现有的电视、广告箱来投放文化相关的内容。另外,站内可以新增LED触摸屏,以承载新媒体下与地域文化相关的交互体验作品;在即将出站的阶段,受众者为下一阶段做准备而转向对外界环境的关注,也不宜使用复杂冗长的设计形式。
  2.2 不同的受众体应采用不同的文化体验
  应考虑不同人群身心特征和审美喜好,年长者更偏向欣赏和理解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如艺术作品,石雕,书法,壁画等,而年轻人更愿意尝试新的体验方式,如数字媒体等。用崭新的视觉语言和创新形式重塑地域文化更容易宣传地域文化,受到不同受众的喜爱。
  2.3 融入各站点特定地理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因素
  地铁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城市地下空间的延伸,不同站点应考虑其所处位置所带有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将周边文化脉络融入于站内设计中。如福州的南门兜车站靠近三坊七巷,可以提取其古街老厝特有的建筑元素应用于地铁的室内环境中,以增加南门兜车站的识别度和差异性,使之与周围环境更有机连接在一起。
  2.4 各站点之间的风格应统一
  受众者搭地铁可看作是一次旅程。故站点之间的文化元素、呈现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所关联,整体氛围的营造要有一致性,否则会影响受众者的实际体验和整体的感受。搭乘者会因不同站点带有的文化信息产生不同的体验,随着旅途的推进,感受和体验不断被加乘与深化,最终形成完整的旅途经历。
  3 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铁体验设计案例分析
  3.1 上海汉中路站
  艺术家王小慧创作“前世今生”新媒体艺术装置,通过不同时期女性服饰的照片堆叠,匹配立体光学3D光学屏幕,运用AR技术,生动地传递出中国百年女性形象的变化轨迹以及不同时期的生活意向、审美品位。用艺术作品来装点地铁空间,既诠释了地域性的文化,同时又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新鲜感(如图2)。
  3.2 南京四条地铁线
  南京(古称金陵)有诗城的美誉,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生依托于南京历史悠久的诗词文化,创作设计了《地铁寻诗游金陵》AR交互体验,作品通过李白、杨万里、刘禹锡、王安石的诗词所提及的金陵十二景景点,并与地铁线路做结合,借助跨平台的交互地图引导用户通过搭地铁的方式感受和体验不同时期诗人笔下的南京。
  4 福州地铁体验设计
  4.1 以福州本土地域文化内容为依托和载体
  福州作为拥有着2200多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能给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本文将福州文化简单梳理为七大方面,分别为特色地域文化、海洋文化、名人故事和作品、手工艺、地域风俗习惯、生活潮流和艺文区、自然生态,以便后续研究者可借以进行文化传承与输出、符号提炼再设计和呈现形式创新,应用于地铁不同空间和场景中(如图3)。
  4.2 地域文化呈现的形式
  空间之文化体验,其文化呈现的方式主要分有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静态文化一般以传统艺术或设计形式呈现,可以通过视觉设计、空间造型设计、艺术作品等方式实现。其中,视觉设计作为最普遍的平面表现手段,常出现于地铁空间中,如壁画、视觉图案等。另外,也可以对现有的地铁空间造型进行设计,更立体化展现福州相关文化意象。如福州山水相依,可以提取山水相关的线条与形态,组合形成有机形态,运用到站内天棚设计中;除此以外,可以在站台或站厅驻留空间添置具有福州特色的艺术作品,方便过往的人群观赏和了解福州文化(如图4)。
  动态文化主要运用数字化手段呈现文化内容,与静态相比,其优势在于内容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按文化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其还可进一步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如视频、动画、动态图片等,主要靠单向传播。地铁场景应用上,它灵活性更强,可投放于不同空间,并且具有播放时长可控的优点,以适用于不同搭乘场景和需求;而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更侧重于受众主动参与和互动,它依据受众者人机行为和需求提供不同的内容,体验的维度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设计者可通过采用人们所熟知的地域文化为互动内容,以其文化意象设计人机交互的形式。但由于这样的传播方式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故一般耗时较长,且需要受众者精力相对集中,故不适合放在人流性强的通道空间中,宜放在驻留空间为佳。
  5 结语
  地铁除了有便捷、安全通行的功能外,同样扮演着城市文明建设窗口的角色。对于产业来说,基于原有文化透过体验和服务形式上的创新也能带动新的商机。此外,地铁设计若能依托于丰富的地域文化和不同设计形式,不仅让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和活化,同时还能提升搭乘的体验。对初次到访的观光客来说,地铁文化体验能加速其对城市的了解并产生深刻的经历感受;而对于在地居民而言,文化体验的融入也为重复无聊的地铁体验带来新的趣味,并产生文化共鸣和认同感,从而让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和光大。
  参考文献
  [1]刘嘉华.承载北京地域性文化的地铁空间新媒体艺术设计研究[D].交通大学.2019.
  [2]申志慧.福州市地铁文化现状调查思考[J].福建建材,2017 (12)
  [3]郑忱.夏天空气是茉莉的味道[J].福州城市指南.HOMELAND家园,2017 (136).
  [4]王小慧.我的前世今生[J].财富堂,2013 (09)
  [5]赵天娇,邵健伟.面对老年人的地铁空间用户需求的研究[J]包装工程,2018 (14)
  [6]周茜.地铁造型设计中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7 (02):57-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4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