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地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宗泰
摘要:陇东地区有着悠远的农耕文化和充满匠心智慧的民间艺术,形成了以剪纸、香包、刺绣、皮影戏、石刻等为代表的陇东民间艺术体系。随着时代和社会风貌的变迁,陇东民间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上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陇东民间艺术应以创新为起点,通过转化产品功能、创新产品形式、注重人才培养、多方协同互动构建产业体系等策略,将陇东民间艺术实用化、时尚化、产品化,赋予传统民间艺术新的生命力,探寻出行之有效的传承和创新道路。
关键词:陇东地区;民间艺术;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4-0153-02
在甘肃陇东,全世界最厚的黄土层滋养了悠远的农耕文化,沉淀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也孕育了丰硕的民间艺术。作为中华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自然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经济文化交流相对封闭。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耕作之余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寄托在了灵巧的手指间,创造了充满匠心和智慧的民间艺术,其中,尤以剪纸、香包、刺绣、皮影戏、石刻最具特色,形成了陇东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体系。
1 陇东民间艺术概述
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农耕文化、丰厚的红色历史,共同孕育了陇东地区独特的人文和乡土气息,产生了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包括剪纸、香包、刺绣、泥塑、石刻、木雕、面塑、皮影戲、编织、农民画、唢呐演奏等,其中,剪纸、香包、刺绣、皮影戏、石刻尤为突出,它们以取材广泛、造型夸张、形式古朴、手法灵活、粗犷奔放、单纯明快而闻名于世,共同记录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智慧,见证了丰富而古老的农耕历史文化,广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赞誉。
陇东民间艺术中独具特色的香包绣制、西峰唢呐、环县道情皮影戏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东各地区也因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分别被冠以“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道情皮影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等名称。陇东地区先后涌现出了祁秀梅、贺梅英、彭粉女等一大批杰出的民间艺术大师,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他们走出农村,成为专门的民间艺术创作者,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为陇东地区民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剪纸艺术大师祁秀梅为例,1985年,时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的靳之林先生在法国专门介绍了她和她的作品,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邀请她去讲学表演,《人民日报》1986年2月6日专版介绍了她的剪纸艺术,作品被海内外广泛收藏。
2.陇东民间艺术传承面临的问题
政府和企业虽然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然而,新时代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生活和新需求,在不断改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大多数陇东人民早已搬离了黄土高原上的独特民居——窑洞,作为民间艺术发展主阵地的农村也伴随着城镇化进程逐渐走向消失,生活更加丰富的人们很少能够静下心来一针一线地绣荷包、一刀一剪地剪窗花了,优秀的民间艺术家在不断地老去或故去,杰出的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境地。传统意义上的研究与保护已经进入瓶颈,陇东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一是陇东民间艺术作品的传统功能与当今社会需求脱节,农耕时代流传下来的多数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或者不再是今天的需求;二是作品形式陈旧,创新能力欠缺,以政府连年举办的“农耕文化节”“香包民俗文化节”等大型展会为例,每届都会吸引数十万计的观众前往参观,活动盛况每每刷新纪录,但展品本身却未见大的创新和突破,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展览活动场面热闹非凡,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购买商品的却很少,大多数人只是“凑热闹”亦或是“感觉和往年一样”“没什么可买”……;三是缺乏专门的创意人才队伍,很多制作技艺也面临着传承危机,机器大量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技艺,也带来了干篇一律的尴尬,消费者更喜欢手工制作的作品,但手工作品数量极少、工艺也大不如前;四是各方力量协同不足,产业体系尚未构建成熟,产品从创意、生产、推广到销售几个环节未能形成良性互动。基于以上几个问题,研究和探寻新时代陇东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策略则显得尤为迫切。
3 陇东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策略
对于我们来说,挖掘、整理和保存陇东地区民间艺术文化完全可行且富有意义,但是要想让当前的民间艺术原汁原味的延续传承下去则无异于人类追求长生不老,是不现实的,这是时代的选择,很多民间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便是例证。那么,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传承陇东民间艺术并让其生机焕发呢?转化产品功能、创新产品形式、走进课堂培养人才、多方协同构建科学的产业体系或许是可行道路。
3.1转化产品功能适应时代发展
陇东民间艺术作品原本是为了祈福、装饰等目的而创作的,手工艺特征决定了其较低的产品性和流通性。然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不断变革,现代科学的发展让人们对自然和生命有了新的理解,曾经的功能已经不再是今天的需求。如传统而杰出的《生命树》《抓髻娃娃》等剪纸作品,在今天只能吸引一些学者的关注,对于普通大众是没有消费吸引力的;制作精美的“虎头枕”仅仅可以作为饰品摆件进入当代家庭,因为它的实用功能的确很差;流行于端午节的“五毒”香包也只有短短几天的生命力。以上种种情况,皆是由于作品的传统功能和当今社会需求脱节所致,因此,功能的转化和创新是传承技艺、延续民间艺术生命力的首要任务,让民间艺术实用化、产品化、生活化才能让其重新走进人民生活。以“虎头枕”为例,我们应该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结合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使用优质面料、乳胶等材料使其更舒适,调整造型使其更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设计出新时代的“虎头枕”,让它成为既能体现传统吉祥文化、又符合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新产品。再如,陇东剪纸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生命树”,可以提炼其造型语言,结合现代工业设计手法,创作出生命树主题吊灯、台灯、桌摆等产品,这样具有现代实用功能的新产品或许会更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 3.2创新产品形式迎合现代审美
功能的转化离不开形式的创新,形式创新可赋予民间艺术作品现代感和时尚美。以传统农耕文化为根脉的陇东地区民间艺术,与当今高度的工业文明和互联网经济是不对称的,市场需要形式新颖、功能实用、个性独特的产品,这正是陇东民间艺术创作发展的新方向。以陇东民间剪纸为例,传统的剪纸作品已经很难获得市场认可,而将传统剪纸图案简单地转移到生活用品、环境艺术中的做法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呈现出的效果和市场认可度却仍不理想,例如,当地的公交车站站牌上粘贴了红色金属剪纸“抓髻娃娃”.十字路口红绿灯背面粘贴了几个剪纸图形,这种现代与传统的简单碰撞产生的视觉效果并不协调,也不能定义为好的形式创新。真正的形式创新需要结合现代设计艺术的原理和方法,从材质应用、色彩搭配、制作工艺、使用环境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以生活用品、文创产品为依托,设计制作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甚至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时尚之美的文化创意产品,让传统元素以全新的形式展现给市场和消费者。
3.3重视人才培养注入发展活力
功能转化和形式创新需要人才。由于年龄、教育背景、创新能力等条件的制约,仅靠当地民间艺术家们来实现民间艺术的功能转化和形式创新是希望渺茫的,我们需要艺术与设计专业人才的努力和尝试,需要现代设计艺术的原理和方法,需要现代工业文明的诸多技术手段,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加入民间艺术传承的队伍中,而青少年学生拥有最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让陇东民间艺术走进大中小学课堂是可行且有效的,这也是让陇东民间艺术以新的形式传承下去的最好途径。目前,当地很多中小学已经开设了诸如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兴趣,训练其创意和动手能力。地方高校作为民间艺术研究和传承创新的主阵地,也有开设陇东民间艺术相关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大多停留在观摩和了解层次,关于民间艺术的运用也大多是简单地移植嫁接。而深入挖掘民间艺术独具匠心的造型方式、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段、淳朴自然的审美情趣,并将其创新运用在现代艺术和设计中,这才是延续民间艺术生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当代高校和大学生的使命所在。
3.4多方协同互动构建产业体系
解决了产品的功能、形式问题,具备了创新发展的人才队伍,还需要多方协同互动,构建完整的创意开发、生产制作和市场营销体系。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产业的发展,民间艺术从业者具备生产加工的能力和技艺,企业能够建立良好的销售渠道,专业的设计人才则可提供好的设计方案或样品。在陇东地区有两种值得肯定的模式,分别是“企业加农户”模式和会展模式。企业加农户模式主要是由企业设计产品、开拓市场并进行销售,而农户以订单加工的形式生产产品交企业收购;会展模式则是由政府文旅部门或企业团体组织的各类展会活动,如“农耕文化节”“香包民俗文化节”等,这种模式可以调动几乎全部的民間艺术从业者参加,也能吸引数量巨大的群众参观。上述两种模式较为成熟,但都存在创新能力欠缺、协同互动不足的问题,在这两种模式中注入创新活力,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创意机构的创新引领作用,则可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为陇东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助力添彩。
4 结语
作为最具民族根性和乡土文化的陇东民间艺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以创新为起点,研究凝练陇东地区民间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经典元素,灵活运用现代设计艺术的原理和方法,结合现代审美特征,通过转化产品功能、创新产品形式、注重人才培养、多方协同互动构建产业体系等策略,将民间艺术实用化、时尚化、产品化,赋予传统民间艺术新的生命力,探寻出行之有效的传承和创新道路。
本文系陇东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课题《陇东民俗文化创意开发及产业化研究》(项目编号:XYSK1703)。
参考文献
[1]贾娜娜.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研究——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59-63.
[2]高懿君,徐胜鹏.浅析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J].中国包装,2020(1):65-67.
[3]邹易.探析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民间艺术的新出路[J].工业设计,2019(12):94-95.
[4]王楠楠,祝群英.试论民间美术产品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J].工业设计,2017(03):79-80.
[5]王静.陇东民间美术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6,29(10):273-274.
作者简介
王宗泰/1983年生/男/甘肃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甘肃庆阳745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84837.htm